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煉化企業企業文化建設
時間:2022-12-27 09:36:55
導語:淺談煉化企業企業文化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中國石油撫順石化公司為例研究東北國有煉化企業企業文化,旨在找出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提出適合東北國有煉化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對策,從而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和創效能力。
關鍵詞:東北國有煉化企業;撫順石化公司;企業文化
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1]。東北地區作為國有企業主要聚集區,國有企業在東北國民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其中國有大型煉化企業占比最大。如何發揮好文化優勢助力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已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一、東北國有煉化企業企業文化現狀
建國以來,我國國有企業經過60年的實踐探索,企業文化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培養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品牌,并且在理論研究方面形成了符合國情、富有國有企業特色又不斷創新的企業文化建設框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2]。2011年2月28日,《中央宣傳部、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文化對職工的號召力和影響力[3]。東北國有煉化企業經過不斷地實踐探索,企業文化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品牌,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五型班組文化等,企業文化在大型國有企業中發揮的助力企業生產經營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更多的企業愿意花費人力、物力、財力在企業文化建設上,更多的企業領導者也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意義。目前,隨著中國經濟的體量不斷加大,適逢“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國有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逐年加快。面對國際競爭環境,伴隨國有企業同國外百年企業接觸的增多,人們越來越感覺到我國企業在文化建設方面還缺乏系統性、整體性、持久性的戰略部署,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深層次的企業文化建設問題。
二、東北國有煉化企業企業文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迪爾和肯尼迪把企業文化整個理論系統概述為5個要素,即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文化儀式和文化網絡[4]。下面以中國石油撫順石化公司為例,分別從價值觀、企業環境、典型人物、典禮和儀式與文化網絡方面分析企業文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1)企業員工價值取向上出現偏差。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企業員工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日益擴大,微信、QQ、手機APP等新興媒體及傳統的電視、報紙等媒體將各類信息灌輸到企業員工頭腦中,原有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受到嚴重沖擊,企業員工價值取向出現多元化的態勢。一些員工在價值目標選擇上開始重視個人理想,輕視社會理想,更多地注重自己的發展和現實的利益,對他人、社會、集體都莫不關心,缺乏責任感。特別是企業中的青年員工,雖然對企業具有一定地認知度,有集體榮譽感,但由于在生產一線工作,從事現場操作,日復一日地從事重復性工作,覺得自身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2)廣大員工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不高。企業文化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參與,需要員工身體力行,但是現在企業員工中參與建設企業文化的積極性普遍不高。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企業員工個人主義至上的思想作祟,不愿意拿出個人的時間去參與企業文化建設,更不愿意違背自己的意愿服從整體文化的約束。另一方面,企業在對員工進行企業文化宣傳教育的過程中,由于老套的宣傳方式方法很難得到員工的認可,調動不起他們的興趣,有些員工更是游離在整體企業文化建設之外,更有甚者違背整體企業文化我行我素。