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終身體育在學校體育的實施
時間:2022-09-18 10:06:18
導語:淺談終身體育在學校體育的實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世紀60年代法國教育家保羅•朗格特提出了終身教育的觀點,衍生出終身體育這一觀點,并延續至今,終身體育是終身教育的分支,也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90年代以來體育改革發展下的一個新的概念,終身體育可以界定為人從一開始的出現到結束生命的人生階段中伴隨著的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是各個年齡階段接受的體育鍛煉、體育活動、體育教育的總和。學生經過系統的學習,對各種體育項目結合自身的喜愛已有了多種的選擇,學校應該借此機會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依據喜好在課余時間依然利用體育活動、體育比賽等,達到增強體質,身心健康,從而形成終身體育的目的。
1終身體育與學校體育的關系
終身體育應該包括嬰幼兒體育、青少年體育、成年人體育、老年人體育、學校體育、殘疾人體育等,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出學校體育是貫徹終身體育觀點的一個重要發展時期,幼年時期的學校體育多是以體育游戲為主,面對的學生年齡幼小自律能力較低,要求趣味性、活潑性、寓教于樂性,多結合幼兒時期的身體特點展開,也加強身體的健康,在8~23歲的青少年學校體育中,伴隨著懵懵懂懂到逐漸有自己的喜愛的體育活動,學校體育的內容也逐漸增多,不但有體育游戲、體育比賽、還有運動解剖學、體育理論知識,體育課的內容也豐富多彩,伴隨著他們的整個學生生涯,對其終身體育的貫徹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延伸的作用。在學校求學階段,學校通過開設體育課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點,在學校體育的各個階段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開設不同有針對性的課程,并且體育教師也要有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內容和技能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熱情,通過體育課程增強自信心和體質,體育活動可以很好地緩解學習的壓力,起到放松休閑的作用,促進學生的身心發育。學校開設體育課程,提供體育場地、體育器材,學生利用閑暇時間通過體育比賽或者體育鍛煉,放松自我,發展自我,同時學校提供平臺,讓學生聯誼舉辦體育比賽、表演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達到了體育鍛煉的目的。學校體育承載延續發展終身體育的觀點,起重要的作用,在求學階段學生可以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并且借助參加體育活動或者觀賞體育比賽,達到豐富業余文化生活,休閑放松,培養愛運動的良好習慣,在熱愛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發展了終身體育的觀點。
2終身體育的特點
2.1終身性
終身體育觀念旨在人出生到結束生命的過程中自愿參加的與體育相關的體育鍛煉、體育比賽、體育活動等,強調的是時間的長度,通過參與體育運動,成就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并合理地利用閑暇時間進行鍛煉,緩解釋放壓力。
2.2受眾面廣泛性
終身體育觀念受眾面廣泛性指的是參與主體的廣泛性,終身體育參與的主體不單單是愛好體育的人,還要有整個社會的全民參與,孔子倡導“有教無類”,人人在教育面前都是平等的,學校體育屬于終身教育,所以終身體育也應該普及,不論身份地位權力,也不論幼年、老年、中年、婦女、殘疾人等,都應該參與其中,享受體育帶給人的快樂和放松,只有人人都普及終身體育的思想,都參與體育活動觀賞體育比賽等,才真正的提高了全民身體素質,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2.3差異性
終身體育根據個人的身體、年齡等差異應該區別對待,科學的安排體育活動,對于初等教育階段應該激發學生的運動樂趣,在這一階段的學生還處于懵懂階段,多是體育游戲,應多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教師的體育課堂設計應充滿趣味性、簡單性、讓學生在體育游戲中體驗快樂,激發參與體育比賽的積極性。在中等教育階段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方法等應該多樣化,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促進身體發育,緩解學生因為考試升學而產生的壓力,發揮體育教師的主導性,引領學生掌握一些體育技能,課內外活動結合,使學生在校內外都有對體育的熱情激情和愛好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高等體育階段應注重學生的運動能力,在初等和中等體育運動階段的基礎上,學生的運動能力有所提高,應該為學生傳授體育理論知識,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高校中應多開展體育比賽和體育社團等,增加參與體育活動的普及面,在體育互動中增強自信和友誼,也對體育運動的習慣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于青少年體育應該強調課程內容的多樣化,有趣性,體育教師在課程安排、教學內容、教育方法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設計的內容應具有可行性和有趣化。
3終身體育理念在學校體育中的指導執行
3.1在學校體育中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
在學校體育中,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體育知識原理、體育技能、體育方法,樹立對體育意識的培養對終身體育起到重要的作用,終身體育在學生脫離學校進入社會后多是沒有組織的科學鍛煉,內容、時間、地點多是自主自發的,基于這一點,終身體育要求在學校體育的教學中應當培育學生的自愿進行體育活動的興趣和能力,體育意識的重要作用就是促使學生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并貫徹一生,學校體育習慣的培養多在于教師的課程設置,教師的體育課程設置多樣有趣,教師多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切實感受到通過體育運動增強自信,增加體質,教師應該在體育課程中多激勵耐心,少批評懲罰,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為體育教師提供進修學習交流的機會,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并能及時的反饋給學生,讓學生接受新的體育知識,并且熱愛體育課,有喜歡的體育活動,并貫徹一生,成為一種習慣,終身體育的思想也就因此形成。
3.2在不同年齡階段,傳授不同的體育內容
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學校提供不同的體育場地、體育器材,體育教師的課程設置應該更具有針對性,體育教師應該積極的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不斷應用,結合年齡階段的不同應該有差異性,此外還應該選擇符合身體情況的健身內容,讓學生了解相關的體育活動規律,知道通過體育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心發展的特點,學生通過學校傳授的課程內容,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的方法,增強身體素質促進身心發展,在學校體育中學生體質增強,繼而在思想上認識到終身體育的重要性。
3.3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
學校體育教育應該以加強學生的終身體育而不斷教育,教授學生的運動技能和形成良好的運動鍛煉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體育教師不但要傳授正確的體育技能方法,還要將終身體育的思想貫徹到教學活動過程中,強身健體,增強體質,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學校體育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從長遠出發,培養學生的自身鍛煉的能力、環境適應的能力、組織的能力等,體育能力在不斷培養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意識到終身體育對現在和未來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從而在走出校門后依然有通過體育活動促進身心發展、緩解工作壓力的習慣,有目的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運動項目,自覺養成終身體育運動的習慣。
3.4建設學校體育基礎設施,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環境
學校應該不斷的更新體育器材和建設體育場館,從而保障體育教師的教學和學生體育活動的進行,良好的體育環境也能夠激發學生熱愛體育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保障有序的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進行,良好的室外環境能夠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心情,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
4結語
終身體育隸屬于終身教育,終身體育旨在人成長的不同年齡階段進行體育鍛煉,并培養成長久的體育運動的習慣,鍛煉的方法在學校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有教別類、因材施教,并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初等教育階段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興趣,中等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高等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的能力,每一個階段都有鮮明的特點,學校體育在此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終身體育應該持之以恒,貫徹終身,促進身心的發展。
作者:李煒 單位:廣州大學松田學院社會體育系
參考文獻
[1]姜宇航.基于終身體育意識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電大理工,2014(4):79-80.
[2]蔣建輝.論終身體育教育思想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4(12):155.
[3]劉華武.從終身體育的角度看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J].湖北體育科技,2002(9):382-384.
[4]黃顯忠,呂超.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商洛學院學報,2006(12):119-123.
[5]任蓮香.學校體育應把終身體育作為教育的戰略重點[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07(1):99-101.
- 上一篇:學校體育教育功能研究
- 下一篇:學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