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作用

時間:2022-09-25 02:57:40

導語: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作用

摘要: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物質文化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國家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也越來越重視。一個地方的文化館代表著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不僅對本地起著良好的宣傳作用,更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有著重要的影響力。本文就縣級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職能、不足和對策來指出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的作用。

關鍵詞:縣級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作用

中國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總是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的驚喜,這些驚喜凝聚著古人智慧的結晶。我國非文化遺產一般存在于相對封閉、落后的地區。云南人從文明之初的遠古時期元謀舊石器文化就參與了中華民族優秀歷史的創造。云南民族的整個歷史進程可以分為新石器時期、青銅器時期、漢晉時期、南詔大理國時期、元明清至現代五個時期。云南人民包括其他的非遺愛好者都希望其能在保護與傳承中起到積極作用。

一、縣級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職能

(一)宣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文化館為響應國家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相關政策,應盡其所能多地設立公共文化機構,大范圍的滿足人們日益提升的文化需求。文化館作為一個公共文化交流平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占據主導地位。政府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個優勢加大宣揚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二)發掘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館作為一個隨社會發展的產物,不能夠僅限于目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積極尋找其他未知的或者未被收集的遺產。文化館又作為一個公共文化交流場所,人們在這邊交流經驗,感受和獲取知識,可以得到更多未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息。因此,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三)充分發揮研究作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①盡一切所能保護好這一個完整的載體;②保存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的靈活性。這是完整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前提。文化館作為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直接參與方,其中包含著大量的文獻資料,再者,文化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愛好者交流資料、交流知識的重要平臺。專業人才可以通過現存的史實資料進行研究,以便于更好地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從而進行更廣泛、更深刻、更科學地保護與傳承。如此也便于向全世界范圍內的國家宣揚我國文化精神,走向全世界的又一重要保障。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現狀存在的不足

(一)文化館基礎設備需要加強。地方文化館像縣級文化館它本就是縣級政府為了宣揚以及保護本土文化而建立的,目前一般規模都不是很大,而且一般的文化館都離市區較遠,這對于那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愛好者來說也是一個小小的挑戰。在這樣的條件下,政府更應該加強縣級文化館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做一個良好的環境。(二)縣級文化館的專業人才不充沛。一是目前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業人才并不是很充沛,一般的年輕人才都會向往大城市的優越資源,一般都是會選擇在大城市扎根落腳,大城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系統化、專業化。這是吸引年輕人的一大條件。而縣級文化館這樣的地方級文化館更多的是年長的專業人員因為縣級文化館的設備老舊,年輕人員操作沒有老者熟練。二是年輕人才的培養不積極。目前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業不多,很多也就是像排名很靠前的大學校才具備這樣的條件,而且這種專業性的文化沒有做好宣傳工作來吸引年輕人才。(三)縣級文化館的管理體制不嚴謹。縣級文化館的管理人員大多是由業務人員提拔上來的,他們基本上都缺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方面的專業知識。因為缺乏指導盲目實踐的結果可想而知。他們的管理體制過于形式化,加上管理高層的不重視導致縣級文化館得不到發展。(四)原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生存環境消失。原汁原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包括生存環境和活態族群。只有在這兩種特定的先決條件之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夠穩定地按照歷史規律延續。只是如今很難找到在這種穩定狀態中生存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政府行為的介入、調查員和研究人員的深入還有商業行為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了傷害。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穩定狀態被打破,封閉狀態被破壞,之后再好的搶救手段都很難讓其回到原汁原味的狀態。當然,原汁原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后人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發現前期就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

三、縣級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的作用

(一)把握機會,展示文化遺產。國家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公共平臺都具有相應的保障,國家規劃政策明確地指出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就要加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振興中華傳統工藝,加大保護力度,為走向世界打好堅實的基礎。如今社會,國民對文化的精神需求已經超乎了想象,這就為文化館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人們的追求不斷增加,要求不斷提高,縣級文化館應該積極響應國民需求,加強文化館的基礎設施,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抓住機會展示自己的文化遺產。(二)積極向全世界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后人的保護,更需要傳承。傳承不僅僅是培養更多的年輕人才,還有一種更廣闊的途徑——走向全世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發展已經不限于在國內,從中國第一次向全世界打開大門開始,人們就已經意識到閉關鎖國的危害性。之后就發展出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向沿途國家展示了我國古老文化,將我國優秀的歷史宣揚了出去,精美的瓷器、絕妙的絲綢工藝……在向世界展示這些精美絕倫的物件的同時,也把制作的工藝傳承給了國內外各個能工巧匠,吸引了優秀的人才。同樣的道理,在現代我們也可以將自己的文化傳承給世界上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愛好者,文化不分國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世界的財富,這是中國走向全世界的重要途徑。(三)培養大量的后起之秀。任何一種文化都需要年輕力量的涌入,年輕人才是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重要的工具。大部分的研究人員普遍年齡在50歲左右,每一代的研究人員都具有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不同見解,隨著國家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年輕力量的解讀。(四)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從另一種層面上來說,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一種藝術,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個大的文化概念,里面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精美藝術作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其中之一。中國傳統文化強調隨天地陰陽合一,天地萬物隨混沌生講究天人合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好的保存狀態就是在原始封閉狀態下成長,鮮被外界破壞。好在因為它的成長地域條件一般都是在偏遠地區,不被城市的燈紅酒綠打擾。但即使研究人員很仔細地進行保護,一旦面世,多多少少都會被政府或研究員或商業影響。這就顯示出了在面世之前就得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政府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資便于后期止損。(五)強化工作人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特有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在經久的歲月中沉淀下來的,凝聚著古人的智慧結晶。而且各族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是維系不同民族的感情紐帶。所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在文化館工作的文化員更是要有一顆愛護的心,每一個工作員都需要明白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精神價值,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更充分地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四、結束語

縣級文化館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自覺跟隨黨的領導,積極跟進政府的相關政策,不落后、不退步。完善相關體系,制定更加優化的政策規定,完善基礎設施,主動追尋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強化文化人才建設,廣納賢才,培養更多的新鮮專業力量。明白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最珍貴的文化,不僅是手藝人的結晶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文化館要明白其在保護和傳承文化的主導地位,認真負責,積極主動,這是每一個縣級文化館的重要職責。

參考文獻:

[1]杜遠忠.文化館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策略[J].藝海,2018(05):129-130.

[2]李強.地方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的優勢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7(10):236-237.

[3]楊術.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7(13):3.

[4]朱麗莉.地方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的優勢研究[J].大眾文藝,2011(12):180.

[5]李建麗.論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的作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02):29-30.

作者:楊海云 單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