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動畫在不同文化與藝術中的多樣性
時間:2022-06-09 03:18:27
導語:論動畫在不同文化與藝術中的多樣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1世紀,由于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變得暢通與自然。時間和空間已不再成為交流的障礙,每個國家的人們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輕松的感受到世界各地各民族豐富而具有特色的文化。由于世界各國謹慎地遵循著歷史傳統和生產方法,促使世界各國的動畫生產也形成了比較獨立、穩定的構架。為了滿足本國人民的文化需求,各國的動畫制作從題材選擇的范圍、造型設計的風格、故事的敘述手法,到整部影片的情緒基調,都融合了當地文化特色,彰顯出濃重的異國風情。正是鑒于各國各地區民族文化與意識形態差異較大,以下論述中筆者主要選取世界動畫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來探討不同文化背景與藝術形式影響下的動畫藝術。基于商業追求與多元文化影響的美國動畫一個社會的發展現狀首先取決于其政治經濟狀況,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其文化具有明顯的強勢意味。作為文化輸出最發達的電影傳媒行業,美國電影以其強大的經濟、科技、營銷渠道把全球文化市場整合起來,通過多元的文化競爭策略,占據了全球主導地位。特別是以迪斯尼為首的美國動畫行業很早就發現了動畫中所蘊藏著的巨大商業價值,他們將動畫片作為一種商品生產出來,并通過成熟的營銷手段銷售出去,從中獲取了巨大的利潤。美國動畫不僅僅在商業上突顯其霸主地位,在故事題材與文化內涵上更彰顯其文化的多元性與包容性。美國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而且各國大量移民促使其文化很早就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各國觀眾對異地風情、異域文化的好奇和向往,導致了美國動畫從內容題材方面的改變,一種以異域文化為背景,或者直接改編自外民族文化的影片也開始亮相銀幕。其中的故事大多是從不同國家的傳說和文學名著中提取素材,運用各種的表現技巧與方法,再以美國的現代價值觀念加以整合包裝,突顯人類共有的、最能引起的情感共鳴的主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白雪公主》、《鐘樓怪人》、《美人魚》、《木蘭》等。表現形式上美國動畫運用了大量的外民族傳統文化元素,從視覺和聽覺方面不斷給消費者創造出新鮮感,營造出了一個個奇幻美妙的異域場景。例如:來自古印度的故事《森林王子》,來自神秘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丁》,來自印第安原始部落的《風中奇緣》,來自非洲大草原的《獅子王》等。美國動畫之所以能得到全球的認可,其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作品中所反映出的超越地域、民族和國家的精神。從商業角度來說,受眾群體的準確定位、不同國家新穎的故事題材以及成熟的工業制作體制使得美國動畫在制作上精益求精,內容上豐富多彩,無所不包。正是美國動畫的這種制作體系使得其作品很容易被全世界觀眾所接受,進而在全球范圍內產生影響。
追求藝術探索與哲學思考的歐洲動畫歐洲作為動畫的發源地,其動畫表現形式更多的是一種實驗性質的短片。歐洲動畫創作者從一開始就和美國等商業動畫大國不同,他們一直探索著動畫的藝術本質,認為動畫是藝術的載體,而非商業品。創作者從歐洲深厚的社會文化和藝術底蘊中尋求靈感,在歐洲豐富多樣的文化傳統中汲取養料,借鑒音樂、美術、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實驗,創造了許多不同風格且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動畫藝術作品。從題材和內容的選擇上看,歐洲動畫作品中夾雜著不同的思想文化內涵,強調哲理性的思辨和特殊情緒的渲染,進而給人以啟示和教益。這些啟示和教益不僅僅在人物、故事的表面,而且滲透到對人類的思考、人性的感悟、社會的問題和哲學的反省之中。在他們的作品中很少有像商業動畫中的噱頭和荒誕搞笑的感官刺激,但是為了藝術的追求卻不乏高雅的幽默和令人回味不盡的藝術美感。代表作有德國Lauenstein兄弟制作的動畫片《平衡》、希臘導演NicoleVanGoethem的《希臘悲劇》等。從表現形式上看,由于動畫的誕生就是源自一種技術和藝術上的探索,導致其與生俱來就有不斷嘗試的精神。歐洲動畫創作者們在表現形式上不僅僅限制于傳統手繪動畫,他們利用油畫、水彩、木偶、石雕、實物甚至真人,在視覺上追求各種創新與突破,將生活高度地抽象化、象征化、荒誕化,以簡練的線條和色塊、近乎單一的場景和主體人物來傳達概念化的理念,探索動畫表現力的可能性。