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旅游文化企業納稅籌劃

時間:2022-10-19 04:17:34

導語:淺談旅游文化企業納稅籌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旅游文化企業納稅籌劃

摘要:營改增新稅制改革對企業發展影響深遠,新稅制下企業要主動適應納稅政策的調整。伴隨著企業的發展,稅負成為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納稅籌劃成為企業適應新政策,利用完善的方案達到節稅目的的重要手段。而旅游文化企業作為第三產業服務業納稅籌劃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結合印象大紅袍股份有限公司的稅務活動,分析旅游文化企業納稅籌劃的局限性,并根據最新是稅收政策提出改進策略。

關鍵詞:納稅籌劃;旅游文化企業;納稅局限性;改進措施

旅游企業和文化企業聯合的趨勢日漸明顯,2013年8月將文化創意服務全部納入營改增范疇,并在旅游文化企業出現上市熱潮后,旅游文化企業經濟活動的背后隱藏著較大的稅務風險。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的稅務風險包括違法風險、財務損失和企業聲譽損失,一定要做好納稅籌劃,實現稅務風險的合理控制,防范稅務違法行為。

一、旅游文化企業納稅籌劃活動的局限性

(一)風險問題。對所有需要進行納稅籌劃的企業而言,稅務風險管理都應遵循一條核心內容,即納稅籌劃應該具有合理的商業目的,并符合商業規定。在很多人看來似乎是對企業納稅籌劃形成障礙,實際上如何界定“合理商業目的”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企業進行操作的空間比較大。對旅游文化企業而言,在這一前提下進行納稅籌劃活動也會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納稅籌劃是一種事前規劃行為,這一行為的本質導致納稅籌劃活動具有“預判”性,會引入時間風險。對旅游文化企業而言,國家優惠政策的調整變動同樣會影響企業的納稅籌劃,企業的納稅籌劃一般實行年度規劃,一旦籌劃時期內出現政策調整,可能造成稅務成本不降反增,帶來稅務風險。此外,企業進行納稅籌劃的目標之一是減輕稅負,若出現對政策誤讀或理解偏差將會存在偷稅漏稅的風險,在日漸嚴格的稅務稽查制度面前,企業可能會由于對旅游文化企業政策理解不到位導致企業承擔多出納稅金額幾倍的罰金,這就違背了納稅籌劃的根本初衷。而且對企業聲譽帶來損害[1]。在現行稅制下,我國采用的稅收征管模式為稅負繳納和稽查相分離,在企業完成納稅申報后,稽查機關才會對企業是否申報、申報的數量是否足額進行檢查,而企業納稅人和稽查機關若對稅務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往往使企業陷入被動局面,增加企業的納稅風險。(二)策略認識問題。旅游文化企業納稅籌劃認識不足,很多企業管理者認為納稅籌劃是變相的偷稅漏稅,曲解了納稅籌劃的宗旨。沒有從財務風險、法律風險、信譽風險等角度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慮,制定出的納稅籌劃策略一定存在其不合理性。進而違背了國家支持企業進行納稅籌劃的本意,背離國家稅收政策的立法意圖。個別企業的政策曲解可能會降低納稅籌劃活動的水平,無法發揮政策利用的優勢。(三)財稅人員問題。企業納稅籌劃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是一種相對高智商的策略規劃活動,充分了解政策變化,掌握專業的知識,在確保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基礎上,還應該規范企業財務制度,財務人員對會計準則應該十分精通,才能做好納稅籌劃,幫助企業實現納稅籌劃的效用最大化。此外,納稅籌劃人員應該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企業不同部門以及外部稅務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對內使各部門了解納稅籌劃的意義和作用,取得各部門的支持和協作。對外和稅務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經常溝通政策變動和稅務規定相關內容,及時掌握最新政策規定,使企業的納稅籌劃符合稅務機關的認同,并盡快實施。良好的內外部溝通是納稅籌劃得以實施的保證,確保其合理性和科學性,避免不必要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浪費。(四)會計制度和稅法問題。我國會計制度和稅法之間一直存在差異,二者的目標不同,進而導致觀念和對應的執行手段不同。稅收自身的固定性和無償性,其最終目的是維護社會分配的公平,而稅法的適時調整更是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會計本身對具有真實性、可靠性的特點,更好的提供真實的信息,供決策者使用。而稅制改革環境下企業的納稅籌劃提升了會計核算的難度,進而增加納稅申報的難度,對旅游文化企業而言,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核算最復雜[2]。對于印象大紅袍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其主要的經營業務包含經營營業性演出、文化藝術交流和策劃、旅游項目投資與經營、旅游項目策劃與管理、以及家具、體育用品、建筑材料、計算機、辦公設備的銷售。稅改之前營業稅作為價內稅,計算營業稅金和附加一般不需要換算,核算比較簡單。稅改后實務操作中往往需要將含稅銷售額進行轉換。并且納稅人身份的選擇對稅務處理和會計處理也是一項新的挑戰。

