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體育教師能力調查研究

時間:2022-09-03 08:29:35

導語:中學體育教師能力調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體育教師能力調查研究

教學效果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就是教師,因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豐富的教育科學知識及廣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是一個體育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結構與綜合能力。對教學內容的組織加工能力、體育課的組織管理能力、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能力及表達能力,屬于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也體現了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作為體育教師,體育科學研究能力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唐山市直中學體育教師能力和學生及家長對體育需求的現狀。1.2研究方法。1.2.1文獻資料法。在大量文獻中,閱讀了從2003—2016年之間的近100篇有關文獻,為本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相關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觀察視角。1.2.2問卷調查法。對唐山市直中學體育教師、部分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調查。(1)專家訪談。向唐山市直學校體育主管領導、市教育局領導進行訪談。(2)問卷調查。根據研究內容需要,設計中學體育教師、中學生、中學生家長3類問卷。對各類問卷設計初步設計之后,以當面或信函形式請專家進行效度檢驗,按專家意見修改后,用重測法進行問卷的信度檢驗,然后進行正式發放。1.2.3數理統計法。全部問卷回收后,用Excel2003軟件進行百分數、排序等相關數據的統計學處理。1.2.4邏輯分析法。根據對專家訪談和調查情況的統計,結合文獻資料及導師的指導,對河北省高等體育專業教育科學發展的問題進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對中學體育教師的調查結果與分析。本研究作為《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河北省體育教育專業生存與發展研究》的一個子課題,通過對中學體育教師的調查,了解作為中學體育教師最應該具備的工作能力,作為我們將來進行課程設置和確定教學內容的依據。2.1.1對學校中最受重視的體育工作的研究。調查內容:體育課、課外活動和課余運動訓練。調查結果表明,認為課外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中最受重視的工作的體育教師占了46%,其次是他們認為課余運動訓練也比較受學校重視。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學校領導對課外活動十分重視,其主要原因在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展現了學校朝氣蓬勃的校園氛圍,也給學校內外都帶來良好的影響。一般體育特長生也是利用課余運動訓練隊進行訓練,從而在各類比賽中為學校爭得榮譽,這也是學校上級進行工作評價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學校領導一般對此項工作也高度重視。2.1.2體育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從中學體育教師對能力選擇排序的結果來看,(1)組織能力被高度重視,排在第1位,其他4項依次是與學生的溝通能力、多能一專能力、教學能力、健康知識宣傳講解能力。針對調查結果,對中學體育教師進行了回訪,將他們的意見進行了整理歸納:較強的組織能力是開展好各類學校日常體育活動的前提,否則體育工作就無法得到有效開展。(2)排在第2位的能力是與學生一起活動的溝通能力,由于中學生處于青春叛逆期,只有用他們喜愛的方式同他們溝通才能獲得學生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組織效果。(3)在多能一專與一專多能中,顯然前者更為實用,這是因為學生的需求是多樣性的。進入前5項的能力還有教學能力和健康知識宣傳講解能力,這是由于教師們認為體育課畢竟是學校體育中一項最基本的工作。合格的體育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體育課的特點是是按計劃完成的工作,突發情況較少,穩定性較好。(表2)2.2中學生對體育需求的調查結果與分析。2.2.1中學生最喜歡的體育鍛煉途徑。從表3可以看出,中學生對鍛煉途徑的選擇排前3名的是校內同學之間自己組織的鍛煉、有體育教師組織的課余鍛煉、課外活動。通過對中學生的回訪,他們對調查結果的解釋是:社會體育俱樂部場與健身場所由于專業強和費用高,學生們更傾向于校內鍛煉,但體育課的內容存在局限性、班級比賽或訓練隊覆蓋面不夠,因此學生喜歡自己選擇鍛煉內容。2.2.2您最喜歡哪類體育教師。培養體育教師是高等體育專業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什么樣的體育教師才能被學生所接納,應是我們培養工作的努力方向。在調查中我們就以下內容進行了調研:(1)專項技術精湛;(2)通曉多種體育技能;(3)課上對動作講的清楚;(4)課上示范漂亮;(5)能變換各種方法讓我們玩得高興;(6)能讓我們學到運動技術;(7)能讓我們明白鍛煉的方法;(8)經常向學生傳授健康知識;(9)能提供適合您本人的鍛煉方法;(10)經常與學生一起活動。從調查結果來看,排在前5名的是能提供適合您本人的鍛煉方法、能變換各種方法讓我們玩得高興、經常與學生一起活動、經常向學生傳授健康知識、通曉多種體育技能。