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學科賽事助推傳媒專業課程改革
時間:2022-10-29 03:58:05
導語:利用學科賽事助推傳媒專業課程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生學科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的有效載體,也是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本文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對西安培華學院傳媒學院在學科賽事助推專業應用型課程改革中的教學實踐進行了分析研究,就學科競賽第二課堂向第一課堂過渡、學科競賽與應用型課程互動、學科賽事成果轉化、學科賽事激勵機制保障等進行了闡述,希望將大學生學科競賽作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舉措和手段,與專業課程建設相結合,提升專業建設內涵,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經濟建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決定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以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主體的教育改革方向,這一問題在教育管理部門、地方高校、用人單位之間已經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在“十三五”規劃中,西安培華學院也明確了“地方性、國際化、開放式、應用型”的辦學定位,并通過一系列發展戰略部署初步實現了學校辦學目標和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向的轉型。傳媒學院各專業也在學校的指導和要求下逐步建立與應用型大學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教育體系,創新建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創新模式,要求專業通過真實環境實現專業和行業的結合,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和學科競賽獲得行業職業資格認證和水平認證,為基層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
西安培華學院傳媒學院擁有播音與主持藝術、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編導、新聞學、廣告學和網絡與新媒體等六個本科專業近2300名學生,作為最具應用實踐人才培養的二級學院之一,傳媒學院一直在積極地組織學生各類學科賽事,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近五年來獲得省級、國家級獎項超過100項。從2017年開始,圍繞姜波理事長提出的“聚焦力量辦大事”的指導方針,傳媒學院也對學科賽事做了相應的工作部署,對可以參加的省級以上重點學科賽事進行了再次梳理,并建立以學術委員會為指導委員會,各專業帶頭人、專業負責人、實踐實訓指導教師、專業學長、教學管理人員為小組成員的學科賽事小組,力爭在取得省級以上學科賽事好成績的同時,更借學科賽事助推應用型課程改革,實現專業更長足的發展。在落實執行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也對學科賽事與應用型課程改革的關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對未來繼續進行教學改革有了一定的思索。
一、學科競賽是實現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在高校人才培養路徑中,大學生學科競賽是大學生學科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的有效載體,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大學生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發揮了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國家、省、學校各級教育管理部門越來越重視學科競賽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為了搭建這種有別于課堂的培養人才的平臺,各級各類競賽的開展層出不窮,如各類設計大賽、建模大賽、技能大賽、知識競賽。近幾年來,傳媒學院在學校的統籌安排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科賽事的,并在組織院賽、校賽、省賽和國賽的基礎上,涌現了一批優秀的教學成果,形成了濃厚的教學氛圍,證明了學科競賽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和職業實戰能力、營造學習氛圍、提升校園文化等方面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學科競賽可由第二課堂向第一課堂過渡
學科競賽雖然對人才培養的作用巨大,但目前很多高校在組織學科競賽時大多還是納入到第二課堂,只是作為第一課堂的補充和成果展示,并沒有完全發揮出學科競賽對于專業課程建設的重要作用。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的李大潛教授也多次提出,大學生學科競賽作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舉措和手段,還必須將學科競賽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各相關專業的主干課程,努力擴大受益面,努力提高廣大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作為第二課堂的學科競賽一般主要各二級學院社團組織為主,在競賽組織的秩序性、系統性、科學性等方面還存在不足,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科競賽對專業建設的助推作用,傳媒學院逐漸將學科競賽由第二課堂轉到第一課堂,由教師統籌組織為主。
在專業課程建設方面,為更好地發揮學科競賽第一課堂的作用,學院在人才方案的修訂和調整中,對實驗實訓課程進行了統籌調整,充分發揮學科競賽對人才培養的積極作用。如廣告學專業、網絡新媒體專業等專門針對高年級同學設置了“廣告實戰大賽”“新媒體大賽”等賽事實踐課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設置了“拍攝微電影”,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設立了“配音作品實操”,戲劇影視文學設置了“DV短片創作”等實訓課程,這些課程作為專業的專業課納入了人才培養方案里,通過賽事任務和校企合作真實任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在組織管理方面,為確保學科賽事對課程教學的全面推進,在積極動員學生之上,充分發揮不同部門和崗位的職能,從學術委員會的專業培養規劃指導、專業帶頭人的專業指引把控、專業負責人的專業組織安排、實訓實踐教師的認真指導、專業學長的配合動員到最后教學管理人員的統籌管理,確保學科賽事從專業中來到專業中去。
