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建設文化傳播路徑
時間:2022-09-24 09:40:02
導語:三線建設文化傳播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三線建設文化價值內涵深刻,傳播好三線建設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在闡述新媒體視閾下三線建設文化傳播的價值基礎上,提出其傳播的路徑,有利于提升三線建設文化的影響力、感召力,弘揚“三線精神”,充分發揮其激勵、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三線建設文化;傳播
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三線建設文化肇始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備戰、平衡工業布局為目的的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國防、經濟建設運動。三線建設期間,數以百萬計的來自一線東部、東北地區,二線中部地區的工人、知識分子、軍人、干部、科研人員等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和戰略部署,來到三線西部地區參與涉及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等項目的遷建、新建、改建、擴建等。建設者們在三線建設實踐中孕育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三線建設文化。它蘊涵了報效國家、獻身國家的愛國主義情懷、信念和使命擔當,獻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堅定信仰和執著信念,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品質,聽從指揮、嚴守紀律、遵守規則的工作作風和操守等深刻思想內涵,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珍貴精神財富。以移動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為依托的新媒體在人們的學習、生活等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深刻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分享體悟、表達看法的方式。新媒體的互動性、平等性、形象性使文化傳播受眾更為廣泛、傳播方式更為便捷,給三線建設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新機遇。新媒體時代對三線建設文化進行廣泛傳播,對于提升其影響力、感召力,弘揚“三線精神”,充分發揮其激勵、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媒體視閾下三線建設文化傳播的價值
三線建設文化資源豐富,其文化價值內涵深刻,傳播好三線建設文化,不僅對于促進三線建設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以及“三線建設”精神的弘揚,而且對于彰顯三線建設文化價值、豐富三線建設文化的育人渠道和載體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三線建設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發展文化需要對文化進行傳承,傳承文化必須要對文化有認知、認同和自覺。對文化的了解離不開對文化的傳播,通過對文化價值的有效傳播,有助于人們了解、把握文化的本質內核,為人們傳承文化、發展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肇始于新中國成立后對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探索和實踐的工業、國防、經濟建設為主導的三線建設,見證了那段特殊歷史時期的歷史記憶和進程,在我國發展歷史上留下了大量的重要遺存遺跡。由于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推進和深入發展以及國家戰略的轉型,三線建設原有的屬性發生了極大變化,許多被廢棄的舊廠區遺址以及文化資源正面臨著被遺忘和消退。因此,在新媒體語境下不斷創新形式,傳播好三線建設文化,有利于深入還原三線建設艱苦卓絕的歷史場景,可以加深對那段歷史所呈現的精神價值的認知、認同,有利于三線建設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營造濃厚的弘揚優秀三線建設文化的氛圍。
(二)有利于促進“三線建設”精神的弘揚
文化的本質內核和核心內容是精神價值,傳播文化從本質上講是要對文化內核精神價值的傳播。文化的精神價值只有得到傳播、弘揚、彰顯,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才能更持久?!耙环N文化形態生生不息向前發展的最持久動力,莫過于體現該文化的內在精神及其個性”[2]。作為在三線建設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三線文化”,不僅記錄了一代“三線人”保衛國家、建設國家的艱苦創業的歷程,承載著“三線人”的情感,而且在我國大地上鑄就了優秀的精神價值,它是構成“三線文化”的基因和靈魂,其蘊涵著愛國主義,堅定的信仰和執著的信念,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聽從指揮、嚴守紀律、遵守規則的工作作風和操守等優秀精神價值。