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游文化在茶旅游開發的運用
時間:2022-07-25 10:14:47
導語:生態旅游文化在茶旅游開發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旅游理念也在逐年發生著改變,傳統快節奏的旅游方式在旅游市場中逐漸褪色,集休閑、度假、放松自我、回歸自然的生態旅游悄然成為了市場的新寵。中國是茶的故鄉,產茶地也多有名山碧水古建等旅游資源相伴,因此發展休閑旅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一些產茶區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缺乏合理科學的規劃,不但使草草上馬的茶鄉生態文化旅游熱度不夠,還使得自然環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本文將站在生態旅游文化的視角下,為茶鄉旅游開發提出意見和策略來。
關鍵詞:生態旅游;茶旅游開發;策略研究
最近幾年里,隨著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加快,生活壓力也在逐年加大。能夠放飛心情,放松身體,成為每一個都市精英所渴望的生活狀態。以休閑文化生態旅游為主的慢旅游方式,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在市場上逐漸升溫并成為新寵。從近幾年的旅游發展趨勢上來看,越來越多的人們在長假期間避開了人流密集的景區,選擇了以休閑為主要目的的生態旅游。我國是茶的故鄉,產茶區分布廣泛,地理環境優越,風光秀美,古建遺存豐富,為開發文化生態旅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許多茶鄉也看到了商機,紛紛上馬茶文化生態旅游,進一步拓寬了茶鄉人民創收的渠道,為地方的經濟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活力。所謂茶文化生態旅游,指的是將原有的生態環境進行合理改造和利用,并將茶產業、茶文化和旅游業進行有機的融合,從而形成的一種旅游方式。發展茶鄉文化生態旅游,不僅可以為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帶來增收,還可以將我國的傳統茶文化進行更好的宣傳和傳承做出不可小覷的貢獻來。
1生態旅游在茶旅游開發中的優勢
以茶為主題的生態旅游產品,最吸引人之處就是把茶葉的種植、采摘、加工、品鑒和旅游業結合起來,同時對我國幾千年的茶文化內涵進行深度挖掘,給游客帶來精神內涵上的收獲。因為生態旅游的介入,茶產業也由幕后加工改為前臺展示,并在形式和內涵上得到進一步的擴展和延伸。茶鄉開展生態旅游,主要具備以下幾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1.1茶產業提供了豐富的旅游體驗資源。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精神文明的重視,旅游業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旅游,只是對風景、景觀等自然風光進行游覽,“上車后睡覺,下車后拍照,別人一問,啥都不知道”的旅游體驗,讓很多人們對傳統旅游方式失去了興趣。相反,人們在旅游的同時更注重對旅游地的人文氣息和地域文化挖掘,“沉浸”式旅游模式增加了感受、體驗、參與等項目,讓游客真正融入到旅游所帶來的深層感受中,并獲得一種不一樣的旅游體驗,從而達到身心滿足的目的。生態文化旅游具備三個特征,一是注重個性化,在旅游產品內容的設計上具備很強的針對性。二是注重參與性,游客不在是單純的觀光者,而是可以作為環境內的一個參與者,直接體驗文化活動或者項目當中。三是注重游客的收獲感,游客可以在放松心情的同時,有了文化內涵和知識上的收獲,而不在是單純的獵奇和觀賞。茶葉可謂我國的國飲,種植采摘和加工過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也有著很強的觀賞價值和體驗價值。相信有很多人,對茶葉的整個加工過程都有著濃濃的好奇心。茶鄉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固有的資源,設計開發完整的旅游體驗產品。讓游客通過游覽,掌握基本的茶葉采摘制作過程,不僅滿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會讓游客回歸自然,放飛自我的心里預期上得到極大的滿足。1.2茶藝表演為生態旅游增加了精神享受。前文提到,現在的游客已經不在滿足于單純的游山逛水,而是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人文環境和精神享受上。越來越多的景區已經意識到,為游客提供精神層面享受的重要性,并打造出了系列代表性精品,例如,麗江有著大型實景演出《印象麗江》;平遙有著大型互動演出《又見平遙》;西安有著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夢長安》……,這些表演形式、無論是在穿著打扮上,還是在舞蹈和歌曲風格上,都各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點,能夠完美的表達景區所在區域獨特的人文背景和歷史文化底蘊。而我國悠久的茶道文化和茶藝表演,可以為生態旅游大幅增加藝術魅力,極大的滿足游客對精神層面的文化需求。首先在表現形式上,產茶區既有著代表性的茶藝表演,又有著傳唱多年的傳統茶歌茶舞,這些表現形式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既具備了賞心悅目的可觀賞性,又能給游客帶來內涵上的收獲。如果開展茶鄉生態旅游開發,不妨將這些茶文化進行深入的發掘整理,并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打造成內涵豐富,形態新穎的旅游產品,更好的滿足市場和游客的需求。