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改革與實踐

時間:2022-10-26 09:52:48

導語: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改革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改革與實踐

【摘要】民族振興、鄉村振興是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建設有著重要意義。據調查得知,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仍然沿用傳統課程模式,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新穎,最終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基于此,本文主要圍繞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舞蹈》課程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民族化、本土化的融合創新改革,在教學手段上利用“互聯網+體育App”模式進行改革,創編一套帶有黔南地區民族特色的《民族體育舞蹈》線上課程,更好、更接地氣地服務于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師生的體育鍛煉與健康娛樂活動,助力陽光體育活動與全民健身活動而展開論述。

【關鍵詞】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改革;改革實踐

1.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民族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更加強烈,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得到不斷深入,使體育舞蹈課程改革與實踐成為民族地區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舞蹈是集體育、音樂、舞蹈、服飾、表演于一體的新興體育項目,它主要通過身體動作和選手的表現力來展現人的健康美、力量美、青春美和形體美,是一門具有審美價值和健身娛樂價值的體育藝術運動項目。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以及邏輯分析法,對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進行分析探討。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為例。針對高校體育舞蹈大學生個性和身心發展特點,對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實踐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貴州數字圖書館以及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等途徑,以民族地區體育、體育舞蹈課程改革為主題或關鍵詞,查閱了近五年來有關學位、期刊論文以及相關報告,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支撐。2.2.2訪談法本文以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的相關內容為導向,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體育舞蹈教師以及領導進行訪談,得出相關問題,并進行調研分析和整理歸納。2.2.3邏輯分析法運用邏輯學歸納、演繹、類比和綜合等方式,對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針對存在的問題,利用邏輯思維方法分析并提供有效的建議與策略。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民族化、本土化融合創新改革

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不同地區民族師范院校體育舞蹈的教學內容也不盡相同,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領導觀念的影響,東部沿海地區民族師范院校無論是在課程內容創新還是教學模式和手段上都比西部民族師范院校更具優勢。西部地區民族師范院校在體育舞蹈課程教學上,面向的是高校非體育專業的學生,他們的體育鍛煉意識薄弱,動機不強,技能較差。那么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動作難度適度,強調課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使學生擁有學習的成就感,享受課堂氛圍,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學內容也要吸取民族地區體育文化的精華,融入體育舞蹈教學之中。(1)將《民族體育舞蹈》按照校本優質教學內容改革課程建設的要求進行改革,使之成為使用效率高、發揮作用的教學、科研與實踐共享資源課程。(2)將民族服飾運用至民族體育舞蹈教學與表演比賽中,使體育舞蹈因地制宜得到良性創新發展。通過對黔南民族地區民族體育舞蹈動作、民族音樂、民族服飾等元素的采風,在民族體育舞蹈教學內容上得到一定創新,使體育舞蹈融入民族地區,因地制宜化,從而帶動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在學習體育舞蹈的時候,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激發學生及老師學習民族體育舞蹈的熱情和興趣。

3.2在教學手段上采用“互聯網+體育APP”的改革模式

現階段,許多民族地區師范院校的體育舞蹈課程沿用的是20世紀80年代的傳統教學手段。在體育舞蹈課程教育過程中,仍然以教師為主導,采用“傳習式”“灌輸式”等陳舊落后的教學方法,教師按照事先的流程、設定的目標進行體育教學,盡可能避免課堂意外的發生,教學機械化、程序化,學生缺乏主動性,體育課堂缺乏生機。剛性的教學形式掩蓋了學生的創造性和靈動性,追求確定的教學內容和固定的教學流程使體育教學淪為訓練的過程。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也得到了廣泛應用,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改革與實踐也應與時俱進。近年來,“互聯網+體育App”的興起,讓人們逐漸感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回到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通過采用“互聯網+體育App”的教學改革模式,借助現代教學手段慕課、微課的視頻課程形式,讓更多喜愛民族體育舞蹈的學員能在“互聯網+體育”的便利下,利用體育App自行借助網上視頻學習民族體育舞蹈,從而推進全民健身的步伐。這一改革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對體育舞蹈的興趣和學生的學習熱情,還促進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由被動式學習轉變成主動式學習,教師則回歸于指導、引導地位。

3.3創編一套黔南地區民族特色的《民族體育舞蹈》線上課程

黔南地區少數民族居多,以布依族、苗族和水族為主,少數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各民族之間相互融合,民族文化特色鮮明。筆者通過對黔南少數民族地區民族體育舞蹈動作進行采風,選擇適合大學生健身素質要求的動作元素,將其改良創新并與西方舞蹈動作相結合,進行單個舞蹈動作的審定、重難點、節奏切割等分析;對具有民族地區特色的體育舞蹈的單個動作進行選擇,在示范教師的幫助下對單個動作重難點逐個講解示范錄制視頻。對黔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歌進行采風,選擇節奏感較強,符合青春活力的音樂旋律進行音樂選配與編輯,使其符合單個舞蹈動作的節拍、律動等;選擇具有黔南民族特色的音樂節奏進行民族體育舞蹈音樂選擇與剪輯,并在示范教師協助下對單個動作配上音樂進行演練拍攝。對黔南世居少數民族的民族服飾進行選擇,創設符合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健身審美需求的民族體育舞蹈成套組合動作,并跟隨音樂節奏進行成套動作錄制拍攝。(1)將視頻用于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民族體育舞蹈》課程線下教學使用和全校體育舞蹈慕課網上自行練習,同時擴大影響力,向州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進行推廣,打造黔南特色民族體育舞蹈全民健身與中小學體育健康教育。(2)將成套民族體育舞蹈推廣于公體課班級,以點帶面,然后進行全校民族體育舞蹈的推廣,最后進一步推向社會,服務更多熱愛民族體育的大眾,讓全民健身與學校體育舞蹈教學研融為一體,打造體育舞蹈產學研相結合的孵化基地。通過民族體育舞蹈課程的開展,教師線下教學以及學生線上學習,明顯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和鞏固,學習體育舞蹈的氛圍也越來越濃厚。因此,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改革也必將積極影響其他相關課程的改革與實踐研究,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4.結語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是黔南地區唯一一所具有開展本科、碩士培養資格的高等學府。體育舞蹈集體育、舞蹈、音樂、服飾、表演為一體,具有輔德、益智、健體、育美、促勞、陶情等功能;推動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實踐證明,通過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堅持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改革,使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民族化、本土化融合創新改革;采用“互聯網+體育App”的改革模式;創編黔南地區民族特色的《民族體育舞蹈》線上課程。使體育舞蹈與民族特色得到融合創新,借助慕課、微課的視頻課程形式,擴大民族體育舞蹈的影響力,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對促進課程創新改革以及黔南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韓春英.體育舞蹈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以新疆教育學院為例[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3,29(03):62-64.

[2]廖輝,孫群群.全民健身背景下民族高校體育舞蹈公共課程改革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0(03):93-94.

[3]張曉萍,許金鵬.“學訓”協同模式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實踐———以大連理工大學舞蹈健美課群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8,5(07):36-40.

[4]楊維松,孫群群,姚志輝.“智能化教學”背景下民族地區體育舞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尚舞,2021(04):74-75.

作者:孫群群 楊維松 陽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