二、改進旅游文化企業納稅籌劃的策略

(一)組織培訓和學習,了解最新的稅收政策和納稅籌劃知識。稅收法律法規的變化調整比較迅速,且國家地方不同規范文件會影響的旅游文化企業跨地區業務納稅籌劃,納稅籌劃的財務管理人員應及時了解政策變動,制定多種節稅方案,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納稅籌劃方案,經過反復的比較確定最優的籌劃策略,結合旅游文化企業的經營范圍、性質、行業特色,選擇適合本行業的納稅籌劃方案。通過納稅籌劃方式的選擇如利用納稅人身份轉換巧妙避稅。利用不同稅種起征點、減免稅等優惠政策,合理安排經營活動,達到節稅目的。或者通過服務、勞務外包進行稅負轉嫁。旅游文化企業在與賓館、景區相互提供勞務時,可以通過合同外包或者選擇高作價、低作價甚至不作價的方式收取勞務費,調節關聯企業間利潤,實現稅負轉嫁。掌握會計準則的變動形勢,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降低企業制定納稅籌劃的成本,及時總結學習納稅籌劃的經驗,提升稅務籌劃工作效率。(二)規范增值稅收集和整理營改增后。旅游文化企業的稅負增減主要和進項稅抵扣程度有關。企業應該盡可能通過合法的渠道取得正規發票,和具有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取得進行抵扣,降低企業稅負,若沒有進項抵扣,旅游文化企業自身承擔的實際稅負會略有提高。增值稅在規定期限內認證,避免過期導致企業無法抵扣進項稅額。規范管理增值稅發票,識別發票真假。增值稅具有國家法律規范,若開具假發票,涉嫌違法犯罪,因此,企業應配合國家做好“營改增”的工作,通過建設和管理財務共享平臺,提高旅游文化企業票據管理水平,防范財務和法律風險[3]。(三)提高企業納稅籌劃水平。通過提高旅游文化企業納稅籌劃質量結合旅游業發展趨勢和國內行業調整方向,根據旅游行業特色,尋找納稅籌劃切入點。旅游文化行業作為人力資源密集型行業,營改增后應加大人力成本控制,對于不能進行抵扣的勞務成本進行適當調整。通過規范勞務派遣合同,開展行業間的合作,形成聘用制的勞務交易方式,派遣勞務的合作公司便可以出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供企業進行抵扣。此外,通過合理的財務分析和預測,選擇適當的納稅人身份,若企業沒有把握獲得足夠的抵扣發票,應該選擇是否成為一般納稅人,對納稅活動進行籌劃。(四)增強納稅人依法納稅意識,優化內部管理。旅游文化企業盡管得到國家優惠政策支持,但在經濟新常態下,贏利空間逐漸縮小,多數企業存在經營虧損的情況。且企業內部多存在組織結構不完善、職能部門以及財稅體系不健全的情況,營改增之后實施的法律和稽查制度和監管更加嚴格,若企業沒有及時提升納稅意識,并規劃籌劃納稅活動,將會面臨經營風險,經營不善,影響企業存續[4]。提高納稅意識,通過財稅隊伍建設,提高企業防范合同風險、法律風險、財稅風險等提高員工專業度,并重塑內部流程,從企業內部管理入手,加強各個環節的監控,實施標準化合同和發票管理,達到規避風險,降低稅負的目的。

三、結束語

旅游業是服務業的領頭行業,目前國家對旅游文化行業的扶持政策還比較多,充分利用政策提供的機遇環境,發揮優惠政策對企業的支持,通過納稅籌劃活動促進企業發展。面對旅游文化企業總體實力不強,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都有待提高的事實。以納稅籌劃幫助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提升旅游文化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納稅籌劃意識,正確的認識納稅籌劃工作,不斷完善納稅籌劃制度,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質量,進一步促進我國旅游企業的納稅籌劃活動規范有效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王紅梅.淺談企業納稅籌劃的局限性及其改進[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5):45-46.

[2]金慧娟.“營改增”背景下的文化創意企業稅務籌劃——以江蘇JJ品牌咨詢管理有限公司為例[J].財會月刊,2016(04):43-45.

[3]孔翌.關于“營改增”下文化服務企業納稅籌劃的探討[J].中國經貿,2014(24):274-275.

[4]潘衛東.納稅籌劃視野下旅游企業稅務會計處理的相關問題探討[J].財經界,2014(8):252.254.

作者:相敏 單位:印象大紅袍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