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與地方民俗文化整合模式分析
時間:2022-10-31 08:44:00
導語:企業文化與地方民俗文化整合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加快,生產對資源的需求持續增加導致眾多的企業紛紛將目光轉移到資源密集型的民族地區進行生產經營。百色蘊藏了豐富的鋁礦產資源,是我國重要的新興鋁工業基地。目前,百色聚集了中鋁廣西分公司、平果亞洲鋁業有限公司等大型鋁工業企業。這些大型企業自身有其獨特的企業文化,而百色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兩者之間文化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兩種文化的融合才是保障企業在當地健康和諧發展的最佳途徑。
關鍵詞:文化差異;文化沖突;融合模式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組織文化,是企業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當中逐漸形成的穩定的文化觀念和歷史傳統以及特有的管理風格。企業文化根植于員工的心理,貫穿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百色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進化途徑和文化個性,因此,各民族之間在不同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形成了特定的帶有民族性的風俗習慣,民族心理,道德標準,價值觀念等。所以,企業在我國民族地區投資開發和建設的過程中,必將會產生民族之間的文化沖突問題。
一、企業文化沖突的表現
(一)價值觀的沖突
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也是企業文化的核心。當大型鋁工業企業進駐民族地區,聘用當地居民作為企業員工之后,其文化差異與沖突就集中的反映在個人的價值觀上。每一個民族自身都擁有其約定俗成的價值體系和道德標準,并認為本民族的文化是最優秀的,這樣當少數民族員工進入到企業之后,就會產生一種天然的民族優越感,認為自己在行為方式上都比他人優秀,對其他民族的員工產生偏見,在行為方式上也是特立獨行,難以和其他人合作,從而導致企業內部的文化沖突不斷。具體表現在對工作和成就的態度及生活觀念上,有的員工工作激情高,富有責任心,對生活質量要求高;而有的員工對工作缺乏熱情,缺乏責任心,對于生活是得過且過,價值觀念的差異最終導致企業員工在文化上的沖突不斷。
(二)管理風格的差異沖突
企業在其發展的過程當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管理風格,這種風格具有穩固性,不輕易發生改變,因此,當大型的鋁工業企業進駐少數民族地區時,少數民族員工若不能接受和融入企業獨有的管理風格,則會導致兩者之間的沖突不斷。大型的鋁工業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國有企業,在用人制度上,國有企業更為強調的是員工的學歷、工作資歷、政治背景,對員工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條件落后,信息封閉,當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往往不高,當地居民能應聘上的企業職位一般是企業的基層崗位,而基層員工的條件較為艱苦,待遇也不高。原有的企業員工在學歷和政治背景上都比當地的少數民族居民具有優越性,其享受的工資待遇和福利都要優于少數民族員工,當地員工會產生心理不平衡,產生情緒上的抵觸和消極應對行為。由于薪酬制度直接關系到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兩者在這方面的沖突表現尤為突出。
(三)民族間風俗文化的沖突
百色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這里居住著壯、漢、瑤、苗、彝、仡佬、回等7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7%,他們創造了壯民族布洛陀文化、黑衣壯文化、壯族織錦文化等燦爛多彩的民族文化。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意味著鋁工業企業的員工來源是多元的,不同的民族背景下,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思維觀念上是存在差異的。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之下,摩擦和沖突是必然的,特別是成長歷史悠久的大型國有企業,在其成長的過程當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強勢的企業文化,其文化主體地位是不可輕易撼動的。而民族地區的員工擁有自身獨特的風俗習慣,其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已經根植內心深處。兩種文化固有的特性,導致其協調的難度較大,所面臨的文化沖突也是顯而易見的。
(四)制度文化沖突
無規矩不成方圓,為了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企業自身都會設立一套制度,作為員工的行為規章和制度。企業進入新的區域后,會對原有的組織機構、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重新進行調整。員工處于原有的惰性和懷舊心理,不愿意改變原有的工作方式,不愿意接受新的制度文化,在意識和思想上都會有意或者無意的產生抵觸行為,這導致了新舊制度文化之間的沖突在所難免。
二、產生沖突的原因分析
(一)雙方文化背景的差異
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土壤的差異性導致孕育出來的企業文化是不同的,形成了各自獨有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習慣。企業文化集中反映了企業所在國家的社會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區文化,也就是說企業文化被刻上了深刻的社會、國家和地區文化的烙印。不同文化背景下,員工對企業的價值認同是差異很大,這也是在文化整合過程中難以逾越的一個難點。
(二)企業文化整合缺乏專業人員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是區別于別的企業的重要的戰略競爭手段。在目前的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當中,部分的企業管理者尚未認識到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思維習慣還停留在靠資源取勝的年代,對企業文化的建設意識淡薄。鋁工業企業是一種緊密依靠資源的工業企業,而大部分的鋁礦資源都集中在了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這就意味著鋁工業企業要開疆拓土,必然會進入到鋁礦資源豐富的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生產經營。民族地區情況比較復雜,風土人情差異甚遠,生活、工作習慣也截然不同,如果在當地還是按照以往的方式進行生產管理,必然會導致與當地居民的沖突不斷。在企業的進入之處,企業的人事部門在當地往往只是進行簡單的口號宣傳,在企業的內部對當地員工也只是備個案,并沒有設立專人專崗處理公司入駐新區域后的新的企業文化的整合,缺乏系統性和條理性。往往是少數民族地區員工和企業原有職工發生劇烈沖突后,才意識到兩者之間存在較大的文化差異,企業的經營管理是面臨很大的風險的。