企業文化已經不是企業中每個員工都認同的觀念和制度,企業文化建設是可有可無的事情,這就導致企業文化建設不能被主要群體接受,從而也就降低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時效性,失去了推行企業建設的意義。(3)典型人物示范作用不明顯。東北國有煉化企業分布在東北三省的主要工業城市中,由于建設時間和地域文化的差異,對典型人物的認可理念也存在一定差異,各企業樹立的典型人物在其他企業中推廣時易出現水土不服現象,企業員工對典型人物的事跡認知程度出現偏差。同時,鑒于各企業的規模、裝置、產品、人員結構、機構設置等都不盡相同,各公司雖然有典型人物,但是由于每個單位的單一性和獨特性,很難將一個典型人物和事例做統一規范、統一推廣,這樣就帶來典型的示范作用不明顯,很難形成群體效應。(4)在典禮和儀式方面,重形式輕內涵現象明顯。企業在自身文化建設時,大多采取主觀臆斷的方式提出一些華麗的企業理念,而并非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提煉出企業理念,這些理念多注重表層的東西,從而忽視了企業文化的真正內涵。由于過度重視表層的物質文化建設和行為文化建設,更多地關注廠容廠貌、統一著裝、佩戴胸牌、員工的言行舉止、內部報刊、慶典活動等,或將文化局限在宣傳標語、企業歌曲、組織旅游活動等較低層次上,不能真正將企業的精神、企業的理念、企業的價值觀融入到員工人文素養的培育和提高過程中。同時,企業文化建設脫離企業生產實際,沒能形成統一整體相互促進,造成企業文化手冊上說一套,生產管理實際中還是老一套,出現了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實際“兩張皮”現象,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意義喪失。(5)文化建設的體系不完善。雖然企業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多成績,也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設立了單獨的企業文化部,但是,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配套的規章制度、實施辦法都沒能很好地建立,致使部分員工置身事外,完善、有效的反饋和激勵機制沒有形成,導致反饋不及時。有些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對企業文化發揮的作用過于高估,違背企業文化發展客觀規律,試圖將生產經營出現的問題用文化來解決。
三、企業文化建設對策
企業全體干部員工從思想上要深刻認識到企業文化構建對公司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要從宏觀戰略的高度認識企業文化構建的重要性,企業文化是企業精神和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5]。企業文化主要分為四層次結構,即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1)堅持“外化于行”,塑造企業品牌,進行物質文化建設。通過直觀上的展示,塑造良好的形象和良好的工作環境。一是強化企業形象宣傳,通過形象宣傳潛移默化地感染企業員工。企業文化建設應該根據集團公司的統一要求,重新制作統一的企業精神、企業理念、企業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發展目標及戰略的宣傳牌匾、宣傳冊及宣傳燈箱等“外化”形式載體,不斷從物質文化角度潛移默化地影響員工,讓企業員工對企業文化有第一感官直覺。二是強化企業硬件環境建設,用舒適的工作環境影響企業員工的日常行為。整潔、寬敞、人性化、秩序井然的企業環境,能讓員工一走進廠區、工作崗位就感到神清氣爽、心情舒暢,使員工感到家的溫暖。首先,從企業廠區環境入手,公司通過總體統一規劃建立一套適合每個生產企業的廠區環境規劃,由固定的綠化企業去對各企業非生產區的環境進行建設和日常維護,形成企業員工一進入企業就有一種到了花園的感覺,從而對企業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感。其次,從員工日常工作環境入手,通過5S定置化管理工作,規范員工的工作行為,使其樹立到工作崗位就應該保持工作環境的井然有序,這樣通過約束形成習慣,最后培育文化。此外,從食堂、浴池等后勤服務場所入手,使后勤服務場所更具人性化,盡可能為員工提供優質服務,讓員工體會到企業的關愛,形成良好的物質文化氛圍。(2)堅持“物化于制”,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進行制度文化建設。企業的管理制度,對員工來講是外加的行為規范,這外加的行為規范是否與員工內在的行為和道德規范,也即是否與員工的群體價值觀協調一致,是創建企業制度文化的關鍵。對人的行為影響最大的是制度,有什么樣的制度就有什么樣的行為。因此,以尊重人、關心人為核心的“公平、公正、公道”的制度、機制是形成良好的制度環境的關鍵。首先,應結合當前形勢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道的以“效益”為中心的激勵機制。企業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公平的機制與氛圍,不能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一個成熟的企業要有理性之辨、是非之分、良莠之別。好的受不到表彰,壞的就不能以壞為恥;壞的受不到懲戒,好的就不能以好為榮。其次,應梳理已有制度,用“以人為本”的尺子量一量。東北國有煉化企業大多都有幾十年的歷史,由于歷史原因這些企業有很多的制度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有些制度過于苛刻,缺乏人性化,所以公司要盡快成立制度梳理部門,對已形成的各項制度進行梳理,不合適的盡快廢棄,同時建立一批融入人性化管理的規章制度,讓員工體會到制度的文化氛圍。