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陀文化保護傳承與開發

時間:2022-07-05 09:14:11

導語:布洛陀文化保護傳承與開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布洛陀文化保護傳承與開發

摘要:“互聯網+”的發展給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布洛文化作為我國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面臨著生存危機,因此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布洛陀文化旅游產業、塑造文化品牌,將布洛陀文化與移動互聯網數字技術相融合,構建“互聯網+布洛陀文化”的發展模式,對布洛陀文化的繼承、保護、創新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壯族文化;保護傳承;創新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文化組合成了燦爛的中華文化。由于各民族數量大,聚居地較為廣闊,使每個民族的文化遍布全國,所蘊涵的內容豐富且各具特色,文化藝術的形式多樣,每個民族的文化都表現出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可觀賞性的特征。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特有現象,反映特定時期該民族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是一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并傳承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壯族作為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其形成的壯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壯族文化在壯族社會中產生,對維系壯族人民的生活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農業、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當時戰火頻繁,社會不穩定,文獻的缺失,學者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研究并不重視,使得布洛陀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處于沉寂狀態,以極為古老的原始文化藝術形態保存下來。在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以及其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推動下,人們提高了對民族文化的注視,有關布洛陀文化的資料得以整理出來,布洛陀神話傳說得以最大程度地收集,但缺少從傳承與創新發展的角度進行研究的成果。進入到21世紀,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科學技術的研發、更新速度進一步加快,更加方便、快捷、智能、高效的先進技術產品落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掀起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的浪潮,帶來人們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越來越現代化。與此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各國文化相互沖擊碰撞與融合,人們對外來文化的興趣遠大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這些變化使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布洛陀文化也因此受到了嚴重影響。布洛陀文化由于缺乏人們對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創新的重視和布洛陀文化本身生存發展空間的狹隘,于2006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文化的發展需要跟隨時代的步伐,在“互聯網+”時代下,如何利用大數據互聯網平臺的方式傳承和發展布洛陀文化,成為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1布洛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現狀

1.1布洛陀文化的內容。布洛陀在壯族神話傳說中是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智慧老人,是壯族的智慧祖神。自古以來,布洛陀在壯族及其先民的心目中是一座豐碑,他超越時空,頂天立地屹立在他們的心靈深處。在壯族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祭祀、歌謠諺語、風俗禮儀中,都有頌揚布洛陀神威和功績的專題和形式。布洛陀形象浸透于壯族生活的許多領域,形成了獨特的布洛陀文化現象。布洛陀文化,就是壯族及其先民崇奉布洛陀為創世神、始祖神、宗教神和道德神,并遵從其旨意調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的觀念性體系。布洛陀文化是一個體系,它包括布洛陀神話文化、布洛陀史詩文化、布洛陀宗教文化、布洛陀始祖文化、布洛陀歌謠文化等,其內涵豐富,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和學術價值[1]。1.2布洛陀文化的生存現狀。當今,人類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各地區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在互聯網平臺的推動下頻繁起來,給民族文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相對封閉、原始的民族文化受到外來文化、潮流文化的沖擊,改變了傳統民族文化藝術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使得中華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間日漸縮小,發展傳承與創新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在黨的提出“鄉村振興,推進農村現代化”的國家戰略后,中國各地農村紛紛進行著現代化社會轉型,現代化農村的建設帶來了鄉村向城鎮的轉變,大城市以其便利、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和城市特有的審美觀念,影響著當地鄉村的建筑風格和生活方式,造成了農民的生活方式徹底的改變,從而使各民族文化的存在與發展創造更為困難。以布洛陀文化為例,布洛陀文化是壯族人民在對智慧祖神布洛陀的信仰中衍生出來以布洛陀形象為主的壯族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祭祀、歌謠諺語、風俗禮儀,他的形象滲透在壯族生活的文化藝術形式與生活方式等許多領域中,在各種領域的集合下形成了具有鮮明壯族特色的布洛陀文化現象。但隨著農村城鎮化建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等方面的發展,壯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人們對本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偏好程度也發生了改變,更加地追從娛樂性強的現代潮流文化,使原本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樓建筑漸漸轉變為具有城市現代化、機械化、單調性風格的高樓,打破了鄉民間和睦交流的環境,使文化一代向下一代傳承的發展模式與中國文化發展脫軌。人們在社會環境、外來文化和潮流文化的影響下,更加追求經濟利益,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建設,甚至摒棄本民族優秀文化,受當代文化的影響,中青年普遍接受新文化的熏陶,對布洛陀文化的不再了解甚至沒有積極主動地承擔起繼承該文化的責任,這些原因,使傳承千年的布洛陀文化逐漸地走向消亡,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聽說過這一種壯民族文化。人們對布洛陀文化傳承、發展、創新的態度,取而代之的是當代流行的潮流文化。布洛陀文化在各種沖擊下舉步艱難,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這些以布洛陀文化為主的物質產品或多或少的進入消費市場,但是由于人們對該文化的忽視,導致沒有形成以有關布洛陀文化為品牌的產品。在近些年來,國家不斷推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創新與發展,地方政府也不斷加強文化建設,投入資金自助等形式對該文化進行保護與扶持,但是由于政策的制定缺乏創新和缺乏對布洛陀文化進行多角度保護,工作人員落實不到位,資金用途錯誤等問題使得這種保護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對布洛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作用微乎其微。

