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體育社團發展困境及優化路徑

時間:2022-03-05 03:09:19

導語:中學體育社團發展困境及優化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體育社團發展困境及優化路徑

摘要:體育社團是中學實現教育改革的活動之一,能夠推動學生健康發展,還能促進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文章通過對大量有關中學體育社團相關資料的研究,分析了中學體育社團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制約發展的相關因素,并提出了優化路徑,希望為中學體育社團的長久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體育;體育社團;發展困境優化路徑

一、中學體育社團的概念、特點和功能

(一)中學體育社團的概念。眾多學者對體育社團概念的研究都存在不一樣的界定,每個人的理解都存在差異。此外,中學體育社團只是體育社團分類中的一部分。張華宇(2016)認為中學體育社團是指學校體育發展過程中,由學校宣傳和組織學生們根據自己的體育興趣愛好,通過自愿報名參加的集體活動[1]。通過對多位學者觀點的梳理,筆者認為中學體育社團是擁有共同體育愛好的中學生,以鍛煉為目而自覺組織起來的,參與體育運動的集體。(二)中學體育社團的特點。中學體育社團與課堂體育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學體育社團擁有時間的業余性,開展的機動性,參加的自愿性,學生的主體性,內容的豐碩性等特征。此外,中學體育社團還擁有其最突出的特點,體育社團在多數學校中充當校運動隊的角色,社團成員也就成為代表學校的體育運動員。開展中學體育設社團可以滿足體育訓練隊和體育特長生的訓練與競賽任務。因此,中學體育社團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推動學生的個性形成與發展,并成為發展體育文化的和校際交流的助推器。(三)中學體育社團的功能。劉潤芝(2013)指出中學體育社團與社會體育社團的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其教育功能[2]。鄭成海(2015)研究發現體育社團能夠推動陽光體育的發展,培養團隊意識,促進校園文化建設[3]。聞洋等(2004)研究指出體育社團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并發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以及校際體育交流[4]。劉艷秋(2016)在研究中指出:體育社團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交際能力的提高,形成互幫互助的團隊意識,也可以使教師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得到加強,還可以增強教學的實用性和內容的豐富性[5]。綜合以上多位專家學者對中學體育社團功能的研究成果,發現中學體育社團擁有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和健身功能。主要分為三個主體方面:基于學校方面來講,中學開設體育社團,不僅對學校的體育文化建設和優良學風培育有促進作用,還能渲染學校的體育氣氛。基于學生方面來講,不僅可以形成自己的體育興趣,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還能極大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學生間的交流能力。基于教師方面來講,教師可以在體育社團開展的過程中,充分根據學生的愛好和特長,挖掘學生的運動天賦,為我國的體育強國建設篩選優質的體育人才,同時,也能在更大程度上對自身水平進行提高,使學校的體育師資構成進一步優化。

二、中學體育社團管理機制

學校擁有一整套完善且長效的中學體育社團管理機制,是保證各項體育社團順利開展社團活動的基礎。同時,學校各部門的積極鼓勵、無私幫助和大力支持是構建體育社團管理機制的重要保障。據此,各部門之間各司其職,落實責任,根據自身實際來制定活動開展計劃,并進行嚴格的監督與檢查,及時有效地解決中學體育社團開展過程中所遇到的任何困難和問題。學校應當將體育社團開展的活動內容納入日常學校教學管理中,制訂活動開展要求手冊,規定社團開展的時長和場地,并安排相關專業的指導教師,建立社團管理領導機構,監督、檢查并記錄中學體育社團開展實施情況,通過發放調查問卷或者訪談等方式進行社團活動滿意度評價,實時處理好活動中遇到的問題。

三、影響中學體育社團健康發展的因素

(一)師資資源的限制。在中學體育社團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占核心地位,既要負責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又要對學生的體育活動項目進行全程指導,他們的專業指導能力直接影響體育社團活動實施的成效。但是,面對人數較多的社團時,往往不能兼顧,只能象征性的教學,做不到因材施教,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有些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方式過于單一,缺少對中學生興趣的刺激,整個過程缺乏趣味性,學生對此喪失學習的動力。更有部分體育教師因個人問題對學生缺少必要的親和力和正確的思想認知,導致學生產生反感和排斥心理。在專業能力上,很多社團的指導教師都不是體育相關專業,他們通過日常課堂教學擁有豐富的經驗,但是缺乏對運動項目有深層次的了解,遇到技術難題時,往往難以解答,導致體育社團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在年齡上,年齡較長的體育教師,在社團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還是采用普通的課堂模式,內容古板缺乏創新性,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二)應試教育壓力下,學生缺乏業余時間。充裕的課外時間,是學生能夠積極參與中學體育社團活動的首要影響因素。當前,我國還是處于應試考學的教育階段,學校、老師和家長更關注的是學生文化成績提升而不是體育鍛煉。隨著各學校之間的文化排名比拼、各科老師課后布置較多的作業以及家長望子成龍的期望,學生在眾多壓力下,只能將更多的課外時間用于學習文化課,以至于缺少充足的課余時間參加體育社團活動。(三)器材設施稀缺,經費不足。器材設施和經費投入是進行中學體育社團活動的基礎條件,也是關鍵要素。學校領導對體育社團發展的不重視,直接導致體育社團所需的器材設施和經費嚴重不足,加之學校場地管理部門平時的保養不夠以及沒有及時修繕,大大限制了體育社團活動開展時的效果。此外,學生的公共設施保護意識不強,在使用過程中隨意丟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器材的短缺。(四)體育意識薄弱,社團類別缺乏創新。當前,首先中學生正處于應試升學階段,他們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應對考試。這部分學生缺少必要的自我鍛煉意識,對健康理解不夠,導致較少的學生能夠在余暇時間內養成鍛煉身體習慣。其次,中學體育社團數量和項目類別都較少,而且主體都為一般意義上的傳統項目,比如:籃球、足球、排球和田徑等。體育項目缺少一定創新性,吸引不了目前正處于網絡時代的中學生們,其主要原因是學校缺少新興體育項目相關專業的指導教師。(五)體育社團競賽體系不全,競賽監督不足。隨著中學體育社團的深入開展,各年齡段、各年級以及各項目的比賽也相繼開展。但是,由于各學校體育社團開展水平參差不齊,基礎設施、訓練器材和訓練水平不均等情況,在競賽結果中往往會看到大比分獲勝的現象,水平差異太大也讓部分體育特色學校得不到鍛煉隊伍、檢驗訓練成效的價值。這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如果沒有給予正確的心理引導,極可能讓獲勝學生產生驕傲自大的負面影響,而落敗的隊伍也會產生強大的挫敗感。此外,體育社團競賽監督也需進一步加強,部分學校為爭得較好的比賽成績,出現讓較大年齡段的學生冒名頂替的情況,違背了比賽的公平公正原則。