將三線建設文化進行開發,挖掘出在三線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濃郁文化意涵的精神價值,并以各種形式呈現和傳播,引導人們積極認知、了解三線建設文化,感受三線建設文化的深層精神魅力,提升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促進“三線建設”精神的弘揚。只有重視挖掘并傳播三線建設文化價值內涵,“三線精神”才能得到進一步凸顯和弘揚。實際上,挖掘“三線文化”價值并傳播的過程,就是人們認知、了解、體驗、感受“三線精神”的過程,有利于促進人們增強對“三線精神”的認同和感召力,在實踐過程中積極弘揚為國家而勇于艱苦奮斗的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因此,挖掘好、整理好、傳播好三線建設文化價值,對于弘揚“三線精神”,增強“三線精神”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要通過深入挖掘和傳播三線建設文化價值,在新時代彰顯“三線精神”的感召力和正向動力,助力中國精神的傳承和發展。
(三)有利于彰顯三線建設文化價值
文化價值的有效彰顯,離不開其傳播和影響力的提升,文化傳播力強,其精神價值就能更廣泛、更深入地影響人。因此,提高文化的傳播能力,不斷增強文化的影響力,可以有效推動文化價值的彰顯。一代代三線建設者用辛勞和智慧譜寫了一段光輝而生動的歷史進程,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資源,蘊涵著深刻的價值內涵。可以通過深入挖掘豐富的三線建設文化價值,打造一批符合人民群眾需求和興趣,體現三線建設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強的文化品牌,通過新媒體等多種傳播載體,傳播好三線建設文化特色品牌蘊涵的價值內涵,有助于提升三線建設文化的影響力、感召力,增強三線建設文化內涵的內生力和外推力。在傳播三線建設文化價值時,要進一步加強對文化價值的凝練,拓展文化內涵,充分發揮“三線文化”的動能,在豐富三線建設文化內涵、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體現三線建設文化的擔當。
(四)有利于豐富三線建設文化的育人渠道和載體
文化育人的有效開展離不開文化的傳播和影響力的提升。文化不僅是一種在人本身自然和身外自然的基礎上不斷創造的過程,而且是一種對人本身自然和身外自然不斷加以改造,使人不斷從動物狀態中提升出來的過程[3]。文化本身就有化人的功能,教化人、培育人,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就必須依托文化作42用的發揮,文化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載體深刻影響教化育人。因此,傳播文化的精神價值并把其融入教化育人過程中,對于教化育人具有重要意義。三線建設實踐留下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文化資源,將之挖掘、傳播融入教化育人中,不僅有利于豐富教化育人的內容涵量,促進社會大眾對三線建設文化的親近和認同,而且可以為教化育人的有效開展提供多樣載體,增強教化育人的吸引力和生動性。一方面,三線建設過程中鍛造的如愛國、堅定的革命信念,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嚴守紀律等崇高文化精神和價值追求,可以成為教化育人的精神資源和鮮活教材,為教化育人提供豐富的文化內涵。對三線建設文化的價值理念和精神品質進行深入傳播,在傳播過程中結合時代實際充分展現三線建設者在面對艱難困苦過程中表現出的崇高精神和優秀品質,引導社會大眾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愛國情懷,守紀律、講規矩,塑造崇高精神品格,提高教化育人的思想性;另一方面,三線建設實踐過程中留存下來的舊址、舊物、文獻以及三線建設文化所包括的事跡、人物等資源,可以成為教化育人的多樣載體形式和豐富素材??梢猿浞掷萌€建設舊址、遺跡、博物館、紀念館等開展傳播教育活動,使社會大眾切身感受三線建設的歷史場景和精神魅力。通過新媒體傳播三線典型人物先進事跡,幫助社會大眾了解和感悟三線建設者們忠于黨、熱愛國家、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嚴守紀律的崇高精神,使社會大眾認識到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陶冶他們的靈魂和情操,增強教化育人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二、新媒體視閾下三線建設文化傳播的路徑
(一)強化三線建設文化特色品牌的打造和傳播
品牌是文化外在實力的重要體現,塑造文化品牌對于提升文化軟實力、彰顯文化價值、推動文化傳播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打造和傳播三線建設特色文化品牌,能夠有效提升三線建設文化的影響力、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三線建設的實踐,凝聚了廣大三線建設者的智慧和心血,形成了豐富的三線建設文化資源,其蘊含的深邃精神價值是打造更多特色文化品牌的深層動力源泉。因此,推動三線建設文化品牌建設和發展,必須充分挖掘和凝練其文化的精神價值,賦予其新的時代價值,構建具有時代氣息的“三線文化”品牌。要拓寬三線建設文化品牌的傳播渠道,擴大文化品牌的影響力,根據各地三線建設的實際,以文學、影視、美術、歌舞等形式建設一系列契合群眾多樣需求的,體現“三線”特色、風格的文藝產品,為群眾提供更多具有“三線”要素的文化產品。系統構建三線建設文化品牌體系,切實推進其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通過新媒體等各種方式加強文化品牌的推廣和營銷,提升三線建設文化的知名度。通過創新三線建設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切實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意蘊深刻的知名文化品牌,為提升其傳播能力創造有利條件。