2“互聯網+”模式下布洛陀文化的發展空間

隨著我國大眾媒體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政府和文化教育機構對民族文化的重視,埋藏于人們心中的民族意識逐漸地被激發起來,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關注度逐漸提升,逐漸意識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流失的嚴重性,紛紛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傳統文化尤其是布洛陀文化加以保護,把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并取得了較大的成就。十八大以來,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并強調思想文化是國家的靈魂,失去了靈魂,這個國家無法在世界的舞臺立足;他還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我國政治體系和道德建設提供有益的啟發,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文化的弘揚與繁榮,是中國夢實現的條件之一[2],因此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2.1“互聯網+”的作用。“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發展結果,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3],而是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信息等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這種融合有利于促進傳統工業間的信息交流,促進企業在生產方式、產業結構的改革與完善,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與生產力,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給企業改革、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網絡平臺,創造新的發展生態。當下,互聯網平臺憑借快速、高效、受眾面積廣的特點成為文化信息最重要的傳播方式,布洛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移動互聯網的支持。做好田陽縣布洛陀文化的繼承保護與發展,必須跟隨時代的潮流,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隨著“鄉村振興,推進農村現代化”的國家戰略持續推進,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現代技術的普及與信息化的發展,先進的覆蓋范圍廣闊的互聯網進入千家萬戶中,打破了鄉村信息交流落后的局面,徹底顛覆了鄉村百姓生活的方式。形成于鄉村中的布洛陀文化在經濟環境下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生存危機。但這也為布洛陀文化的發展創新提供一個新的方向,即抓住互聯網發展所帶來的機遇。2.2“互聯網+”帶來布洛陀文化演變。布洛陀文化的保護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時而變的原則。現如今,人們對本民族文化的保護都以傳統意義上的保護為主,即盡量不干涉文化所影響地區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秩序,也就是保持當地傳統的生活方式。例如保持當地人每年對始祖布洛陀的祭祀大典、田陽縣敢壯山歌圩等傳統習俗,另外減少城鎮化對布洛陀文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保護當地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文物,在不破壞的情況下對建筑物進行修復,保持當地民族特色氛圍。在“互聯網+”形勢下的保護、傳承與創新,則是把互聯網所帶來的新事物、新思想、新途徑來促進布洛陀文化發展創新,將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現代因素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方式與布洛陀文化相結合為該文化注入活力。這兩種保護和傳承布洛陀文化的方法既有對立又有借鑒的地方,傳統的保護和傳承只是以出臺對文物保護、修復的政策對原生態的藝術形式進行保留(例如,《布洛陀經詩》《布洛陀》)是一種被動的、政策性的、不全面的保護。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下,對布洛陀文化進行保護是一種主動式的保護,即把布洛陀文化主動地與時展的趨勢接軌,主動地去融入更多的現代因素并且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平臺流通范圍廣且速度快,數據收集功能強大等優勢喚醒該文化的活力,對布洛陀文化進行推廣,創新發展思路形成特色民族文化產業價值鏈,使其順應時展的潮流,為其他城鎮化鄉村提供了文化保護的新發展方式。2.3“互聯網+”時代下布洛陀文化的保護手段。布洛陀文化發祥于敢壯山,是壯民族文化寶庫的瑰寶,其影響范圍延伸到東南亞各國。傳承和弘揚布洛陀文化對促進民族團結,民族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際交流具有重大意義。互聯網時代下,把布洛陀文化與互聯網平臺相結合對傳承和發展布洛陀文化至關重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鄉村城鎮化的趨勢無法逆轉,這給存在于當地的布洛陀文化帶來了毀滅性的沖擊,因此要積極主動地運用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平臺,對布洛陀文化的歌謠諺語、民俗民風、祭祀活動和政府對布洛陀文化的保護政策進行廣泛的普及,使保護本民族文化的觀念深入當地老百姓的心中,喚醒人們的文化自覺,激發人們對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民眾主動、自覺、自尊是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布洛陀文化的基礎。第一,建立以布洛陀文化為主的互聯網平臺,設計帶有壯民族元素的相關網頁,制作有關介紹布洛陀來歷,豐功偉績的電子刊物,通過智能手機、APP技術把以布洛陀文化為主的物質精神文化產品與民俗藝術消費群體建立互動聯系,在當代科學技術發展快速的背景下,利用VR、全息投影等技術對布洛陀文化祭祀大典活動,《布洛陀經詩》、麼經唱本、壁畫、樂器等文物進行模擬,讓體驗用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建立網絡營銷互動平臺,使消費者在溝通交流中推動布洛陀文化的傳播。布洛陀文化的發展要兼顧接近壯族民眾的生活與面對外來潮流文化的關系,即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將民眾生活習俗、生活方式、節奏及興奮點與布洛陀文化相融合,另一方面吸收潮流文化中與布洛陀文化發展相貼近的因素,使其運用到壯族人民的生活中,這些互聯網技術手段在一個完整的發展鏈上發揮作用,即穩住了布洛陀文化的生存環境又給該文化帶來發展創新的空間,最終形成一個布洛陀文化新的發展生態環境。第二,布洛陀文化還可以借助旅游產業進行宣傳與推廣,把互聯網與旅游業相結合,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闊,數據全面的優勢結合旅游運營方、政府所收集到的數據,形成一個龐大的旅游數據信息庫,對游客旅游的喜好、旅游采用的方式、旅游費用接受程度和游客對景區滿意度進行分析,以及對旅游景區客流量進行分析預測等方面,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旅游服務管理能力,吸引更多的游客來親自了解、感受具有民族特色的布洛陀文化。

