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如何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引導

時間:2022-07-01 11:59:34

導語:體育教學如何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引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教學如何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引導

摘要:當前我們所說的健康,并不僅指身體的強健,還包括心理健康。實際上,心理健康已成為人們健康的重要部分,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全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獲得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因此,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當前學校體育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并且還有必要加強。本文結合相關教學經驗并分享相關的成功教學案例,就中職體育教學如何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引導展開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體育;心理健康;引導方法

如今,中職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社會發展也起著越來越大的促進作用。中職教育是為培養學生具有一些專業技能,以滿足社會和企業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要。當前,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學生作為教育主體的地位越來越明確,這一觀念普遍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只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及時調整傳統的教育理念。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身心健康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一、中職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能夠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在各種壓力之下,如果能有固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就能夠幫助他們消除疲勞,緩解緊張情緒。學生在運動當中緩解了壓力,就能夠讓身心都得到放松,同時增強了自身的體質,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二)能夠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強學生的道德情操情緒是人對外界事物感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和思想行為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的一種狀態。學生在學習壓力大的時候,進行一些體育運動可以舒緩壓力。比如,學生可進行一些田徑類運動或參加游泳運動等,在從事這些運動過程當中都能很好地釋放心中的壓力,使緊張情緒得到緩解。[1]適當的體育運動能夠讓所有人感覺身心愉悅。這對于需要釋放壓力、調節身心的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三)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或體育比賽,尤其在從事他們自己喜歡的運動的時候,能夠很好地進行互動合作,并從與對手的競爭之中收獲勝利的喜悅,從而實現自我價值。同時,學生在運動或比賽中能夠培養自信心。這種自信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各方面,從而有利于他們不斷地提升自我價值。

二、中職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引導的方法

(一)要深度挖掘體育教學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在不影響主體教學的情況下,在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方面深度挖掘體育教學資源,調整課程內容并增加心理健康類的教育。心理健康類課程主要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內容:理論課主要是講解體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概念;實踐課則需要學生在運動場上進行實踐和鍛煉。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實踐課為主要內容,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不斷調整課程內容,以完成教學目標和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對低年級學生,可以先從開設普通的體育和心理健康課開始;而對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開設一些專門的選修課程,如體育心理健康課程等。[2]教師可將普通的體育和心理健康課程設置為必修科目,在每個學期都要對學生進行考察,在每個學年都要對學生進行考試。中職學生正處在青春期的人生發展階段,對于外界事物的判斷力并不是很強,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不是很穩定和自控力較差,有什么心理問題一般會借助外界表現出來。當然,有的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不跟任何人交流而自己憋在心里,時間長了肯定會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可能會引發其他形式的發泄方式,甚至有可能誤入歧途而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及時地對他們加以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導,幫助他們獲得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二)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情緒變化,掌握學生的心理規律

中職學生普遍在十四至十六歲左右的年齡段,正處在青春期與心理正在發展的這個重要時期。教師尤其要更多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且,現在很多中職學生都是90后,他們普遍是在家中很受溺愛的獨生子女,缺乏獨立精神和吃苦精神,在同學之間相處上容易出現情緒化的狀況。甚至有的中職學生,在與同學交流中容易做出極端行為,在日常生活中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在學習中的學習能力也偏低。他們會因找不到正確的與人交流方法、處理日常生活方法、學習方法等而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因此,對中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為了當前非常急迫的重要課題。中職體育教育在所有的教學科目當中最受學生的喜愛。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它跟學生的生活最貼合,能夠讓學生在其教學過程中獲得快樂。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過程中,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能夠緩解壓力和發泄自身的情緒,同時能夠讓同學之間的友誼得到進一步發展。因此,中職體育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結合體育課程的這些優點,善于對中職學生加以心理健康培養方面的正確引導,讓中職學生從體育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

(三)要因材施教,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健康引導策略

中職體育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要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身體健康情況而因材施教,即因人而異地制定和實施相關的教學計劃。例如,教師對于性格比較古怪精靈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參加乒乓球運動;對于心神不定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參加網球等項目;對于性格膽小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學習武術等項目;對于一些缺乏耐心的同學,可以讓他們練習田徑類項目;對于一些總是過度自信的同學,則可以讓他們進行一些有較高技術難度的運動,如跳高或跳遠等。[3]教師不管是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以高高在上的樣子面對學生,更不要只看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喜歡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在處理學生的相關問題時如果帶有主觀色彩,就會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變得很大,使學生不愿意跟自己站在同一個戰線上。這就很不利于教學的實施和發展。同時,這也會使學生在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時,不愿意跟教師交流,更不愿意讓教師進行幫助,最終會阻礙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教師一定要平等地對待所有學生,要做到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并且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從而真正地營造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

(四)要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心理健康引導的效率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要有豐富的教學方法,以下這幾類教學方法可供參考:一是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分類教學方法。它可以更快地提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整體素質,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二是在教學中應該經常實施的鼓勵式教學方法。尤其在學習一些較有挑戰性的體育項目時,教師看到同學們取得進步時,要及時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三是情感教學方法。有一些體育運動項目比較激烈,會帶來強烈的體驗感,通過此類體育運動能夠增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情感。教師在教學這類體育運動中,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并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讓學生在其過程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能夠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四是體驗式教學。體育運動中充滿挑戰,會讓人產生失敗或成功這兩種情緒感受,以及這兩種情緒感受之間的瞬間轉變。這對于學生來說會帶來較強的心理體驗感。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利用這兩種情緒感受,來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并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一方面,教師為了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可創設一些特定的教學氛圍,講解一些這類運動的成功竅門,對較難動作要求進行調整以降低危險性和難度系數等,讓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而完成運動動作,從而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另一方面,教師也可利用運動中的挫折和壓力,讓學生明白挫折和壓力是生活中一部分,只有體會了挫折才有成功的喜悅,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教師的這些引導,將讓學生不再害怕失敗和挫折,從而能夠找到自己正確的努力方向,有利于他們更加迅速地成長。

三、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在面對中職學生的時候,要把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加強他們的心理健康作為一個教學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心理引導,使他們找到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辦法,從而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發展新時期,外來思想逐漸增多,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受到了很大沖擊。社會轉型處在了一個重要階段,社會上存在著一些不正確的思想觀念。這些因素都在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心理健康。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這些問題,及時地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能夠在一個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環境之中成長。而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社會所需要人才不僅局限于要有文化知識,還必須要有良好的品德。因此,中職學校作為專門培養技術型人才的學校,除了要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更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充分發揮好自己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身心健康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承.中職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強化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6):56-57.

[2]葉帆.論中職體育教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J].人生十六七,2017(23):87.

[3]薛旦.談體育教學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知識文庫,2018(11):127.

作者:華剛 單位:新疆商貿經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