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體育教師素質現狀調查與研究

時間:2022-07-25 10:52:14

導語:中學體育教師素質現狀調查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體育教師素質現狀調查與研究

近年來,各級教育部門、學校和教育工作者本著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積極響應國家體育新課標的要求,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積極提升自我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水平,可謂成果顯著,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本研究以廣州市黃埔區石化中學、廣州市黃埔同仁學校和廣州黃埔魚木學校等38所學校中學部共304名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現狀展開系統調研,在此基礎上對其專業素質做量化分析。在綜合考慮年齡、性別、學歷、工作量及職稱等因素對當地體育教師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影響的同時,又從基本能力指標體系角度評價了該區體育教師的職業傾向能力。在此基礎上,得出該區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結合未來體育教育發展方向,提出改善的對策和建議。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廣州市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現狀。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行文之前,筆者比較充分地閱讀了與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有關的著述,主要包括學術專著、大量的優秀期刊和特別優秀的學位論文,從中汲取相當程度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和有益觀點,這對提升本研究的水平和質量,提升筆者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2.2問卷調查法

本文調查對象為廣州市黃埔區中學體育教師,樣本從該區廣州市黃埔區石化中學、廣州市黃埔同仁學校和廣州黃埔魚木學校等38所學校中學部體育組中抽取,每所中學隨機抽取8名體育教師,共計304人。基于本研究的學術特征和理論邏輯,本文采取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的研究方法。如上文所言,筆者主要以問卷填寫的方式,收集教師學歷、性別、職稱、年齡和工作量5個指標數據;同時結合未來教師專業素養培育的數據要求,同時為了采集黃埔區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能力傾向,筆者特別設置了與職業能力測試相關的全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較強的敬業精神、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較強的創新能力、不斷學習和加強自身修養的能力及其他相關學科知識能力6個能力結構指標數據。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4份,回收問卷304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298份,有效率為96.8%。

1.2.3訪談法

問卷調查是無聲的研究方法,在具有較強的客觀性的同時,也可能使得我們對所調查對象的表面化、機械化。而這并不利于我們進行嚴謹、全面的學術工作的開展。而直面調查對象的訪談法,則可以更多地從對象的行為模式和語言色彩中獲得更多有用信息,而這對我們結論的獲得必然具有重要價值。

1.2.4數理統計法

利用Excel2007數據統計和分析軟件,實現對所得原始數據的錄入、分類整合處理以得出相應的結論。

2結果與分析

2.1廣州市黃埔區中學體育教師基本情況調查

我們主要了解教師的總需求、男女比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和學歷層次等5大基本信息。按照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廣州市教育局和我國事業單位編制,并結合實際教學過程,我們認為,所選廣州市黃埔區38所中學體育教師需求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性,即待遇最好的中學完全飽和,待遇中等水平的趨于飽和,而待遇相對較差的中學則有不少編制空缺。(這里說明一下,待遇不僅僅只包含狹義的工資薪金,還有相對豐厚的福利制度,以及潛在的社會聲望和地位。由于資源的集聚效應,名校或是好學校意味著更多的機會、更大的平臺及更高的社會地位和聲望,因此更多的人都傾向于選擇更好的學校。)同時,我們在訪談的過程中發現,越是文化分數靠后的中學,體育教學質量越好;反之,那些文化課教學質量較好學校,卻存在體育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另外,處于中間的卻是體育教學、文化教學都不理想。本文對廣州市黃埔區298名體育教師(298份有效問卷)相關基礎數據進行簡單的歸納分析,詳見表1。