3形成布洛陀文化的品牌化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布洛陀文化,是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該文化歷經數年的積累與沉淀其傳承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要包括壯語、麼教,壯族農耕文化、壯族風格的服飾,建筑,民間祭祀、生活習俗等。這些文化內涵極為豐富,覆蓋范圍廣,跨越了多學科領域,具有壯族鮮明的特點。隨著我國各地區經濟實力提高,鄉村城鎮的化的趨勢無法逆轉,盡管一部分壯民族群體和個人已經重視對布洛陀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但是由于缺乏整體思維和長遠意識,對布洛陀文化的保護太過碎片化或者只選擇較為重點的區域進行保護,這種保護缺乏活力和能力難以實現布洛陀文化的價值,從長遠來看容易被潮流文化所淹沒。因此,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科學的投入資金并擴大布洛陀文化的保護范圍,引導當地壯民族文化企業的發展跟隨時代的潮流,與時俱進,給壯民族布洛陀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下,積極運用互聯網對布洛陀文化品牌進行管理,鼓勵文化企業積極投入到對布洛陀文化品牌化的打造中。收集并整合布洛陀文化多種文化藝術形式,調查研究人民群眾的偏好,運用現代設計的手段,把具有現代的元素與壯民族文化的元素相結合進行文創產品的開發,這保留布洛陀文化藝術形式中的精華,又符合當代人們的審美要求,可以更好地傳承、推廣和發展布洛陀文化。3.1打造布洛陀文化的數字化傳播平臺。布洛陀成功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表現了人們對民族文化的重視與保護。但是由于壯族人們對該文化的保護欠缺和缺乏動力把布洛陀文化進行推廣宣傳,導致了解到該文化的民眾很少,當提及布洛陀文化,大多數民眾都表示不懂,少部分民眾喜歡卻不愛。在“互聯網+”時代下運用現代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的手段,對布洛陀文化加大在民眾中的推廣和傳播顯得極其重要。在現代科技的支持下,設計出介紹布洛陀文化信息的網站,收集布洛陀的民間傳說并通過數字化掃描制作成電子書籍。另外設計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掌上APP并推廣至移動端上線,給大眾消費者提供互動交流的平臺促進布洛陀文化的傳播。運用新研發的VR與全息投影等技術,對布洛陀祭祀大典活動,《布洛陀經詩》、麼經唱本、壁畫、樂器、農耕工具進行再現,更多的人能通過網絡領略帶有壯族特色的古建筑群的壯美,能親自“參與”熱熱鬧鬧的祭祀活動,足不出戶“觸摸”到每件文物。布洛陀文化數字化平臺的打造,讓世界各地的人能夠更好地了解該文化,對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起著促進的作用。3.2打造布洛陀文化品牌。所謂文化品牌,是一種特殊的符號消費,是文化意義與文化價值的具體反映,具有明顯的文化附加值,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物質和精神層面雙重的娛樂與體驗。布洛陀文化內涵豐富,根據目前壯族學者的概括,布洛陀文化是壯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歷經數年的積累與發展,布洛陀文化的內涵日漸深厚,其內涵包括壯語、麼教文化、壯族歌謠、壯族農耕知識、壯族的銅鼓、壯族節日等等。豐富多樣的文化內容給布洛陀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很好的支持。這些物質精神文化對壯族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俗等方面帶來深遠的影響,在當地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贊美度和普及度,是壯族人們予以肯定和支持的一種文化。