通過回訪學生,能夠因人而異開展體育教學、能夠與學生共同活動、通曉多種體育技能的教師受歡迎,是因為學生渴望在鍛煉時隨時能受到教師的指導,玩的更科學、內容更豐富、鍛煉效果更好。課上示范漂亮、專項技術精湛、課上對動作講的清楚、能讓我們學到運動技術、能讓我們明白鍛煉的方法,分別排在第6、第7、第8、第9、第10。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學生對學到運動技術并不看重,而是更加希望從體育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放松身心。2.2.3在學校體育活動中您最想得到什么。為了了解中學生參加學校體育活動最直接的目的,也就是他們參加學校體育活動最直接的價值追求,并以此來作為我們培養體育專業學生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的依據,我們設計了以下選項:(1)學到一兩項專項技術;(2)養成鍛煉習慣;(3)得到鍛煉指導;(4)體質得到增強;(5)緩解學習疲勞;(6)在活動中得到快樂;(7)增進同學交往;(8)了解體育時事;(9)鍛煉意志品質;(10)增強機體觀念。根據調查顯示,學生身心對體育價值的追求通過排名前3位的項目反映了出來。中學生更期望教師做出個性化的指導,能夠與教師共同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不喜歡有約束的體育活動。2.3對中學生家長的調查結果與分析。本研究向中學生家長進行調查的目的在于,從學生家長層面,了解他們對學校體育工作的價值追求,同時也把學生家長作為社區和家庭體育的參加者,了解他們自身對體育的價值追求。2.3.1學生家長對學校體育工作的價值追求。對這個問題的調查內容與對中學生本人的詢問問題是一樣的,目的是了解家長的價值追求與中學生本人有沒有差別,差別在哪些方面。調查結果顯示:(1)體質得到增強;(2)緩解學習疲勞;(3)在活動中得到快樂。這個結果與學生選擇的基本一致,學生和家長都把“體質得到增強”放到了首位。家長與學生在“鍛煉意志品質和增強機體觀念”這一選項中存在較大分歧,學生更在乎體育給自己帶來的感受,也就是它的直接價值;而家長更看重體育給學生成年走入社會后帶來的價值,也就是社會價值。在“得到鍛煉指導”一項中,家長并不擔心自己的孩子在體育鍛煉中是否有人指導,因為他們更加相信自己具備的體育常識及其強大的網絡資源。這一點與學生分歧較大。2.3.2在日常生活中您最想從體育活動中得到什么。為了了解日常生活中群眾對體育活動的內心訴求,我們設計了以下選項:(1)學會適合自己的鍛煉內容;(2)得到鍛煉指導;(3)體質得到增強;(4)緩解工作壓力;(5)在活動中得到快樂(6)增進親情;(7)增進鄰里交往;(8)防病治病;(9)養成鍛煉習慣;(10)了解體育時事。調查結果顯示:廣大群眾希望通過運動防病、緩解壓力與獲得快樂,與學生的選擇高度接近(學生調查結果:(1)體質得到增強;(2)在活動中得到快樂;(3)緩解學習疲勞),因此可以認為大眾對體育價值的追求集中在3個方面,一是增進健康;二是緩解學習或工作壓力;三是從運動中得到快樂。這就是體育專業教育在大眾體育層面設置專業、專業設置課程、課程選擇內容,內容采用教法的基本依據。2.3.3您希望體育工作者提供哪些服務。為了了解學生及群眾需要,為體育工作者提供努力方向,我們重點設計了以下幾個內容:(1)提供鍛煉內容;(2)鍛煉指導;(3)組織工作(4)體育表演;(5)運動傷病預防和治療;(6)提供個體鍛煉內容;(7)鍛煉效果評價;(8)鍛煉陪練。從調查結果來看:中學生家長在8項內容的選擇結果是:(1)(2)(3)項排在了前3位,通過回訪調查了解到,家長們認為:社區不同于學校有專人以體育課、課外活動等固定的組織形式來保證所有的學生都能參加體育鍛煉。而社區中的廠礦機關、部隊醫院、企事業單位及自謀職業者和離退休人員則沒有專人,也沒有固定的組織形式能讓這部分人參加有指導的體育鍛煉。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3.1.1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唐山市直中學生愿意自覺參與體育鍛煉,有較高的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參與的過程中,他們更樂于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同時他們更喜歡體育教師能帶領他們一起參與喜愛的項目并給予一定的專業指導。3.1.2通過調查發現,在中學階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個人喜好是重要的因素,他們大部分是出于對身體健康的需求作為鍛煉的目的。通過參加體育鍛煉他們能夠減輕學業壓力。很少的一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是為了保持身材。3.2建議。3.2.1中學生要建立正確的體育鍛煉意識。根據本校的特點及在校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相應情況,制定一系列的計劃,幫助并促使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知行并重,在科學的指導和有效的實施幫助下,改善本學校學生的體育現狀。除了體育課上,在教師的帶領下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之外,還要將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通過體育鍛煉增強自身身體素質的同時,鍛煉與人交往的能力,豐富業余生活,為將來融入整個社會奠定基礎。3.2.2有關部門應加強完善體育教材內容,突出其興趣性和科學性,更好的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占永,河北省縣級中學體育師資隊伍現狀研究[J].體育科學,2004(6):74-77.

[2]包鶯,劉海元.我國體育教師隊伍現狀及加強建設對策[J].體育學刊,2009(5):41-44.

[3]李麗.中日美等國中小學體育教師培養模式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1):77—80.

作者:劉鑫 單位: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