2.2不同性別體育教師對自身專業能力提升有差異

由于受職業特征的影響和制約,從事體育教學的教師中主要以男性教師為主,女性教師僅占相對較低比例。其中,男性教師占85.9%,女性僅僅占14.1%。相對而言,體育教師這一職業無論是從職業本身的特征來說,還是社會聲望或是地位而言,都不是特別是合適女性工作者,如此一來就有很多的體育工作者不愿意選擇來從事這一職業。另外,在年齡分布上,表現出年輕人所在比重相對較高,而年齡相對較大的則比較少,這又從另外一個側面佐證了體育教師這一職業存在的社會問題。另外,還有部分年齡在22歲以下的大學生也加入到了廣州市黃埔區中學體育教學的隊伍中來,但訪談得知,這一部分教師更多地是把這一工作當做是一個平臺,是求存和進一步晉升的舞臺。也就是說他們并未真的將這個當成職業,而更多的是一個暫時寄生的崗位,這一方面可以用來解決大學畢業后青黃不接的不利局面,同時也是為今后獲得更好的崗位而積累必要的經驗和資源。

2.3不同年齡段的體育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的動力存在差異

調查數據顯示,超過30歲以上的體育教師的比重僅僅只占到整個教師群體的4.4%,是一個極為微妙的比例。一般認為,教學經驗的累積是一個時間和經歷積淀的過程,而按照正常的大學畢業年齡22歲為起始階段,那么要成為名師必然經歷10年以上的教齡。但現實問題是:大多數體育教師一旦超過30歲后,就開始意識到從事體育教學這個更多的依靠身體而不是知識的職業所不允許的。這樣一來,就有更多的體育教師會在這一年齡段到來之前更多地考慮調整工作的事情。這些人要么選擇轉行,不然就向學校的行政職位競爭,用在專研教學工作的時間和精力也就必然減少;更為嚴重的是,這樣一來必然導致體育教學工作領域優秀教師隊伍和工作人員的流失。簡單而言,這就是說,中學體育教育這一領域存在嚴重的留不住人才的問題。反過來推證,這就意味著更多的體育教師可能在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迫于生存問題而利用時間和一切可能的機會去提升自我專業素養,但是當他們立穩腳跟之后,就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更多的教師面對家庭和事業的困境,而與此有直接關聯的工作收入又成了制約這些事業不能實現的限制條件。調查結果顯示,更愿意千方百計地提升自我專業素養的教師群體主要集中在22~28歲年齡段。而這段時間恰好是人們在從事某項職業時期能夠大量積累職業能力的時期;反過來講,28歲之后由于悟性、記憶、精力等開始下降,再要從事新的職業,必然會存在轉行的巨大困境。這樣就從人力資源的視角告訴我們,應建構起相對豐裕的教學條件,努力確保優秀中學體育教師能夠盡可能留在教學崗位上,以降低人才資源廢置比率,同時也是實際上從側面提升了我們對人才資源利用效率。

2.4學歷差異可能給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造成影響

調查和訪談表明,廣州市黃埔區中學體育教師學歷高低與自身提升意識存在一個負相關關系。具體而言,大專畢業生可能在提升自我專業素養能力方面更有動力。這一方面迫于生存壓力,也就是職業危機感,他們確實在教學工作中遇到了由于自身知識能力欠缺而給工作造成不利影響的局面,并且就社會地位而言,當前我國實際普遍存在學歷歧視問題,這樣一來就必然給這些學歷較低的教師群體施加強大的外部壓力,這種壓力通過強化自身意志,以進一步倒逼該群體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用到提升自我專業能力中去。而與這一群體相反,整個廣州市黃埔區本科畢業學歷占據體育教師中的絕大多數,而碩士研究生相對較少。相較而言,這一群體由于對自身學歷層次有相當程度的自信,并且因為在整個體育教師社群中占據大比例,極易形成“羊群效應”和“示范效應”。并且多數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普遍認為,教中學體育,不管是專業知識還是其他綜合能力,本科階段的積累已經足夠了。加之外部環境,如用人單位,也就是學校對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上并未提出具有強化性質的要求或規定,也并未在制度設計上給那些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和培育教學能力的體育教師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或是給出相應的激勵機制。