在壯民族文化發展的過程中這些文化漸漸具有了品牌價值。但是由于當地的管理者與傳承人缺乏品牌建設、品牌推廣的意識和缺乏對這種品牌價值進行開發與利用的動力,這些物質精神文化在保護、傳承、和發展創新中面臨著許多的問題。以壯族銅鼓為例,作為布洛陀文化衍生出的物質形式,具有濃厚的壯民族特色的風格。這一風格的形成是由壯族人們組成的群體共同構建的,壯族銅鼓在成為藝術商品的過程中,民間制造工匠與消費市場缺乏文化品牌的支撐,導致銅鼓文化推廣程度不高。打造壯族銅鼓的文化品牌需要遵循“價值-品牌-衍生品-產業”的過程。從具體來說,就是把具有民族特色和價值意義的銅鼓在政府職能部門的幫助下進行推廣、宣傳使其漸漸轉化為品牌價值。隨后對具有品牌價值的壯族銅鼓加以開發,設計出統一規范、內容元素豐富多彩的壯族銅鼓品牌,結合現代大眾審美設計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產品包裝,策劃出整體對銅鼓文化品牌推廣宣傳的方案。另外,在壯族銅鼓品牌下打造民間銅鼓歌謠教育、銅鼓打擊教育,壯民族舞蹈教學等子品牌吸引感興趣的民眾參與,最終形成龐大的文化產業。這種“價值-品牌-衍生品-產業”的品牌建立模式能夠激發當地人的品牌競爭意識,打造出更多的壯族文化品牌。這些具有壯民族特色的物質精神文化一旦形成文化品牌產業,那么對布洛陀文化的保護、傳承、發展和創新也就輕而易舉了,但是無論什么品牌的建立與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業績來維持,以布洛陀文化這種覆蓋范圍大,內容豐富的民族文化品牌也不例外。要想該品牌長遠地發展下去,最本質的東西就是對時代大趨勢的把握,具體來說也就是要不斷加大對市場的調研,尋找在不同時期下人民群眾的需求,及時把現代元素與壯民族文化相融合,使本民族文化品牌順應時代潮流。3.3開洛陀文化的文創產品。布洛陀文化在歷史學、文學、音樂學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布洛陀文化資源的充分利用,塑造文化創意產品,不僅對該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文化強國具有重大的意義。“互聯網+文創”是對文化資源和文化理念創造性的開發和利用,是文化對社會經濟發展滲透力的深入挖掘和拓展[4]。當下隨著互聯網平臺以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以電影、影視、動漫、游戲、卡通形象等當代藝術形式的文化創意產品越來越多(例如功夫熊貓、中華小當家等),這給布洛陀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當地政府需要積極鼓勵與扶持民間創作者、文化企業對布洛陀文化進行文化創業產品的開發,借助現代藝術形式作為開發手段,匯集布洛陀的民間傳說,深層次的挖掘布洛陀文化的內涵,主動地把布洛陀文化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中,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與支持。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要在確保所開發的產品不偏離布洛陀文化本質的前提下,依托政府、設計院校、相關企業的相互配合,當地政府部門籌辦有關創新、設計的賽事活動,落實到各個設計院校中,再由學校收集、上交具有可實踐性的學生文創作品,政府部門授權企業或者給予學生一部分的資金鼓勵對所設計的文創產品進行開發,最終形成布洛陀文化的創意產品。在開發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加深當地人們對布洛陀文化的了解,而且提高了民眾的創新和營銷推廣的意識,對促進布洛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文化的發展要跟隨時代的步伐,布洛陀文化內容深厚、形式多樣,深層次的挖掘布洛陀文化的內涵,把布洛陀文化與文化品牌、文創產品、旅游業、數字化信息平臺相聯系,融入人民群眾的生活中,促進壯民族文化的復興與發展,展現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4結語