其次,我國產茶區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不同區域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也有著各具地域和民族色彩的歌舞表演,這些都可以和茶文化、茶事表演結合起來,給游客帶來更為豐富的欣賞內容,提升茶鄉生態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1.3延伸產業為茶鄉旅游業發展提供了保證。大家都熟悉日本動漫業的發展模式,除了核心動漫影視產品外,依托與動漫產業鏈條上的其他延伸產業,如動漫玩偶、道具、貼紙、文具等產業,同樣也是日本動漫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核心產業與延伸產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成為日本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之一。同樣的道理,旅游產業的經濟收入,不僅包括其核心產業鏈條上的景點門票、餐飲、住宿等產業帶來的直接收入,其延伸產業為當地所帶來的經濟收入同樣不可小覷,而這些經濟收入,也為茶鄉的生態旅游業發展提供了經濟上的保障。作為茶鄉的管理者,要想發展生態旅游,首先要求在茶葉品質、線路安排、食宿等核心旅游產品上下足功夫,還要最大限度的開發延伸產業。如可以根據自然屬性,參照茶葉的特點研究特色茶點、茶糕;還可以根據茶葉的文化屬性,研發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茶鄉紀念旅游商品,如茶服、茶器、工藝品、字畫等等。還可以根據茶的保健功能,開發一系列特色的茶保健品,如茶枕、茶面膜、茶油等等。類似的延伸產業還有很多,再此就不必一一贅述了。在茶鄉生態旅游未開發之前,這些延伸產業看起來都不大現實,然而生態旅游一旦上馬,延伸產業必然會隨之蓬勃發展,既豐富了生態文化旅游的內容,又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1.4自然環境是茶鄉生態旅游的堅強基石。茶是大自然的產物,其生長條件對環境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我國的產茶區多伴有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歷史古建遺存也很豐富。這種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為發展生態旅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這種與世隔絕人文自然狀態、也正是當下城市精英一族所神往的旅游去處所在。我國已有不少產茶區,摸索開辟出一條茶文化生態旅游的路子,如西湖龍井旅游地梅家塢,地處杭州西湖景區腹地,是西湖龍井的主要產地之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加上600多年的村落歷史,稍加整合和開發就打造成了著名的美麗茶村生態旅游。再如中華武夷茶博園,8萬平方米的園區內自然風光秀麗,上萬畝茶田讓人心曠神怡。“濃縮武夷茶史,展示巖韻風姿”的主題,既為游客帶來不一樣的旅游體驗,又讓人們領略到武夷山和武夷茶的歷史底蘊。成功的案例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贅述,這些成功的茶文化生態旅游案例,為其他產茶區的生態旅游開發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2生態旅游文化在茶旅游開發中的意義
茶鄉開展生態文化旅游,不僅僅會給茶區人們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也會對茶這個核心產業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契機,同樣為我國幾千年茶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做出貢獻來。2.1有利于提高茶區經濟發展。我國大部分產茶區都在山區,受地理位置和城鄉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在經濟發展上還缺少有效的途徑。而生態旅游開發的熱潮,無疑為茶鄉打開了一條經濟快速發展的路子。前文已經提到,開發茶鄉生態旅游,首先帶來的核心產業鏈上的經濟收入,其中包括:景區的門票收入、餐飲收入、住宿收入、門票收入、茶的銷售收入等等。而其延伸產業鏈上的紀念品、旅游文化商品等等,也都會為茶區農民的快速致富做出貢獻來。不僅如此,傳統茶產業和旅游業的結合,還可以更進一步的培養茶葉消費人群,激活茶葉市場,從而為茶鄉的穩步健康發展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活力。2.2有利于解決剩余勞動力就業。轉移剩余勞動力,是解決當下農村發展困境的一條有效途徑。具體到我國的產茶區,農閑時期,農村剩余勞動力依然還是很多,而農忙時期,勞動力又會出現短期緊缺的狀況。對于茶鄉生態旅游來說,茶田農忙時節是恰恰是旅游淡季,農閑時期也迎來了旅游旺季。所以茶鄉開展生態旅游,即能和茶葉的種植季節不會產生時節上的矛盾,又能有效解決茶鄉剩余勞動力就業的問題,為茶區的社會穩定團結、和諧發展做出貢獻。此外,茶鄉生態旅游所提供的崗位,對文化程度的要求并不高,通過短期的培訓就能上崗工作,這為茶鄉農民的身份轉型,也創造了有利條件。2.3有利于提高茶區人口素質。我國城鄉之間的差距,不僅包括經濟收入上的差距,還包括人口素質上的差距。要想縮小這種差距,增強城鄉之間的經濟、文化、人員交流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隨著茶鄉生態文化旅游的開發,大量城市人口進入茶鄉,新鮮的信息、思想、思維方式也會悄然向茶鄉居民中滲透并產生影響。傳統的茶鄉農民增添了許多和城市局面交流思想的機會和渠道,與城市的生活方式距離又進了一步。此外,隨著茶文化生態旅游的開發,茶鄉農民原有的生活規范和習慣也將會逐漸打破,現代文明和先進的科技手段也會對傳統生活方式產生沖擊。可以預見的是,久而久之,茶鄉農民和城市居民在素質上的差距將會逐漸縮小。