(二)豐富三線建設文化傳播渠道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三線建設文化作為歷史資源,要想充分發揮其價值,就需要拓寬文化傳播渠道,有機融合線下媒體、線上媒體的共同作用,在利用傳統媒體對其進行傳播的基礎上,結合時代潮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平等性、趣味性,使其更加契合社會大眾的實際生活體驗,提升社會大眾對三線建設文化的關注,增強其傳播效率和廣泛性。要加強利用微信公眾號、客戶端(APP)、微博、短視頻等社交、自媒體平臺推動三線建設文化的深入傳播,充分發揮新媒體在提升三線建設文化魅力和凝聚力中的作用。要高度重視主流新媒體平臺建設,積極引導、推進把“三線”人物、“三線”事跡、“三線”故事、“三線”資料等內容通過圖片、視頻、動畫、文字等多種形式在新媒體上呈現。積極鼓勵和倡導開發和制作反映三線建設的新媒體作品,如短視頻、歌曲、網絡原創社區,有針對性地將其推送到主流新媒體平臺,通過增強交流互動擴大新媒體的粉絲數、粉絲活躍度、粉絲忠誠度,通過各種方式提升主流新媒體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使三線建設文化打上新媒體烙印,提升其趣味性。
(三)創新和完善契合新媒體傳播的話語方式
新媒體的傳播日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交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文化傳播時要適應新媒體即時、互動等特點和社會大眾的學習、閱讀習慣,建立和完善契合時代、實際的文化傳播話語方式。在當前的新時代條件下,講好“三線”故事,傳播好“三線精神”,就需要把三線建設文化體現的核心精神價值與時代特征、時代課題和受眾的實際緊密結合,善于把其精深的文化價值轉化為社會大眾樂于接受的話語和表達,采用契合社會大眾生活的敘事方式,用真實感人的故事、生動的語言表達其文化價值,增強話語的生動性、時代性、親近性,充分展示三線建設文化價值的內涵和魅力,使社會大眾對其產生興趣進而產生親近感,促進三線建設文化的傳播和影響力。充分利用新媒體等平臺切實加大組織創作三線建設文藝作品,把三線建設文化、“三線”故事、“三線”人物等場景化、情景化,使三線建設文化活起來、動起來,不斷提高其傳播覆蓋面和影響力。
(四)注重加強對三線建設文化價值內涵的挖掘與傳播
挖掘文化價值內涵是文化通過新媒體傳播的基礎和前提,離開文化價值只注重其形式的傳播就會失去文化本真的意義。因此,我們要注重對三線建設文化價值內涵的深入挖掘,可以通過政策、資金等支持建立“三線建設”文化研究機構,設立專項科研項目,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深入挖掘三線建設文化價值內涵,構建三線建設文化理論體系。切實加大對研究成果的應用轉化,提升研究成果對三線建設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助力其文化價值的彰顯。要切實加強政策、資金的支持力度,建立一批三線建設文化研究機構,大力培養相關建設和研究人才。通過策劃、鼓勵、委托等多種方式,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對三線建設文化傳承保護的專項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強化對三線建設文化精神價值的研究與挖掘,結合新時代特點,揭示其當代價值,推動“三線精神”時代化、生動化,讓“三線精神”展現出光輝魅力和恒久動力。還要在拓展三線建設文化價值內涵的同時,發掘更多典型、榜樣形象,發揮榜樣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提升三線建設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三線建設過程中,涌現出了許多具有崇高精神境界和高尚道德品質的榜樣人物,他們有著許多感人至深的生動事跡,體現了崇高的精神品質,我們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展現“三線”榜樣人物、事跡和精神,使人們產生欽佩感、親切感,從而提升“三線文化”的魅力和凝聚力。
三、結語
三線建設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后特殊時期在經濟建設和國防軍工建設領域探索歷程的體現,培育和孕育了愛國、忠誠、奮斗、奉獻、團結、創新、守紀等豐富思想價值,可以成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精神動能和活力源泉。因此,我們有必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傳播優勢,拓寬三線建設文化的傳播渠道,不斷擴大其傳播力和影響力,促進三線建設文化價值的彰顯,有效充分發揮它激勵、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鄒廣文.全球化、文化個性與文化主權[J].貴州社會科學,2010(1):8-10.
[3]張岱年,程宜山.中國文化論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3.
作者:包華軍 單位:安順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紀錄短片跨文化傳播研究
- 下一篇:老區黨報在革命文化傳播的話語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