四、中學體育社團發展的優化路徑策略

(一)績效考核,加強培訓。社團指導教師是順利進行中學體育社團發展的技術保障。學校要安排專業水平高、綜合素質好的教師負責指導和管理工作,并算做課時量,將此納入教師日常績效考核。再者,學校可以開展針對體育社團的教研培訓,以此提升自身專業技能,使教師對中學體育社團的了解更加深入,促使體育社團更加專業化、科學化和多樣化。在學校中培訓一批具有專業知識、熱愛事業、綜合能力強的體育教師團隊,以保障中學體育社團有效開展社團活動。(二)優勝劣汰,提高質量。社團質量是保證中學體育社團健康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學校和體育教師不能一味追求中學體育社團發展的規模化,應該在加強體育社團質量的管控下,再擴大社團的規模。學校可以對已經形成的品牌社團和在比賽中獲獎的社團進行表彰、鼓勵,適當擴大其社團規模,增加社團人數。反之,存在不符合學校學風和校風建設、學生人數較少或不感興趣、管理不符合規定、社團年度滿意度較低等方面的體育社團嚴格執行管理規定,進行淘汰除名。此外,也可與本地區兄弟學校進行交流創新,將中學體育社團進行校際和區級合作,極大的提高學生們的選擇范圍,提高學生運動興趣。(三)加大宣傳,提升文化。校園文化傳播是中學體育社團發展的重要途徑。學校可以采取體育類繪畫、攝影、征文和詩歌等措施打造校園體育文化節,營造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各類體育社團在日常活動中編排的素材、形成的節目和優秀的才藝展示,都可以通過舉辦國家重大節日晚會進行體育文藝匯演;或借助體育活動周和體育活動月的開展,突出對中學體育社團的主題宣傳,通過此類活動意義宣傳,讓學生們真正理解健康、自我鍛煉的重要性,在心中認為中學體育社團活動不僅僅是一個體育活動;通過對家長的宣傳講解,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讓家長意識到中學體育社團活動不僅不會影響到同學們的學習,還有助于促進孩子們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使得學生們在家長的鼓勵中加入中學體育社團活動中來,營造學校與家庭互聯互通、互惠互助的校園文化。(四)制度保障,全面發展。任何事物的健康發展都有其規范的制度保障。學校方面,應建立校長為主,其他分管校長為輔,相關部門負責人全員參與的領導責任體系,負責指導安排全校的體育相關工作;體育組方面,在保證社團有序長久、學生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制定好中學體育社團活動開展的周、月和年度計劃;年級方面,年級主任要號召所有班主任積極參與、全員參與社團活動的組織開展工作;班級方面,班主任、體育教師要做好中學體育社團活動的推動者,學生做好活動的參與者;最終形成上下連成一片,全面發展的校園體育制度保障。(五)轉變觀念,提高重視。學校應加大對學生學習、生活和心理等壓力的重視,領導而不是只顧學校的升學率,教師只顧班級和成績排名,應該讓學生走出教室參與體育運動,將占用體育課和體育社團課等情況消除干凈。學校領導應轉變觀念,多及時了解中學體育社團現階段的開展情況,對存在的問題應及時處理解決,糾正部分老師和家長存在的體育活動影響學習成績的錯誤觀念。(六)加強競賽監督力度,健全體育社團競賽體系。構建好各年齡段、各年級以及各學校間的體育社團競賽體系,讓所有參與者明確競賽的目的,讓社團學生體會到體育社團競賽中的成功與失敗,教會學生正確處理面對成功與失敗的態度。加強競賽監督力度,杜絕一切為爭取比賽成績而弄虛作假的行為。此外,建立中學體育社團成員注冊系統,對所有中學體育社團學生進行大數據統計,挖掘和選拔有潛力的青少年運動員,使他們在體育社團中發揮自身自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華宇.臨汾市部分中學體育社團的開展現狀及發展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6.

[2]劉潤芝.我國體育社團的社會責任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3]鄭成海.貴陽市部分中學體育社團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5.

[4]聞揚,杜力萍.體育社團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的作用[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38–40.

[5]劉秋艷.中學開展體育社團對體育教學的影響[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4.

作者:孟洳 單位:蘇州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