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優化及改革
時間:2022-11-14 08:45:48
導語:學校體育教學內容優化及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是一種知識,它是從古至今人們對于運動中的理論及實踐經驗的總結。體育教學是是學校發展學生“德、智、體、美、勞”中“體”這一素質的基本教育過程。體育教學內容是體育教學的核心,它的內容完全依據學生的身心情況。通過對運動技術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培養學生自覺從事體育鍛煉的好習慣,促進學生的身體的全面發展。本文基于學校體育教學的結構與功能性,分析了體育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體育教學內容的優化及改革方略。
一、體育教學內容的結構與屬性
(一)體育教學內容的結構
體育教學內容的結構是在教學系統中,構成體育教學內容的各種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又相互作用的方式及狀態。我國的體育教學內容是由德國體操體系、英國紳士戶外體系及我國民間傳統運動體系衍生而來。[1]三大體系穩定的存在,共同構成了現代體育教學的立體結構。三大體系雖然來源于不同母體,但卻彰顯出了體育運動獨特的文化特質,它們在內容方面互相補充、互相融合,豐富了現代體育的教學內容。
(二)體育教學內容的屬性
體育教學內容的屬性是指體育教學本身固有的規定性。他隱含在體育教學之中,由體育教學內部的各個要素的矛盾運動所決定教學內容的產生及其發展的規律。體育教學內容的屬性決定于其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是其基本性質的外在表現。體育教學內容的屬性包括科學的虛擬性、多維度的教育性、體育文化的承載性、教學可評價性以及教學對象的適宜性。
二、體育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教學內容存在的基本問題
針對體育教學的內容存在的基本問題,筆者調查了部分專家及學生,并總結了以下的缺陷及不足。
(二)體育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
體育教學內容既要包括基礎知識,也要包括運動技術。如同基本學科知識的教授一樣,要想使學生更易理解,教學安排就必須系統化、程序化。然而,運動技術的教授缺乏知識的邏輯遞進關系。[2]例如籃球和足球兩項運動,何為基礎,何為提高?撐桿跳與標槍、高爾夫之間有什么必然的聯系?至今為止,我們沒有一個比較清楚的科學邏輯作為體育教學內容的依據。體育教學內容理論及運動技術的編排依然模糊。
(三)體育教學內容的目標定位不準
體育教學內容的目標引領教學內容。由于目標定位不準,造成教授內容產生偏差是目前選擇教學內容時所遭遇的困難所在。20世紀70年代后以“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為體育課程的第一目標。[3]21世紀初將“健康第一”作為課程改革的目標。目前研究者對于體育課程目標大致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以學習體育知識,樹立終身體育思想為目標。第二種思想以提高學生體育素養,陶冶學生情操為主要目標。第一種目標雖重視學校教育和體育知識的運用,卻忽略了教育的多樣性及學生的靈活性。第二種目標太過寬泛,具體分解可衍生出十余種目標,缺乏實際意義。故目前的體育教學目標并未定位準確,致使教學內容出現偏差和困難性。
(四)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難度問題
為提高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改善體育學科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在新世紀課程改革中,提出了“關心學生興趣愛好”“一切以學生需求和愛好為出發點”“降低運動技術難度”等要求。這就使得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難易程度對立起來。[4]有些體育教育工作者把“關注學生興趣”發揮到了極端,完全以學生興趣為核心,避重就輕,有意識地根據學生的需求減少教學內容,弱化動作要求。致使學生的體育素質有所下降。而有些教師注重技能訓練與學生的意志品質鍛煉,只是學生練習負荷過大,腰酸腿疼,難免會喊累喊苦,對上體育課產生抵觸的負面心理。所以,趣味性與難度的協調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對于體育教學內容的確立方面很難權衡的問題。
三、體育教學內容的優化及改革
(一)教學內容安排系統化
教師在傳授時,教學內容安排必須程序化,知識系統化,傳授有先后順序。各要素之間有明確的分類及邏輯關系。這就需要以教學目的對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分類。通過系統的分類整理,使在教授學生時,有一定的邏輯性及整體性。不會存在理論知識編排混亂,運動技能教授模糊不清,更不會存在理論脫離實際的情況,這樣會使學生更易理解及運用。
(二)確定體育教學內容目標的視角
體育教學目標并未定位準確,還存在很多意見,最具代表性的是“體育課程該增強體質,還是陶冶情操”的討論。所以在研究這一問題是,應以辯證的態度,用科學的理論思考,故應具有以下視角。1.嚴格區分體育教學內容的形式;2.根據學生的年齡段和學習階段,注意體育課程目標的層次性;3.根據體育的多功能性質,考慮教學內容的價值性;4.以發展的角度看體育,兼顧學生的現在與未來。
(三)體育教學內容具有層次性
為解決趣味性與難易度的矛盾關系,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內容方面進行層次的劃分。如圖3,將趣味性與難易程度分成四個不同區域,使得每一項教學內容都有其自身的運動規律。這樣教師可對學生做一個測試性調查,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材施教。可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能承受的運動技能難易程度以及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度,來給學生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舉例子說明,對于不是很感興趣體育運動,身體素質差只能接受簡單的訓練項目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選擇鉛球、耐力跑、太極拳等項目;對于想掌握高級運動技能,并且趣味性強的學生,教師科維奇選擇體育舞蹈、形體練習、輪滑等高難度的訓練項目。
(四)教學內容開放性
不管哪一學科的教學,都強調以學生為本。在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方面,要將強制性變為主動性,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及時更新改革,要調查學生的需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了解學生的不同興趣及愛好。可適當調節部分課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自行安排。學生通過自選的體育內容,領略體育的魅力,即達到了強身健體的目的,又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降低了體育的枯燥性,扭轉了在體育教學中許多學生的“厭學”心理。
四、結論
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是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學內容的選擇直接影響學生體能素質教育及身心健康教育。本文基于學校體育教學的結構與功能性,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了研究,指出了目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總結了優化的方法。此后,筆者還會繼續調查研究,找出教育改革狀態下體育教學的創新點。
作者:馬書良 單位:吉林省農安縣體育中學
參考文獻:
[1]毛振明,于素梅.體育教學內容選編技巧與案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安宏,王琳琳.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與中小學體育教學銜接的若干問題研究[A].
[3]李玉國.素質教育理念在體育教學改革中的運用[J].天津教育,2012(08):45-46.[4]卞友江.談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職業技術,2012(07):102.
- 上一篇:人性假設與學校體育管理探討
- 下一篇:職業學校體育課程內容資源開發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