三、學科競賽要與應用型課程建設良性互動
傳媒學院六個專業可以參加的學科賽事很多,每個賽事組織的時間、參賽要求等都不同,為了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傳媒學院根據專業課程群課程能力的培養指標、學生不同年級的專業水平合理安排不同的賽事,以專業課程群建設為導向,形成學科賽事活動與課程建設的良性互動發展。在學科賽事選擇方面,傳媒學院堅持普適和培優相結合的原則。所謂普適性,各專業在結合課程、課程群的培養能力下要選擇全部或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的學科賽事,以便落實第一課堂應用型課程的教學目標,這些賽事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學生參加;所謂培優性,是指各專業在大三、大四階段要發掘本專業優秀學子集中參加大型賽事,注重的專業綜合能力訓練。
在學科賽事組織方面,傳媒學院堅持多層次廣輻射的原則。多層次,指的是學院在賽事組織上包括了院賽、校賽、省市賽、國賽等多個級別,鼓勵學生全員參加學科競賽,通過不同層次賽事的選拔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能力。廣輻射,指的是學院的賽事種類上,既有各專業國家級、省市級等常規的學科競賽,如中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國西國際電影節、陜西省校園藝術節等,也包括了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主辦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學的學科賽事,如現代汽車營銷大賽、全國無人機航拍大賽、新媒體創意大賽等,還包括了學校校企合作形成的賽事,如“永興坊”創意設計大賽、“太陽葡萄莊園”標志設計大賽等。這些賽事滿足了不同的實踐教學需要。在賽事與課程互動方面,傳媒學院堅持“三化”原則。應用型課程建設的核心理念是: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并要求授課工作任務系統化、教學任務工作化、工作任務課程化。傳媒在賽事組織中把學科賽事鍛煉出的學生能力和素質與專業課程培養的目標和能力結合起來,通過學科賽事達到以賽貫課、以賽代練、以賽代考,把學科賽事與應用型課程的實踐任務結合互動,形成過程性和結果性的評價,提升不同階段不同程度的學生能力提高,提升課程實施效果的同時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四、專業要注重學科賽事成果轉化
參加學科賽事既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也是對教師教學成果的檢驗,也是提高專業教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傳媒學院各專業一直積極通過學校網站、公眾號、報紙等多種媒介對學科賽事成果進行宣傳,同時還通過學校和學院舉辦學科競賽表彰大會、專業學長學科競賽交流分享會、教師實踐教學沙龍進行動員推廣,這增加了傳媒學院和學校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進一步在全院之內塑造良好的參賽氛圍。此外,傳媒學院還同時積極借學科賽事的契機深化校企合作,與實習基地等建立了更多的業務聯系,進一步強化專業實踐教學模式,促進了本專業進行橫向活動和課題的申報,同時也促進了傳媒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教師科教研課題項目等。近幾年來,傳媒學院獲批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40余項,獲批各類教科研項目30余項,其中跟學科賽事、實踐教學有關的各類項目達20余項。
五、學科競賽的激勵機制要保障
學科競賽的參與主體是學生,對其進行指導和幫助的是專業教師,在學科賽事的組織和管理中,要注意激發全體師生參與的積極性,要有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西安培華學院制定了學科競賽管理方法,對參與學科競賽的師生都有一定的獎勵措施,對參賽獲得省市級以上獎項的學生每年召開表彰大會,并予以獎金獎勵;并結合應用型課程改革,制定了學籍管理方法,可將學科競賽獲獎與課程進行學分置換。同時對學科競賽指導教師指導過程進行工作量折算,對獲得省市級以上獎項的指導教師進行科研積分獎勵。傳媒學院在學校政策之上,也鼓勵各專業制定適合本專業的激勵措施,如學院每年會對學科競賽優秀學生和指導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各專業課程組可根據學科競賽成果對學生進行課程模塊作業置換或課程過程性考核、校企合作獲得企業方認可保證工作報酬等多種方式方法,確保全院各專業師生能積極參加學科競賽。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在教育教學轉型發展中不斷探索,穩步推進,為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提升學校的轉型發展水平而不斷努力。以上是在教學中通過借助學科賽事推進專業應用型課程的實踐總結及思考,通過研究探索借助學科賽事推進專業應用型課程建設的方法和途徑,將大學生學科競賽作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舉措和手段,與專業課程建設相結合,提升專業建設內涵,拓寬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新領域,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趙春魚,吳英策,魏志淵,孫永樂.高校學科競賽:現狀、問題與治理優化——基于2012—2016年本科院校學科競賽評估的數據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8(02):69-74.
[2]張小麗,劉瑞華,汪鳳蘭,邢鳳梅.開展以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學科競賽加強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03):32-33.
[3]陸菁菁.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學科競賽管理體系構建與實踐——以生命科學為例[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8,31(01):113-116.
[4]朱琦.高校學科競賽組織管理模式研究——以J大學S學院為例[J].嘉興學院學報,2018,30(01):135-138.
[5]鄧艷明,丁寧.大學生學科競賽管理體系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20):223-224.
[6]范富春.應用型本科高校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探索——以學科競賽為載體[J].知識經濟,2016(21):162+164.
作者:張榮花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
- 上一篇:傳媒上市公司員工股權分層激勵模式
- 下一篇:新傳媒時代交通新聞采訪工作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