(三)溝通上的差異與沖突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和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當中,通過溝通可以交流信息和獲得感情與思想。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溝通對一個組織的運行至關重要。由于群體的不同,在溝通的過程當中會存在差異性,因為對信息解讀的誤解,進而引發沖突。溝通差異由神態舉止、角色要求、組織目標、人格因素等造成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對相同的文化符號所象征的意義理解可能完全不同,由于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障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溝通方式也是不同的。由于雙發缺乏對對方文化的了解,諸如民族風情、風土人情、歷史狀況、飲食文化等,導致在處理問題時雙方產生誤會,從而導致文化沖突的產生。百色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非常大,在沒有充分了解民族地區的民風、民俗的情況下就盲目的進駐,就會導致企業原有的員工在當地會聽不懂當地的方言、不懂得當地的風俗禁忌,無意間對當地的員工產生觸犯,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甚至會導致兩者之間的沖突升級。
三、如何進行鋁工業企業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整合
針對上述發生文化沖突的種種主要原因可以有效地采取適當方法對文化進行整合。
(一)選擇科學的整合模式和程序,盡早制定周密的整合計劃
和諧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進行整合時,首先要對民族地區的文化做一個前期的調研摸底工作,深入了解民族地區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風俗禁忌、語言文化、飲食文化等情況。在摸底工作結束后,要結合企業原有的企業文化特點選擇科學的整合模式和程序加以控制。在對當地民族文化調查階段就應該開始為兩個企業日后的文化整合做打算,并要組成專門的整合小組,負責研究企業的信息系統、運營現狀、人力資源、客戶服務及其他重要業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聘請企業文化和民族文化研究領域的專家作為咨詢顧問,深入分析當地民族文化和原有企業文化的特點,再根據企業發展目標確定文化整合模式。
(二)引入專職整合人員
在進行企業文化和民族文化整合時有諸多難度和微妙之處,在整合過程中引入專職的文化整合人員,對很好地完成整合工作大有益處。文化整合是一門非常要求藝術的工作,對于專門的文化整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是非常高的:一是人格魅力強,善于溝通,容易使人產生信任感;二是對文化差異十分敏感;三是知識面豐富,通曉心理學、組織行為學、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專職整合人員憑借自己的工作熱情和經驗盡快進入角色,自我定義其工作職責,每一天做什么,關注哪方面的問題,與誰聯絡,如何使價值增值等等。專職文化整合人員對文化整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這個崗位的建立可以有效地縮短文化整合的時間,盡快建立新的企業文化,促使企業的順利度過轉型期。
(三)加強溝通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文化差異是必然存在的。在鋁工業企業進駐民族地區之初,兩者之間進行文化整合會遇到一些障礙受阻,障礙的來源可能是工作的投入不夠或者是領導的責任不清,這些情況都是可能存在的。唯一可行的解決辦法就是進行有效的溝通。當員工雙方對彼此缺乏了解時,雙方就不知道該如何共事,這個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安全島”效應,員工會按照自己熟悉的路線去工作,因為這樣對他們來說是最安全的。這種情況延續下去的后果是員工的激情會被慢慢磨掉,消極怠工,得過且過。在企業文化的整合之初,出現這種效應的話,雙方之間進行溝通的有效性是缺失的。可見在企業文化的整合之初,為了保障彼此之間的溝通順暢,建立交流特別工作組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可以有助于企業老員工和新員工消除疑慮和不確定的感覺。溝通在整個整合過程中的位置是至關重要的,整合中出現的誤解和對抗往往是因為溝通不暢所引起的。為了保證文化整合的順利進行,必須在企業內部建立不同的溝通渠道,保證各種信息在正式渠道中的暢通。在企業的內部可以建立微信群、QQ工作群、微博墻等方式,讓員工在工作之余能進一步的交流,促使文化整合的順利進行。
(四)進行企業新文化培訓
進行文化培訓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員工對不同背景文化的反應和適應能力,促進員工之間的溝通和理解,促使員工在心理上能逐步接受新的企業文化。文化培訓的內容分為幾塊:對新文化的了解,民族地區的語言、民族地區的環境特點以及員工的文化敏感性訓練。通過培訓可以讓員工對民族地區的情況有進一步的了解,懂得如何不同背景下的員工進行交流合作,促使員工雙方的感情得到有效的交流,改變對對方持有的偏見,提高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合作意識,加強團隊協作精神和新企業的凝聚力。
作者:唐金湘 單位:百色學院中科創業學院
參考文獻:
[1]王艷,闞爍.企業文化與并購績效[J].管理世界,2014(11):146-157.
[2]石國政.企業文化整合模式與選擇[J].現代企業教育,2005(03):55.
[3]宋湘萍.并購企業的文化整合與領導力發展研究[J].湘潮,2014(02).
[4]齊長明.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J].現代企業文化,2010(12):46.
[5]劉遠.文化整合是構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J].現代企業教育,2008(1):98-99.
- 上一篇:茶馬古道設計元素與企業文化的結合
- 下一篇:企業文化高職校園教育“三進”實踐探討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