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活動與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
時間:2022-01-19 10:19:59
導語:校園文化活動與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推進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工作中,實踐教學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高職院校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實施實踐教學活動,在建設校園文化過程中適時融入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結合校園文化活動開展多元化思政課實踐教學,有助于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校園文化活動;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
高職院校在講授思政課時,應注重實踐教學,創建完善的實踐教學機制,探索實踐育人新路徑。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準、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為切實提升思政課實效性,充分發揮其德育陣地作用,需合理配置校園文化資源。
一、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全體師生和其他工作人員所擁有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可以展現高職學生獨有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換言之,校園文化是學生精神狀態和學校文化氛圍的進一步展示。具體來說,校園文化主要有四類:其一為校園物質文化,體現在校園綠化、校園教學基礎設施、校園建筑、學校風貌等方面;其二為校園制度文化,體現在校園管理制度、校規校紀等方面;其三為校園行為文化,體現在課外文化活動、藝術節、校園科研活動等方面;其四為校園精神文化,包含師生遵守的價值觀念、校園教訓、校園精神等。對于校園文化而言,其在引領師生風尚、服務師生和教育師生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在教育學生與管理學生時,校園文化發揮導向作用,可陶冶學生情操,在幫助學生汲取知識時,嚴格規范學生行為,大力弘揚正能量。校園文化可通過健康的價值觀念,促使學生產生榮譽感、歸屬感,確保學生在優良的校園文化氛圍下提升自我,不斷進步。在高職院校中,積極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水平,能夠在向學生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更直觀的體驗平臺。相比于傳統課堂理論教學,校園文化更生動、更直觀。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將抽象的思政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深奧的理論知識,讓枯燥的知識變得更有趣,從而真正改變思政實踐教學低效現象。
二、開展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價值
首先,開展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能夠促進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提升,進一步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要途徑,同時有助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完成。其次,實踐教學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過往所學理論知識的了解程度,提升應用能力。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能有效磨煉學生意志與耐心,促使其體驗實踐的艱辛,從而促使其形成吃苦耐勞、勇于奮斗的創新意識與拼搏意志,促使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朝著人生目標不斷努力,立志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新時代好青年。最后,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彌補課堂理論教學的不足,全方位增強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在具體的思政課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理論教學,還要選擇符合社會情況和學生現狀的專題教育實踐活動。例如,在講解有關網絡道德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從網絡游戲和不良網絡信息入手,通過列舉豐富的案例,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實踐活動,使學生意識到不良網絡之風的危害,從而形成健康的道德準則,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在網絡世界中嚴格要求自我、約束自我,做一個文明的上網人。
三、基于校園文化活動開展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路徑
(一)立足學生社團活動,推進實踐教學活動
高職院校要積極為學生社團注入新鮮血液與力量,積極優化學生社團活動,定期選出極具特色的團體活動。作為思政課教師,要以具體課程內容為依據,結合本校現有的學生社團現狀,科學設置眾多實踐項目,確保實踐教學能與學生社團活動相互融合,提高思政實踐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講解法律知識時,可以依托課內實踐活動進行,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將課堂上所學的法律知識學以致用,用來分析具體問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尋求創業類學生社團的配合,組織模擬招聘活動,通過“我來當面試官”等主題性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切實了解就業基本流程。
(二)打造校園文化品牌,融入職業道德教育
學校和教師要積極創建優良的教育模式,促使優秀企業文化走入校園,將眾多新型理念與思政課教學內容相互融合,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實踐活動為載體,豐富高職院校思政教學實踐模式。在針對具體實踐項目進行設計時,相關任課教師需要具有良好的身心素養、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等,并且還需要使自身的職業能力達到一定水平,以便在培訓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溝通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發揮作用。同時,教師還應基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完善思政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真正將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與專業教育活動有機整合,在專業教學過程中穩定滲透職業道德、專業理論和技能經驗等,以便為培養高素質、強技能和道德崇高的新時代人才貢獻力量。
(三)結合校園文化,豐富實踐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自覺性和學習能力等有待提升,但其可塑性極強。若想真正內化思政課理論知識,就需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深化思政課教學效果,釋放思政課教學吸引力,打造優良學風。學校可以積極開展“紅色之旅”“清明掃墓”“我與祖國共進步”“倡文明,建新風”等主題性校園文化活動。學校還可以積極邀請典型人物、相關學者、專家來校開展講座、舉行報告會,活躍校園文化氛圍。學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孤兒院送愛心”“我與孤寡老人做伴”等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進社區,為社區服務,在具體實踐中感受服務與勞動的魅力,真正體現自身價值。上述的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有效豐富校園文化活動,還可以深化思政課教學內容,使思政課理論知識、實踐知識真正入腦入心。
作者:馬杰
- 上一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 下一篇:曲藝曲唱音樂與地方文化傳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