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

時間:2022-12-24 09:26:36

導語:紅色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色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

【提要】為了增強文化底蘊、提高文化自信,紅色文化漸漸成為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石。在如何將紅色文化運用到思政教育的路途中,高校逐步形成教師、學生、校園、社會“四位一體”的紅色思政教育架構,潛移默化地把紅色文化融入到學生的課堂學習與日常生活當中。實踐證明,紅色文化給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實踐途徑,優質的教育資源以及優秀的文化根基,給高校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大大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紅色文化; 高校思政教育 ;價值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對學生的侵害。但是在傳統的思政教育中,難以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不到期望的思政教育效果。隨著紅色文化的發掘,紅色文化逐步與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僵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被打破。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比重愈來愈大,并取得了顯著的效益。

一、紅色文化的內涵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與改革的百年歷程中共同創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紅色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解放與自由的歷史進程中吸收中華先進文化成果的基礎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理論為指導生成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是物質與精神的有機統一。物質作為紅色文化的載體表現為遺址、革命歷史遺存與紀念場所,以及表現革命精神與革命道路的文學、藝術、學術作品等。而精神層面則是紅色文化的內涵與核心,主要表現為革命精神、革命傳統、革命理論等。比如“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長征精神,及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理論聯系實際等紅色革命精神。紅色文化具有革命性和先進性相統一、科學性與實踐性相統一、與時俱進的特征。它是一個形成、發展、豐富、創新的演進過程。紅色文化是一種先進的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教化作用、凝聚作用、規范作用、傳承作用、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善大學生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的必要活動,是指導大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行為的科學。將紅色文化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發揮紅色文化的實踐育人的潛能與價值。

二、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運用

經過數年的探索,紅色文化已然成為高校思政教育的“龍骨”,大致形成教師、學生、校園、社會“四位一體”的紅色文化教育結構,集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校園組織和社會實踐四個方面為一體,極大程度地將紅色文化貫通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當中,以達到對紅色文化繼承和發揚的目的。關于課堂教學方面,紅色文化教育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效互動與反饋的催化劑。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絕不能把它機械化、形式化。紅色文化并非像傳統知識那樣具有較高的思維門檻,亦也不是枯燥乏味的爛舊文本,其表現形式可以千姿百態且富有樂趣。在課堂教學上,教師用字畫、詩詞、歌曲、電影等紅色文化載體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充分地活躍了課堂氛圍。根據不同年代、不同地區的紅色文化載體,向學生展示先輩們的革命精神。以紅色歌曲融入思政教育為例,教師介紹歌曲創作的背景及其所蘊含的革命情感,將其中所承載的歷史與精神梳理出來,把厚重的歷史與靈動的曲譜糅合為一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關于學生參與方面,主要是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深入認識,即再學習、再探究。學生對思政課的反饋是思政教師進行教學計劃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今的高校思政教育中學生個人或者小組展示成為思政課上難以缺少的環節。學生把老師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與自己的認識相結合,以紅色文化為載體,闡述在思政教育中的感悟。如學生將革命精神、革命歷史通過自己熟知的紅色故事、紅色遺跡等串聯出來,并在小組討論與課堂交流中豐富對黨史國史的了解。關于校園組織方面,紅色文化活動是高校活動策劃的主要內容。隨著紅色文化的繼承和開發以及學生對紅色文化逐步熟悉,紅色文化活動越來越得到師生們的喜愛。紅色歌曲比賽、紅色詩歌朗誦、紅色情景劇演出、紅色故事征文等紅色活動層出不窮。在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過程中,高校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課余生活中可以繼續深入接觸紅色文化帶來的思政教育,活動中包含的比賽性質更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紅色文化活動、接受思政教育的熱情。關于社會實踐方面,紅色文化基地為高校學生假期實踐提供了極好的思政教育場景。近年來國家和當地政府越來越注重對紅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給高校學生提供更直接的思政教育場景。以井岡山紅色基地為例,每每到了假期都會迎來全國各地高校師生,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把井岡山紅色文化融合進去。學生們穿紅軍衣、吃南瓜湯和紅米飯、覽紅色文化遺址、讀井岡山革命歷史,身體力行地感受井岡山革命精神。

三、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

(一)紅色文化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實踐新途徑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課往往采用填鴨式與灌輸式教學方式。單調地向學生傳輸課程理論知識,使得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書本上“冷冰冰”的理論。學生面對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會產生疲倦、懈怠的學習狀態,甚至會出現抵抗、逆反的心理。這樣的教學效果甚微。而把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將為其提供實踐教學新途徑。學生通過參觀革命遺址來進行現場體驗;聆聽革命故事來了解革命事跡;重走革命道路來學習紅色精神。現場教學將“單調”的課程知識轉變成生動的實踐活動,學生由紅色文化的學習者轉變為傳承者。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有效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作用,更助于學生形成唯物辯證的正確歷史觀,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學途徑。

(二)紅色文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優質資源和優秀文化根基

紅色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中國共產黨及人民群眾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留下的不可復制的歷史遺存和寶貴財富,是優秀文化的歷史積淀,不僅具有鮮明的時代主題,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價值、教育價值與文化價值。紅色精神能為教育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紅色文化遺址能為現代教育教學提供實踐場地,將歷史的“人”與“物”結合,重現活靈活現的歷史事件與場景。紅色故事能為學生學習歷史文化提供優質素材與資料。紅色文化作為優秀文化具有生動性、直觀性及史實再現特質,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載體。

(三)紅色文化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觀導向

大學生正處于從學校向社會的過渡階段,面對復雜多變的信息與各種社會觀念導向,容易陷入迷茫狀態,甚至被有害的價值觀所荼毒。大學生群體所面臨的價值觀念中,不乏大量錯誤的思想觀念,比如拜金主義、功利主義、利己主義等。而把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增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通過參觀革命遺址、紀念館、烈士陵園等物質性紅色文化遺產,聆聽與觀看紅色歌曲、紅色故事、紅色電影等精神遺產,大學生可以更深刻地感受與體驗革命先輩所處的艱苦歷史環境和復雜的政治環境,設身處地地感受到革命先輩的艱辛與磨難,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和辨別力,對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政治信仰有更加深刻地理解。

四、結語

近年來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運用及其價值不僅肯定了兩者融合的重要作用,更對以后二者的深入結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將更多更優的紅色文化以最優的方式運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來是高校教育工作永恒的課題。

作者:程飛 李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