不僅如此,生態旅游作為一項服務項目來說,對從業者的禮儀行為和道德職業操守都有著嚴格的要求,這樣的要求對提升茶鄉農民素質都有著重要的作用。2.4傳統茶文化得到有力傳承和發展。我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在幾千的歷史長河中,茶文化吸收了我國儒釋道三家文化精髓,具備豐富的內容形式和精神內涵,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的一朵奇葩。茶文化的內容,涵蓋了哲學、禮儀、音樂、歷史、書畫等多種學科,集中了我國勞動人們傳統智慧與美德,其德育功能至今為當今的社會起到了引導和促進作用。因為種種歷史原因,我國的茶文化發展曾一度遭到遏制甚至打壓,盡管在近40年內,茶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有了長足的發展,但距離其應達到的普及廣度,還存在很大的距離。開展茶鄉生態文化旅游,可以使更多的人群走進茶鄉,零距離的學習茶文化,用心感受中國傳統茶文化的魅力所在,使茶文化得到更有力的傳承和發揚。
3生態旅游文化在茶旅游開發中的建議和策略
開展生態旅游,是當下旅游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是在對生態資源進行保護的前提下進行的,強調的是對大自然的保護和敬畏,最終體現的是對人的關懷。基于生態旅游的特點,個人認為茶鄉生態旅游的開發,應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3.1最大程度上保護生態環境不受破壞。每到旅游旺季,關于人流對景區環境造成破壞的新聞總會見諸報端。相對于一些人文景觀來說,茶鄉生態旅游強調的是可持續性。所以在設計開發之處,首先要考慮到旅游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并做足預案,科學合理的制定承載量,以防因人流的涌入產生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此外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使游客在進入景區之情,就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還要加強景區相關人員的環保意識,做好茶文化生態旅游景區的環境監測工作,將環境保護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實現茶文化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3.2建立茶鄉生態旅游的市場化運作機制。需要指出的是,旅游是和種植業完全不同的一種經濟模式,需要市場的培育、目標人群的引導、科學的設計旅游產品、行之有效的宣傳策劃才能實現的商業行為。還需要和茶鄉的產業結構相匹配,要做好市場調研和預判,根據調研的數據結果和反饋意見,制定合理的生態旅游發展線路,及時調整茶產業的產品結構,從而使得游客的旅游體驗更加豐富。這就要求茶鄉要改變傳統種植業的思維模式,建立生態旅游的市場運作機制和管理體制,制定一系列標準化體系和生產管理章程,保障茶鄉生態旅游的健康快速成長。3.3打造茶區生態旅游的特色和品牌。不可否認的是,生態旅游開發失敗的例子也大有存在。追其原因,一是沒有特色,二是沒有品牌。首先在特色上,有很多生態旅游線路的開發缺少合理規劃,在一股浪潮的推動下急于上馬的,結果是產品雷同、內容相似、游客體驗似曾相識,最終導致游客失去了游覽的興趣。二是在品牌的樹立上乏力,品牌的建立前提是就是特色,沒有了特色產品和內容,品牌的建設無疑是紙上談兵。特色的開發和品牌的建設,離不開專業營銷人才的介入,茶鄉開發生態旅游項目,要摒棄家族式、村落式的用人機制,大膽啟用年輕有為的本地人才,積極吸引具備設計營銷才能的專業人才,為打造茶區生態旅游的特色和品牌注入新的活力。3.4深入挖掘特有的茶文化資源。我國茶產區地域遼闊,每一個茶區都有自己的特色代表性茶葉,其背后的茶文化,在總體系不變的情況下也有著千差萬別,各具特色。開展茶文化生態旅游,不妨依托地方文化宣傳部門,對當地特有的茶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對失傳的傳統茶葉加工技藝進行保護性發掘和傳承。通過講好茶的古詩,傳好茶的典故,做好茶的功夫,可以使得本地生態旅游產品和其他產茶區有所區別,這樣也能夠在特色和品牌的建設上找到發力點,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度假。
4結語
黨的提出,我國新時期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我國旅游業的發展速度和態勢來看,生態文化旅游的發展還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生態文化旅游的市場前景廣闊。茶鄉應該抓住這樣的機會,在保證茶鄉環境不受影響和傳統產業不丟失的前提下,科學治理旅游發展規劃,制定旅游發展目標,在滿足廣大群眾對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激發茶鄉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參考文獻
[1]谷樹忠,胡詠君,周洪.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內涵與基本路徑[J].資源科學,2013(1):2-13.
[2]孟彩英,張燦.休閑視角下的茶文化生態旅游發展模式研究[J].福建茶葉,2016(3):186-187.
[3]周嵐.關于茶文化旅游的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0(6):58-61.
[4]林馥茗.開發茶文化旅游促進茶產業發展[J].茶葉學報,2007(3):31-32.
作者:賈翔 單位:武漢商學院
- 上一篇:景德鎮青花瓷對歐洲文化的影響
- 下一篇:農村旅游文化軟實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