正是歐洲動畫制作者們的這種不斷嘗試與創新,才有了動畫現在的藝術性與多樣性,從而使得歐洲動畫藝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普遍的尊重與歡迎。強調民族精神與人文關懷的日本動畫日本素有“動漫王國”的美譽,是全球最大的動漫制作和輸出國之一。在日本,99%以上的人都屬于大和民族,種族構成的純粹性很容易形成文化上的同質性。這種文化的同質性不僅使日本避免了民族矛盾的紛擾,而且使日本在整體上既能吸收各國優秀的文化的同時,保持自己本民族固有特性。這種表現在日本動畫上尤為突出,日本動畫在題材和形式上大量借鑒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歐美文化元素,并將其與本國的國民精神融會貫通,創作出獨特風格的動畫作品。例如動畫作品《三國志》、《七龍珠》、《變形金剛》等。這種做法不僅促進了日本動漫產品在種類上的豐富多彩,而且有力地幫助日本動漫產品在歐美市場的推廣,同時也促進了日本價值觀和理念的傳播。關注人類生存,追求人類幸福,是文學藝術追求的永恒主題。日本作為動畫文化產業大國,把教育、商業和藝術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來對待。從題材和內容上看,日本動畫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征,注重故事內涵和思想深度,日本動畫不像歐美動畫那樣充滿藝術氣息和歡快、樂觀的氣氛,其大多是表現成長、戰爭、人與自然的關系等現實問題。例如宮崎駿的動畫《風之谷》、《千與千尋》、大友克洋的動畫《AKIRA》《蒸汽男孩》等。日本動畫所具有的民族精神與價值觀不僅僅和創作者的主觀情感、深入思考有關系,而且與日本社會的文化心理、民族的審美習慣以及接受定勢等等有關。日本動畫帶給人的情感體驗是多樣性的,對世界的認識也是成熟與復雜的,正是這樣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了世界動畫的藝術領域,這也是日本動畫片贏得世界各國人民青睞的原因。賦予民族特色與傳統意識的中國動畫中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觀。中國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強調道德修養的國家。所以在文學藝術的題材和內容上強調其社會作用,講求“詩言志”、“文以載道”、“寓教于樂”。中國動畫受其影響在民族風格與思想內涵上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不斷與從傳統繪畫、書法、壁畫、年畫、皮影、民間工藝和戲曲等等各個藝術領域汲取養料,并結合中國歷史上的人物故事、神話傳說、優秀的民間傳統和豐富的童話寓言創作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動畫作品。例如:傳統手繪動畫《驕傲的將軍》、剪紙動畫《豬八戒吃西瓜》、木偶動畫《神筆》、動畫長片《大鬧天宮》等等。中國動畫除了與世界動畫共有的夸張性、娛樂性等藝術特征之外,由于受到中國傳統哲學、美學思想的影響,中國動畫最突出的特點就體現在寫意性上。其中以極具濃郁的東方美學特點和中國民族風格的中國水墨動畫尤為突出。代表作有《小蝌蚪找媽媽》、《牧笛》等,這些極具鮮明民族風格和濃郁的中國文化傳統氣息的動畫樣式,促使中國動畫形成了獨具中華民族特色的藝術風格,形成了享譽世界的“中國學派”。
動畫從誕生到今天已經有120多年的歷史,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動畫藝術家們所創作的動畫作品是我們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1年11月2日《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中所說那樣:“文化由于時間和空間的不同而呈現出多樣性。這種多樣性體現于不同的人類群體和社會認同的獨特性和復雜性。作為一種資源的交換,革新、創造及文化的多樣性對于人類如同生物多樣性對于自然一樣,是必要的。基于這一認識,多樣性的文化是人類共同的遺產。我們應該認定、并應該確認,這種多樣性有益于人類的當代和未來。”由此可見,文化多元性與多樣性是每個社會得以生存和保持競爭力的根源。每一種文化都有獨特的淵源和適應范圍,有最能夠發揮自己功能的社會條件。因此,當今任何民族、任何國家的文化如果放棄全球化的視野,孤立地談自己的發展,或脫離自身文化傳統去談發展都難以面向未來。也正因為有了文化的差異和多樣性,才有了競爭的動力,才給予人類更多樣的選擇。如果沒有文化的多元性也就不可能出現形式上的多樣性,更不可能有今天絢麗多彩的人類動畫藝術。因此,立足于多元文化的世界觀,通過各國民族自身形式多樣的藝術,進而促進動畫藝術的不斷發展,是每個動畫藝術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本文作者:趙一鑫張寧工作單位:四川美術學院
- 上一篇:連云港鹽俗文化的思考論文
- 下一篇:淺談國企特色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