高校體育賽事資源優化配置及建議

時間:2022-11-01 09:25:48

導語:高校體育賽事資源優化配置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賽事資源優化配置及建議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我國高校體育賽事資源優化配置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我國高校體育賽事資源優化配置存在高校體育賽事資源供給不足、高校體育賽事經費不充足和高校體育賽事人力資源缺乏的問題,并提出了完善高校體育賽事管理體制、健全高校體育賽事體系、加強體育賽事管理和充分開發高校體育資源,打造精品賽事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體育賽事;資源優化;配置

2019年9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要豐富青少年體育賽事活動,形成一批具有較大影響的社會精品賽事活動。高校體育賽事有利于提升學生身心健康,深化體教融合,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使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終身體育意識。因此,加強高校體育賽事資源優化配置顯得格外重要。高校體育賽事是競技體育賽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體育事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協會管辦分離,考慮在運動員文化程度及退役運動員安置問題上,在建設體育強國背景下,高校體育將成為我國競技體育人才輸送的重要渠道,這不僅是我國體育事業體制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國體育事業向前發展的必然要求。即使大學生今后沒有成為職業運動員,也能憑借高學歷和專業技能,找到適合的工作,這解決了運動員的后顧之憂。隨著我國體育強國建設的推進,我國高校體育賽事開展是為了促進競技體育高質量發展,為國家競技體育發掘和培養競技人才。要使高校競技體育高質量地發展,不但應持續投入財力、物力、人力資源,且應完善體制資源和保障賽事資源的優化配置。高校競技體育賽事資源優化配置是在資源相對有限的條件下,調整或優化高校競技體育資源中的配置結構,使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的占有、使用和分配更加合理,從而達到為社會培養出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優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F階段,我國高校體育賽事資源優化配置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高校體育賽事資源優化配置進行研究,以期為今后高校體育賽事資源優化配置提供參考。

1當前我國高校體育賽事資源配置現狀

1.1高校體育賽事資源供給不足

在體育強國建設和健康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下,盡管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頒布了一些提升學生身心健康的政策和文件,明確提出了豐富體育賽事資源供緞帶,建立完善的體育賽事體系,但由于學校領導意識不到位和地域經濟有限等問題,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賽事資源供給仍不足。高校體育運動賽事涉及面較窄,不能完全覆蓋體育運動賽事,足球、籃球和乒乓球等熱門賽事舉辦較多。與社會舉辦賽事不同,高校舉辦體育賽事需要考慮經費、學生安全、學生時間和比賽時間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準備工作和籌備時間較長,以確保順利地舉辦體育賽事。在此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門可以與社會贊助商合作,獲取一定的經費,以保障比賽的順利開展。但有時主辦方一味追求形式主義,不太重視賽事品牌的培養,致使高校體育賽事固定舉辦時間未實現常態化,比賽賽程安排不合理,規模較小,質量不高,使比賽往往流于形式,造成了高校體育賽事資源的嚴重浪費,對大學生素質教育、校園體育運動的普及和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產生不利影響。

1.2高校體育賽事經費不充足

區域高校體育賽事的舉辦經費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而國家級高校體育賽事更承擔著較大的經費壓力。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賽事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財政撥款,盡管國家出臺政策和文件,鼓勵社會資本介入體育賽事,但因為我國高校體育賽事知名度較低,影響力較小,使贊助商無法取得預期的收益,久而久之,對高校體育賽事贊助費用越來越少,最后,體育賽事贊助商成為一大難題。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依靠多年的市場化運作,通過政府撥款、贊助商和電視轉播等途徑,具有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而其他的高校體育項目賽事,雖深耕多年,但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均不及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因此,缺乏社會贊助商經費的大力支持,體育賽事主辦規模較小,影響力和知名度較小,這也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模式,即經費不足導致高校體育賽事規模小和影響力低。影響力低和規模小的高校體育賽事缺乏經費支持,從而影響了高校體育賽事舉辦次數,無法提升高校體育賽事競技水平。

1.3高校體育賽事人才缺乏

優秀綜合類體育賽事人才決定著體育賽事的走向,有助于擴大高校體育賽事的影響力,增強高校體育賽事的知名度。近些年,為適應我國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高校專業體育大學或學院培養了大量的體育專業人才,受傳統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這種專業類體育專業人才專業技能較強,但在體育賽事運營方面實戰能力較差,在體育賽事管理方面缺乏經驗,無法制定較完備的體育賽事管理各項規章制度。體育賽事執行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賽事經費充足,但各方利益分配不平衡,無法更好地滿足各方的訴求。因高校體育賽事各方的博弈,體育賽事資源配置不平衡,體育賽事管理人員無法公平、公正地落實和執行規章制度,影響體育賽事的公平、公正。

