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德育試析論文
時間:2022-11-02 09:18:00
導語:行動德育試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增強德育實效的支架不得不承認,當前某些學校的德育工作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一方面,我們深知思想道德建設在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中的重要意義,時時處處強調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學生的非道德行為卻層出不窮,愈加使人擔憂。從名校學生殘害動物,到馬加爵殺害同學,他們的理由簡單得讓人心痛。一個僅僅是為了試驗硫酸的威力和黑熊的反應,一個僅僅是因為被人懷疑打牌作弊。拋開法理不論,單從教育的角度講,他們身上所缺陷的,正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善良和大度。例子是個別的,但學校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差已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不說社會和文化的因素,學校德育工作的學做分離首當其沖。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種方針與行動脫節的德育建設,自然不能育出有道德的新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工作,必須反對空洞無物的德育說教,注重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構起基于具體行動的德育模式。所謂行動德育,就是指有意識地通過一系列德育行動,使學生沉入生動的道德教育環境,達到道德品質優化及道德行為規范的德育策略體系。行動德育與通常的知識性德育相對,提倡在課程中滲透,在活動中教育,在生活中培養。實施行動德育,要形成整體互動的學校德育體系。人的認知規律,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具有過程性。學校要在一系列行動中進行德育教育,可以分別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糾偏教育和內化教育。養成教育是指培養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品質,主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如教育學生懂禮儀、守紀律;糾偏教育主要矯正學生不良的道德行為,每個學段都要以一貫之,如自查不良習性、不鋪張浪費等;內化教育激發學生的內在道德需要,靠熏陶和潛移默化完成,如與名人對話、爭做未來棟梁。學校要制定三種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確保德育工作環環相扣,形成序列。實施行動德育,還要依托切實可行的學校德育載體。學校的德育工作實效性差,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只把德育教育的設想停留在紙上,口談而不真抓,偶爾象征性地做做,也只是一陣風吹過。要避免德育教育的動搖性和反復性,必須依托長期可行的德育載體,把德育工作正規化。一般來講,學校德育工作的載體有活動、課程、社會實踐三種。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進行德育的良機,入學時的軍訓、生活知識比賽、道德專題的演出,都可以是活動的內容。有些學校每天都有一定時間的道德教育課,以課程的形式把德育教育固定化。當然德育課程不能局限于總結學生的道德表現,還可以學習先進德育事例,模擬德育教育場景等。開展社會實踐,也是有效的行動德育載體,比如進行社會調查、學習企業文化等。實施行動德育,更要尋找行之有效的學校德育途徑。在行動中進行德育教育,要求學校從宏觀上進行德育的總體規劃,以班級為基本的德育實踐單位,把學生當作道德修養塑造和道德行為踐行的主人。要減少學生對單一德育形式的厭倦,廣開渠道,因校制宜,采取變化多端的手段,使特色德育途徑和常規德育途徑相結合,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學生。行動德育的常規手段包括主題班會和時序德育。主題班會是開展德育的基本形式和首要渠道,它可以根據班級的思想動向,及時進行道德疏導和批評。時序德育是學校定期安排主題內容,每月或每周開展全校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行動德育的特色途徑可以有道德教育課、差生認領制、名人報告會、名著閱讀、禮儀教育、孝順教育等。無論是常規手段,還是特色手段,道德教育重在行動中實現,反對灌輸瑣屑的道德知識,而是以學生的最終道德水準和行為作為評價依據。事實上,當學校面對智育和德育孰輕孰重的選擇時,我們可以從德育實踐中得出答案。在一項問卷調查中,當家長被問及最希望孩子考上大學還是學會做人,有90%以上的家長選擇了后者。就學校實踐而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為辦學宗旨,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劍走偏鋒,其特色育人的模式也會深得家長擁護,使自身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從社會的意義上講,道德教育能培養出與社會和諧共處的公民,不管這個公民是學者還是商人。而智力教育卻只能培養專業人才,這種專業人才一旦道德失控,將會危及社會安全,其破壞力不可估量。我們呼喚高水平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應該立足于未來,立足于實效,立足于當下的德育教育行動。
- 上一篇:園區黨工委管理規定
- 下一篇:區黨工委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