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房屋建筑的發展歷程及特征

時間:2022-01-28 08:46:16

導語:藏族房屋建筑的發展歷程及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藏族房屋建筑的發展歷程及特征

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房屋建筑也有了很大發展。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此建筑文化非常豐富,例如藏族房屋建筑就非常有特點,其建筑歷史可以分成史前建筑、吐蕃王朝建筑、政教合一建筑,以及社會主義時期建筑,為了更好的了解藏族不同時期的建筑風格和內涵,下面就一一進行介紹。

關鍵詞:藏族;房屋建筑;發展歷程

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建筑領域也是一樣的,藏族歷史久遠,通過對其建筑發展的歷程分析,先后經歷了原始時期、萌芽時期、雛形時期、以及以后的發展時期,到后來的成熟時期、最后有了基本的定型,來到了現代時期,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其建筑發展本質是相同的,都有一定的歷史痕跡。

一、史前藏族建筑樣式分析

1、原始建筑分析

原始時期就是青藏高原的古人類還在舊石器的時候,主要的居住場所就是洞穴,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是人工建造的,但是已經是人們主要的居住方式。有一考考隊在爐霍縣卡娘鄉泥巴溝就發現了一個石灰巖洞穴[1],不僅如此,在里面還發現了很多動物化石,有一些被認為加工的非常精致,還有一個原始人的牙齒,都被確定為舊石器晚期的東西,因此這個時期居住的都是開鑿的洞穴。

2、萌芽階段的建筑

在新石器時代就是藏族建筑的萌芽階段,主要有三個不同的特點,在新石器居住在半地穴窩棚中,就是在地下挖個土坑,然后在上面罩上草木,在不斷發展中,挖坑地點變了,選擇三面有石壁的位置,然后再在上面覆蓋梁、柱,加以支撐建筑。后期就以建筑為主了,完全擺脫了地穴方式,人們坐北朝南方向進行建筑,而且知道選擇有山有水的環境。這個時期處理家庭式的建筑。

3、雛形階段的建筑特點

在這一時期,主要有三種風格的建筑,其中堡寨式宮殿建筑建筑在山崗上,生活著一些小邦階級的人,其處于攻打或被攻打的環境中,后期由于戰亂還發明了碉堡式建筑,把居住和防守都融為了一體,最有名的是聶赤贊普時修建的雍布拉宮,其就是典型的堡寨式宮殿建筑。

二、吐蕃王朝階段的建筑特征

1、發展中的藏式建筑風格

200多年,這也是藏族高度統一的時候,其藏式建筑有了很大發展。在松贊干布的規劃下,其社會從部族分裂走向了政治統一的局面,歷史上稱之為吐蕃王朝,對拉薩的建設就充分反映了藏族建筑的發展,該建筑的竣工和使用,讓建筑在藏族社會生活中有了新的作用,同時該建筑無論是在工藝上還是規模上都有了新的發展。除此之外,有些新的材料也被應用進去了,具有了整體的建筑藝術形式。一些其他風格的建筑對其有很大影響,例如布達拉宮頂飾的長矛、旗幟,都反應出軍事治國的性質[2]。

2、多元一體的藏式建筑

在吐蕃王朝之后的400年中,藏式建筑就進入了一個多元化時期,在這一時期,各地政治部統一,例如都有古格地方政權、六谷部地方政權、桑耶地方政權、唃廝啰地方政權等,其中以古格王城建筑為代表性的建筑,不建筑不僅用山崗和山坡作為依托,同時還具有軍事防御功能,同時還合理的利用了自然資源,在建筑中進行就地取材,方便建筑施工,提高建筑進程。該建筑功能多樣,有宮殿的行政執能,可以祭拜佛教,而且人們可以居住,同時又軍事防御功能等,

三、政教合一的建筑風格

1、建筑風格的轉型階段

在薩迦政權對藏族進行統治過程中,藏族建筑就進入到了一個轉型的時期,在這個時機,由于政教合一的本質影響了建筑,在建筑上有明顯的體現,其中就建筑了第一個寺宮合一的建筑。其次還第一次嘗試在平原上進行建設,擺脫了依靠山崗和山坡的方式,除此之外,在建筑中應用了漢式護城河,同時吸收了城墻院落的建筑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薩迦寺和夏魯寺,其奠定了藏族建筑向現展的基礎。

2、成熟的藏式建筑特點

在帕竹政權統治西藏的時候,在建筑方面就進入到了成熟期,在此過程中明朝沒有嚴格管控,同時實行多封眾建的友好政策,很多地方勢力,以及其他的宗教領袖都進入京都進行請封,對于歸順的人員自然要大加獎賞,同時予以不同的封號,這一時期的社會非常穩定。在這種環境下促進了建筑的發展,其中莊園建筑就是一個典型。貴族莊園、官府莊園和寺廟莊園三種,整個建筑有一個中心,然后加上很多附屬建筑,有一定的行政功能,例如墨竹工卡甲馬赤康莊園,四層建筑作為中心,一樓用于對農奴的懲罰,二樓是處理莊園事物的,三樓是人們生活的場所,四樓用來供奉一些經堂等[3]。

3、現代的藏族建筑特點

現代建筑雖然多建于二十世紀之后,但是受到已經受到半個世紀的影響,因此建筑特點融合了現代和傳統風格,起初地方政府建筑多以漢式磚瓦平房為主,但是由于改革開放的發展,使用了一些新的建筑材料,再加上藏族旅游業有很大發展,促進了建筑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的藏區縣以上都建筑了車站、中小學、圖書館、劇院、政府各機關、賓館、博物館、醫院、電站等,其屋頂多為漢式的,裝飾風格多為寺院風格,建筑中把布局和功能完美的結合到了一起,這樣的建筑不僅突破了僧俗界限,同時沒有等級差異可言,所有藏族的精華就納入進去了,這些建筑不僅僅只有實際的功能作用,其已經是民族性和時代性的產物,因此需要繼承和發揚。

四、總結

通過以上的闡述可以知道,藏族房屋建筑的發展歷史非常漫長,而且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下,其建筑風格都有一定的改變,但是其最根本的文化特征卻沒有變化,依然鮮明的在建筑中熠熠生輝,尤其在社會主義的新時期,藏族建筑不僅發展的速度快,而且時代功能性也越來越強,在設計中更加突出了自身民族特征,相信在以后的建筑中還會有更大的發展。

作者:王凡 單位:綿陽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羅桑開珠.論藏族房屋建筑的發展歷程及特點[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8(3):21-24.

[2]馬雪平.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3).

[3]余海濤,竇豐滿,索朗等.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安置點災民震后衛生需求及供給調查[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1,27(8):6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