中華民族有過燦爛的文化,但是近代以來國家積貧積弱,傳統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民族文化的自信顯然在滑坡。布洛陀文化作為民族文化遵循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當國家的經濟政治正在快速發展和受到外來潮流文化沖擊的情況下,布洛陀文化由于自身的封閉性和不易于開發,造成該文化無法適應現代文化發展的趨勢,漸漸地被外來潮流文化所淹沒。因此運用互聯網數字信息化平臺對布洛陀文化進行保護性開發、創新有著重要的意義。當今,每個人都離不開互聯網平臺,利用受眾范圍廣,信息傳播速度快的互聯網平臺是使布洛陀回歸大眾視野的最好辦法。文化的創新發展要順應時代潮流,要堅持抓住每一個文化發展階段的主要矛盾,并針對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發展策略。鄉村城鎮化的發展如同一把雙刃劍,對布洛陀文化的生存空間帶來毀滅性的沖擊的同時又給布洛陀文化的發展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壯族布洛陀文化的發展要建立布洛陀文化品牌,運用互聯網和新的技術手段來傳播推廣該文化,在保留布洛陀文化精華為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才是最終繼承和發揚布洛陀文化的最好辦法。

參考文獻

[1]覃乃昌.布洛陀文化體系述論[J].廣西民族研究,2003(3):65-72.

[2]侯璐璐.聲音景觀視域下陜西傳統音樂文化自信的構建[J].藝術品鑒,2018(36):355-356.

[3]裴曉東.基于我國共享經濟發展現狀的探討[J].時代金融,2018(32):39-40.

[4]白素霞,蔣同明.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6):31-32,196.

作者:楊嵐期 周濤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