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養老視域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時間:2022-09-29 09:38:16

導語:文化養老視域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養老視域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摘要】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也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在當前建設“積極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政府應高度重視老年人的精神層面新需求、不斷擴展公共服務的內容、創新社會養老理念、更新傳統養老方式、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關鍵詞】文化養老;養老觀念;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近年來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長,養老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人們往往注重給老人外在物質的滿足和享受,卻忽視了老人內在精神需求和文化訴求。我們應當看到養老出現的各種問題,多關注老人精神層面的需求,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上為文化養老做出努力。

一、問題與現狀

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早在十七大就確定了“老有所養”的國家戰略規劃,但是目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是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以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為目標,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和社會參與等設施、組織、人才和技術要素形成的網絡,以及配套的服務標準、運行機制和監管制度。而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社區人口密度越來越大,在不斷加強社區養老工作同時,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文化需求將成為養老問題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即文化養老。目前,老年人的溫飽和社會保障方面基本得到滿足,但是由于子女多不在身邊,即便是同城生活也擺脫不了“孤寡現象”。個別社區開展了豐富多樣的老年文化活動,但是普及性不強,政府也積極開展文化進社區活動,但是涉及范圍不廣泛,老年人參與性有限,活動開展的常態性不足,從而引發老年人過多關注個人健康、私人財產問題,極其容易造成一些老年人的社會問題,對構建和諧社區,促進社會穩定和家庭問題產生了不同層面的隱患。

二、轉變養老觀念

文化養老是一種新的養老理念,文化養老就是在保證老年人物質基礎的前提下,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都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兩者缺一不可。人類步入老年之后也需要不斷汲取文化的營養,文化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必需品,文化也是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精神必需品。文化養老以溝通感情、培養興趣為基本形式,以豐富的文化生活為內容,以達到身心健康、精神愉悅為目的的養老方式,其具有廣泛性、互動性等特點。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趨嚴重,養老問題備受關注。中國傳統文化歷來就有著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但是,大多數人孝敬父母的方式往往是給予極大的物質滿足,而缺少了人文關懷,忽略了他們精神和情感的需求。加之快節奏的社會工作、生活已經讓人們應接不暇,贍養老人的責任就更力不從心。這就需要子女和父母轉變固有的“養兒防老”觀念,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改變認為自己是家庭的累贅、社會的負擔的觀念,應當讓他們認識到老年人也是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是重要的社會資源,以“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積極的心態安度老年時光。因此,改變養老觀念至關重要。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社會事務,為他們提供更完善的文化公共服務設施,以及更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和老年人展示風采的平臺。

三、多措并舉實施文化養老

目前,相關部門和機構在養老方式上進行了多方面的創新、探索和實踐,比如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等,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老年人內心孤獨、空虛、缺乏存在感等心理問題依然存在,因此,還要多措并舉在文化養老上下功夫。

(一)增加文化活動場所

文化活動場所是文化養老的前提條件。文化養老需要有一定的活動場所,因此應當建設更多適用于文化養老的場所。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之后選擇上老年大學,這是一種很好的文化養老方式。老年大學面向社會所有老年人開放,學費低廉,但由于數量少、名額少,有的老年大學甚至出現報名搖號的火爆場面。老年大學名難報,一方面說明老年人對文化生活的渴望,另一方面說明社會提供給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場所數量太少。為了解決這個供需的不平衡,政府需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各個街道、社區建設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圖書館等。另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要在每個新社區建設中將老年人文化服務設施納入地產開發的硬性條件。將文化活動場所無空白、無死角、全覆蓋,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讓老年活動場所成網狀分布在老年人身邊,解決文化養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二)舉辦豐富多彩的老年活動

豐富的文化活動是文化養老的生動載體。舉辦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可以有計劃、有規劃的開展老年活動賽事,增強老年人文化活動的參與度,比如歌唱比賽、繪畫比賽、書法比賽、象棋比賽、廣場舞比賽等。也可以鼓勵社區常態化開展關于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講座,縮小老年人和子女關于家庭以外社會發展上的思想差異。還可以鼓勵社區開展多元化適合老年人培養興趣愛好的技能培訓,提升老年人的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品味。這些活動既可以展示“最美夕陽紅”老年人的風采,也可以讓他們的老年生活更充實、自信。

(三)納入精神文明建設

文化養老可以提升老年群體的整體素質、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質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將文化養老事業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整體規劃,納入社區精神文明考核內容,從政府層面加強老年人的文化養老工作。

(四)鼓勵社會團體走進基層

鼓勵社會志愿團體或志愿者多關注、關愛老年群體,與老年人互動交流,和他們談談心,為他們表演節目,送去歡樂。充分發揮社會力量開展關愛老人、敬老助老的系列活動。讓老年人有強烈的社會融入感,同時也能使更多的人傳承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增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參考文獻】

[1]張梅,林超英,王艷.文化養老視域下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15):33-34.

[2]賀曉玲.“文化養老”中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作用研究[J].科研.2016(8):18.

[3]李強.淺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的文化養老———以吳江區公共文化藝術中心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37(6):201.

作者:周美娟 王利敏 單位:石家莊市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