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公共文化的涵義及思考
時間:2022-11-05 03:50:37
導語:社區公共文化的涵義及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文化的認識與文化定義
當物質社會和社會制度不能適應人類生存的時候,人類的精神世界就會發生變化,新與舊的觀念就會產生沖突。這種矛盾和沖突使得社會制度產生震蕩,并使其產生變革,而這種變革推動了物質文化的發展,周而復始,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我們可以這樣來論斷:“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人類的文化發展史”。縱觀人類文化的發展歷史讓我們從中體會到,人類文明的進步是建立在人類對自然與生存相對應的認識基礎之上的變化與發展,而這種變化與發展創造了人類璀璨的多元文化。
豐富的地域性文化形成了人類社會文化的多元性,它體現了各自文化認同中不同的特點和特色。就中國而言,中華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區域性文化。但是,從民族的角度來看,五十多個民族又有著不同民族特點的文化傳統。就是一個相同的民族,因為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環境的差異使得其文化特點也產生了差異。文化除了地域性以外,還有社會性。因為人們都生活在不同的社會群體之中,所以就會產生不同屬性的社會文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屬性。不同的社會屬性按照人群可以分為幾類:首先是社區文化,其次是校園文化,再其次是機關企事業單位文化。這些文化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文化的公共性。正是因為它的公共性,所以生活在這些群體中的每個人,都有其享受文化的權力。所以,有權力就必須有義務。任何一個在群體中生活的人如果不去履行義務,那么這個群體就沒有維持下去的可能性。沒有了群體也就不存在權力。所以說義務是權力的保障。我們社區的公共文化就是建立在社區居民履行了創建社區公共文化的義務基礎之上的。費孝通先生在三四十年代就提出了“文化自覺”的口號,只有大家對文化有了自覺的意識,才能有文化的自信。有了文化自信,社區公共文化才可能繁榮。那么,要履行什么樣的義務呢?首先是參與,其次是推動。只有自身參與到公共文化活動中來你才可能獲得享受公共文化活動的權利,只有發揮自身的能力,才可能推動公共文化的發展。社區是由住在一定地域內的居民組成的最基本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是城市構成的基本元素,我們稱之為城市的細胞,是社會公共文化的依托和載體。居民在日常的生活環境中,把這里作為生產、勞動、政治、生活的重要場所。所以,社區公共文化是我們整個民族文化的基礎。除了居民們的義務以外,我們各級組織機構和文化工作者,也要重視和引導,引領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社區公共文化是各種文化要素的總和,是由理念,機構,設施,隊伍,活動管理,服務等綜合要素構成的。社區公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隨著社區的成長而成熟發展,顯示出充沛的活力,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充分認識社區公共文化的特征,注重加強社區公共文化的建設,積極發揮社區公共文化的功能,認真總結社區公共文化的創新發展經驗,有針對性地指導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的提升,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的方向與基本保障
我們倡導建立的社區公共文化,應該是一種健康有益的先進文化。它可以通過各種的活動載體,培養社區居民自身的良好素質,緩解因工作與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而產生的精神壓力和心浮氣躁的亞健康狀態。特別是遇到逆境坎坷時,有人會產生怨憤、怨恨社會與排斥他人的情緒,甚至產生極端的行為已至影響家庭幸福、社會和諧。而社區公共文化活動的開展,則可以讓社區居民通過參加社會公共文化活動,享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得到群體的關心、關注、關愛,感受、認同和歸屬。從而有意識地加強自身修養,有效地調節自身情感和心理。塑造自尊,自信,理性而平和積極向上的身心健康心態。所以,為了推動社會的均衡發展建設社區公共文化陣地平臺,開展以社區文化活動為載體,以宣傳先進文化為主題,以社區居民為主體的社區公共文化活動模式是我們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的主要發展方向。很多的社區在近年來,創建了很多的特色文化品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民族文化傳承和現代文化價值觀的建立和推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與此同時,一些不好的、不健康的文化現象又開始抬頭,并產生了很壞的影響。那么為了保證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的良好局面,除了政府的高度重視之外,我們廣大的社區文化工作者和社會公共文化活動的積極分子,應該正確地引導社區居民積極地參與正當的公共文化活動。要確保社區公共文化建設健康發展,首先是組織要有保障,要成立地區領導和分管領導任職的社區公共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組織相應的結構,并配備社區公共文化的在職和兼職干部。其次是制度建設到位,結合本社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各項規章制度,增強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的針對性、規范性。第三是責任落實到位,把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納入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考核體系,納入干部任期目標管理,做到社區文化建設目標和經濟發展目標一起制定,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一起兌現獎懲,把社區文化建設真正落實到實處。同時,狠抓資金投入,確保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到位。基礎設施是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的關鍵點和難點所在。近年來政府加強了對社區公共文化活動基礎設施的投入,尤其是對農村社區公共文化的投入。對場地面積和社區的圖書藏量有了硬性的規定和要求,建立了一批投資大、設施全、功能完善的社區公共文化活動中心。但是由于歷史的,規劃的,理念的重視程度等多方面的原因,社會公共文化用地、設施配置、圖書擁有等嚴重不足。因此,要進一步的加大力度。狠抓資產投入的同時,還要狠抓隊伍的建設,確保社區公共文化活動的豐富多彩。現在一般的社區基本上都建立了文化活動隊伍,但有的社區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為什么不夠?因為沒有人管,沒有專職的社工。所以,在隊伍的建設上要發揮文化骨干的作用。這些文化骨干在社會文化干部的指導下,能帶動、動員、聯絡和組織本社區的文學藝術人才和其他方面的人才,形成一個個相對穩定的社區公共文化建設骨干隊伍。文化主管部門和干部對這些隊伍進行針對性的培訓、排練、演出、比賽、講座等活動,以此來繁榮社區公共文化生活,讓社區的居民們真正享受到參加社區公共文化活動的權利。
本文作者:葛秀姣工作單位:
- 上一篇:搞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研究
- 下一篇:科技培訓項目工作方案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