2.5職稱級別對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影響

目前呈現出這樣一個規律:未評上職稱之前和評上更高級別的職稱前后較短的時間內,教師們會有相對較多的時間從事自身專業素質能力的提升,以便于能夠順利地實現自身評職稱的目標。而在職稱順利評定之后,這種熱情變回很快冷卻下來,然后開始進入懈怠期,而這就需要新一輪的刺激和激勵。這直接提醒制度的設計者,需要設計持久有效的激勵制度,以便于讓教育工作者處于持久興奮的狀態之中。訪談過程中,筆者發現,現行職稱評定制度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學校領帶在職稱評定過程中具有較大的話語權,甚至可以左右評給誰、什么時候評的問題;另外,職稱評價有定量限制;最后,職稱評定更傾向于文化課中的主科教師,如語、數、外等學科就在整個教師職稱評定占據遠超人數比例的權重,而非主科和體育等學科教師在職稱評價方面就處于嚴重不利的地位。這不僅造成了職稱評定工作的不公平問題,還會產生類似于“馬太效應”的后果。也就是號稱主科的語、數、外教師勢必在整個行業體系中處于較有利的強勢地位,而他們將利用這種優勢像滾雪球一樣地為自己和同行們爭取到更多的資源。此消彼長之下,體育類的副科或其他非主科的學科教師就面臨著“奶酪”被人拿走的困境。

2.6工作量多寡會導致體育教師

對自身專業素養提升的態度迥異這里更多的是表現為和同一個圈子里或領域的人比。網路上流行一句話:我過得不好沒問題,但是如果有人比我過得太好就是問題。因此,在同一個單位里,在同一座城市里,在同一個行業圈子里,如果人們發現自己比他人干更多的活,但是拿一樣的薪金的時候,他的心情當然是滿腹牢騷的。另外,單純從工作的負荷量來講,體育教師在大量耗費體力的情況下,1周8~10節課是最理想的工作量,少了容易小懈怠,也不合乎資源合理分配的原則;但多了則就更不好了。多了可能形成橫向比較,時間久了必然對其他同事產生不滿心理,這又終將回過頭來影響自身工作的積極性,進而制約其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

3結論與建議

通過調研和論證,我們得出如下結論:首先,性別、學歷、職稱、年齡、工作量必然對教師現有的專業能力及其該能力未來提升上有顯著影響;其次,科學合理的制度設計尤其是持久高效的激勵機制的設計,可能更有利于實現教師自我專業的提升。最后,影響廣州市黃埔區體育教師當前專業素質較高但存在懈怠和后繼乏力的困境,而這些既有教師們自己的原因,同時也有來自外部的原因。無論是內部效能評價體系還是外部動力機制的構建,都不曾給具有本科身份的體育教師群體足夠達到可以驅動他們盡力去提升自我專業能力提升的程度。這提醒教育領域的相關制度設計者,應更多地從制度設計的層面思考我國中學體育教師隊伍專業能力和素養提升的藍圖。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政治改革和社會進步不如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期。能否順應時勢,推動中國事業全方位的發展和進步,關鍵在于人才。而體質體魄作為人才資源的基礎部分,在人才資源充分發揮作用的過程中起著根本性的作用。但未來人才身體素質的培育,歸根結蒂重任都在廣大體育教師的肩膀上。中學教師在我國各教育階段中起過渡作用,具有承接基礎體育教育和為高等體育教學奠定基礎的重要功用。

作者:黃后朝 單位:廣州市玉巖中學

參考文獻:

[1]劉萍.時政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13):132.

[2]李薇薇.淺談時政熱點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滲透和結合[J].廣東科技,2014(16):186-187.

[3]敬洪斌.探析時政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課貫徹有效教學理念的方法之一[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7):313.

[4]吳霞魏.浙江省中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5]李逸群.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素質構成分析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

[6]趙曉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鄭州市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現狀的調查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