2我國高校體育賽事資源優化配置的建議

2.1完善高校體育賽事管理體制

基于建設體育強國背景,為配合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步伐,提升大學生身心健康,有效地提升高校體育賽事資源優化配置,推動高校體育賽事高質量發展,勢必要完善高校體育賽事管理體制。首先,扭轉主辦者的權本位思想,高效利用高校體育賽事資源。加強對高校體育賽事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高效的服務型組織,轉變高校體育賽事管理理念,厘清主辦者與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建立以政府教育部門為主導、高校積極參與、社會資本支持的賽事管理體制,強化體育賽事質量,固定賽事舉辦時間,豐富體育運動賽事內容,使其成為高校常態化的體育賽事,為國家體育事業培養高素質人才。其次,加強大學生體育協會管理能力。在國家體育管辦分離的背景下,賦予體育協會更多的權力,提升協會管理自主權力。政府教育部門應給予放權,為高校體育賽事舉辦提供必要支持,不必過多干涉高校體育賽事管理,真正做好服務者角色。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學生體育協會的功能,科學合理地統籌體育賽事資源,完善高校體育賽事制度,加強與政府教育部門與高校各級體育行政單位的溝通,提升大學生體育協會的協調能力。

2.2健全高校體育賽事體系

高校體育賽事體系是高校體育賽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直接影響著高校體育競技實力。各級各類高校、固定體育賽事舉辦時間、參賽隊伍和多種體育賽事內容構建了高校體育賽事體系,科學健全的體育賽事體系不僅是高校為國家培養體育競技人才的有效舉措,還能激發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借鑒發達歐美國家體育賽事體系先進經驗,基于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環境,遵循體育賽事體系制定規律,必須制定健全的高校體育賽事體系。主辦高校體育賽事政府教育部門必須統籌各級各類高校體育賽事資源,統一規劃,依據社會體育資源,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體育賽事體系,保證舉辦時間固定,多支參賽隊伍,多項體育賽事項目,積極參與全國高校體育賽事。區域高校應建立體育賽事聯盟,引進社會體育資源和資本的合理介入,保障體育賽事經費,推進區域高校體育賽事發展。

2.3加強體育賽事管理

為確保高校體育賽事順利進行,主辦方應制定完備的賽事管理流程,提升體育賽事質量。依據國家政策,主辦方和各級各類高校體育部門達成協議,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采用市場化機制,選擇具有較強社會知名度且體育專業能力較強的體育公司進行合作,體育公司主要負責體育賽事的組織、招商和宣傳工作,依據合同協議,實現利益的有機分配,提升高校體育賽事知名度。在不違背國家政策的同時,使贊助商合理介入各級各類體育賽事,為高校體育賽事舉辦爭取更多的經費,保障高校體育賽事的長久發展。提升高校體育賽事運動管理人員、教練員和運動員的綜合素質,保障體育賽事的高效有序進行。制定高校體育賽事管理制度,建立公正平等的競賽環境,賦予體育賽事相關人員基本權利與義務,嚴格遵守高校體育賽事各項規章制度,確定體育賽事高質量地完成。加強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和協辦單位等機構之間的賽事交流和監督,確保體育賽事公平、公正。

2.4充分開發高校體育資源,打造精品賽事

在《青少年體育“十三五”規劃》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充分利用高校體育資源,提升體育場館利用率,免費或收取較低的費用供學生和群眾使用。高校本身擁有較多的體育資源,如體育場館基礎設施、體育教學資源和體育師資力量等,為了提升高校體育資源利用率,高校應基于大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大學生體育協會舉辦各種體育賽事,營造高校體育文化氛圍,調動大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高校體育賽事項目須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項目為主,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保證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積極參與,如籃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運動,這些體育運動深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能夠與大學生產生共鳴,通過市場商業化運作,組織高水平運動隊參與,能在短時間內提升體育賽事影響力。但為了使高校體育賽事擁有持久的品牌效應,除了采取多媒體的宣傳外,還必須借助社會力量,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與贊助商積極合作,使其為高校體育賽事提供充足的經費來源,保障賽事的順利舉辦。

參考文獻:

[1]于輝.競技體育背景下高校體育賽事創新發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0(6):33-35,68.

[2]王凱.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需求與高校“產業、專業、創業”融合培養路徑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0,19(6):1-10,2.

[3]曹中旺.中國高校體育賽事運作現狀及優化策略[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3(4):84-88.

[4]張勍.我國高校體育賽事運作的影響因素及優化對策[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8,37(3):46-51,103.

作者:包呼和 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