此外,制度管理是基礎,自主管理才是真正的目標。正確認識制度管理與自主管理的辯證關系,對規章制度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企業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制度管理是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礎。自主管理是嚴格管理的升華和目標。制度管理重在外在“他律”,自主管理重在內在“自律”。(3)堅持“情化于通”,打造和諧團隊,進行行為文化建設。在企業內部全力打造“真誠”文化,通過各種手段在員工中形成對企業真誠、對同事真誠、對合作方真誠、對家庭真誠的真實誠信、表里如一的企業文化環境。首先,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文化。通過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加強優秀中國文化傳統的宣傳,不斷釋放員工在企業工作中的“真誠”潛能,讓每名員工在工作中體會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工作中少些推諉、扯皮,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公司整體范圍內的良好人文環境氛圍。其次,實現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真誠”文化。一是企業要對員工真誠。企業領導者要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處理好涉及員工各項利益的工作,堅持從員工的利益出發制定好各項制度,為員工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提升員工以企業為家的情感。二是員工要對企業真誠。真誠是相互的,企業不能光對員工真誠,反過來員工也要對企業真誠,真正把企業當做“衣食父母”,當做家,共同建設好幸福家園。只有我們的企業好了員工才能有更好的保障,真誠對待企業,企業才會給予你真誠的回報。真誠不能只停留在嘴上,需要所有員工共同以行動踐行,體現在日常的崗位工作中,最終形成一種真誠的行為文化。(4)堅持“內化于心”,鑄造企業之魂,進行精神文化建設。各企業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會孕育出不同的企業文化,因此,應將各企業優秀的文化內涵融入到整體文化中。一是要注重對企業幾十年傳統文化的提煉、挖掘及與時代特點有機結合,將傳統的文化理念賦予新時代的特征,增強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從而帶動企業員工主動踐行企業文化;沉淀下來的東西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包括制度、文件、技術等,是永遠取之不盡的財富;要將易于各單位接受和能夠共同踐行的核心價值觀注入到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中。二是要使員工清楚地了解他們的幸福生活離不開企業的發展,企業發展也離不開“有效益意識、有技能的優秀員工”。近幾年東北地區發展動力不足,各省GDP增長速度持續放緩,作為東北地區GDP大戶的國有煉化企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虧損企業范圍有增無減,企業員工的收入不斷降低,此時企業員工應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員工的幸福離不開企業的發展。困難時刻更需要所有員工共同努力,協同一心,真正將企業當做家,共度難關。企業員工要不斷增強效益意識和技能水平,只有提高創效意識,增長了技術能力,助推企業形成自身品牌優勢,相信無論市場如何波動,企業都會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企業員工也會得到企業發展紅利的惠及。三是要注重企業精神和員工共同價值觀的統一?,F階段就是以創造效益為最根本的出發點,真心關注企業發展的方向,全力做好各項創效措施的落實,讓企業的發展目標與員工的努力方向高度一致。同時企業也要將發展的成果及時傳達給企業員工,并為員工謀取發展的紅利,真正形成兩者的高度統一、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開創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0-12(1).
[2]杜秀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國有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研究[D].鄭州:河南理工大學,2012:39.
[3]中央宣傳部、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中國新聞網,[2011-2-28].www.chi-nanews.com/gn/2011/02-28/2873740.shtml.
[4]特倫斯•迪爾,艾倫•肯尼迪.企業文化-企業生活中的禮儀與儀式[M].李原,孫健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
[5]艾志玲.企業文化與核心競爭力關系研究———以M公司為例[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3:54.
作者:史鏡琪 邵瀅銘 單位:中國石油撫順石化公司
- 上一篇:零售企業購物滿意度分析
- 下一篇:供電企業安全文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