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文化的創意發展探究

時間:2022-12-23 10:06:03

導語:服裝文化的創意發展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裝文化的創意發展探究

本文作者:張蓓蓓工作單位:蘇州市哲學院

在中華民族不斷發展演進的歷程中,各民族因其所處的自然環境和政治、經濟、社會等歷史人文環境的不同而創造的傳統文化絢麗多彩。就地域文化而言,有黃河文化、秦隴文化、東北文化、中原文化、江淮文化、潮汕文化、嶺南文化等不同的類型;就歷史文化而言有越文化、吳文化等不同的類型;就經濟文化而言有農耕文化、游牧文化等不同的類型;就少數民族文化而言則有東巴文化、藏文化等不同的類型。它們均為中華民族的豐富寶藏。因其所處的自然環境和政治、經濟、社會等歷史人文環境的不同,這些文化又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征。20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學者劉復先生指出“自從六朝以至于今日,大約是吳越的文明該做中國全部文明的領袖罷。吳越區域之中,又大約是蘇州一處該做得領袖罷,如果我這話說得不大錯,那么蘇州在中國文明史上所處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1]可見,蘇州傳統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舉足輕重。蘇州傳統文化積累異常豐富,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世界上文化資源總量最多、品種最齊全的城市之一,擁有刺繡、年畫、玉雕、園林、昆曲、建筑、扇藝等多個品種,先后有24個項目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9個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60個項目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地處長江三角洲的蘇州憑借其優越的自然及人文環境,從春秋時吳國起始,經漢代與兩晉逐漸發展,到了唐代,已出現了繁榮的景象,至今,一直為我國東南重鎮。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蘇州等江南地區的商品經濟及文化空前繁榮發展,形成了鮮明的文化特征。(一)地域性蘇州北近長江,南依太湖,城池四周湖泊眾多,是鑲嵌在江南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處于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地區,其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物產豐富;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區內湖泊棋布,河道縱橫,是典型的水鄉澤國,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其一,因“水”,蘇州成為“魚米之鄉”,并擁有了“水稻文明”,素有“江南之奧壤”、“財富之淵蔽”的美稱。其二,水是蘇州傳統文化的靈魂,因“水”,形成了蘇州人生活、信仰、文化娛樂等人文習尚的異樣色彩。就吳語的代表性語言蘇州話而言,其溫婉、清麗無不與水密切相關;蘇州成為“水鄉之城”,四通八達的水上交通,促成了蘇州“船文化”、“橋文化”的形成。其三,因氣候的溫暖濕潤和土壤的疏松肥沃而適宜于桑樹生長,蘇州成為“絲綢、刺繡之鄉”,成為全國絲綢生產中心之一,明清絲綢業最為發達,不僅風靡全國,而且也遠銷海外,因而促其“絲綢文化”、“蠶文化”的形成。(二)典雅精致性蘇州水清山秀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其人才輩出、文化璀璨的人文景觀。自古以來,蘇州即是人才輩出之地。自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至明思宗崇禎十六年(1643年)前后272年間,全國共錄取狀元90名,而蘇州府出的狀元占全國狀元總數的8.89%。自清世祖順治三年(1646年)至清德宗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260年間,全國共錄取狀元114名。而蘇州府在清代共產生狀元達26名之多,占22.81%,占江蘇全省狀元總數的53.06%,成為名副其實的“狀元之鄉”。[2]明清時期,一大批江南文人參與推動了當地文化藝術的發展,從而對當時蘇州的工藝美術創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蘇州水鄉的自然環境及當地風俗對蘇州文人的思維方式、審美觀念的形成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蘇州文人以雅致為美。如蘇州刺繡藝術,受蘇州歷史文化的影響,典雅而精致。其繡花蘇針具有“堅而不脆”、針身勻圓、針尖銳利的特點;蘇州花線有一百多種顏色,同一種顏色的線又分為幾個不同的色階,而且線的纖維細致透明,抱合好,拉力強,能劈絲分縷,直至一絲一線,都具“光、滑、細、柔”的特點。用它們繡出的繡品平薄勻,和色無痕,精美細致,具有秀麗、雅潔、裝飾性強的特點。蘇州園林也是體現蘇州傳統文化典雅精致特色的典型代表,當人們游覽它時,不僅僅觀賞到了蘇州園林藝術“天堂里的天堂”錦上添花的美,也觀賞到了其繁華靈秀大環境包圍中“仙境別紅塵”小環境的清幽雅靜之美。蘇州園林里的亭臺樓閣、山水泉石、路橋廊徑、花木禽魚等均構思別致、給人予優雅的美感享受。蘇州磚雕、緙絲、木雕、玉雕、制扇、桃花塢木刻、金銀細工、紅木器件、水印裝裱等傳統手工藝都極具藝術的個性,是以精湛技藝造就的高雅藝術品。(三)包容開放性蘇州文化是開放融合的文化。傳統吳文化本身就是本土先吳文化和中原商周文化融匯的結果,包容開放是它的天性。歷史上的蘇州也是文化創意產業發達的地區之一。尤其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大批文人藝術家的到來,蘇州開始成為全國的文化藝術中心,人們在這里置地造園、吟詩作畫、博古藏珍、品茗撫琴,由此衍生出各類獨具包容開放性的文化產業。如盛名日熾的碑鐫業、版刻業、篆刻業、戲曲和曲藝、文人畫、刺繡業等均隨這些文人藝術家的到來而繁茂。首先,蘇州傳統文化的“開放性”不僅體現在新品種的開發上,也包括新材料的開發、新技術的應用,還體現在技藝技法的求新求變上。如:吳門派篆刻以金、銀、銅、玉、象牙等主要材料的印壇創作向以石為主的印壇創作的轉變;蘇州磚雕、木雕、石雕等工藝往往突破對稱格式,注重整體裝飾的統一,講求局部的多樣變化。其次,蘇州傳統文化的“融合性”不僅體現在尊重外地人的手工技藝、積極吸收全國及外國技藝方面,還體現在對其積極主動吸納效仿過程中的創新上。如:絲絨的生產于明末清初從福建漳州傳入蘇州,蘇州人在原來技術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成就了具有蘇州特色的漳絨特色產業。正如《蘇藝春秋》一書中寫道的:“蘇州臨??缃拈_放地理區位,勢必會影響到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心態。從蘇州地域文化衍生與發展的軌跡來看,早在西周末年,隨著泰伯奔吳,它就開始了中原文明和土著文明的結合,春秋戰國時期,又造就了吳越兩地及楚文化間的振蕩、交流與整合,形成多元一體的文化結構。從晉室南渡再到后來的宋室南遷,數番與中原文化的融合,更是強化了其開放的自覺性?!保?]因此,蘇州傳統文化就是一種開放融合的文化。

5000年中國文明史,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累及傳統文化資源。雖然城市工業化進程造成了現代工業生產與歷史文化傳承之間的永恒矛盾,但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精髓在為我們現代人提供精神支柱的同時,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又成為我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資源之一。蘇州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必將會為現代蘇州城市轉型建設中倡揚人文精神、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做出應有貢獻,同時也會成為蘇州服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源泉之一。對于居于蘇州傳統文化資源的服裝創意產業的發展而言,理應將這些資源運用于其服裝文化創意品牌設計,推動其服裝文化企業發展,孵化其服裝文化創意產業園,從而使之走上一條服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民族化道路。(一)依托傳統文化資源優勢,進行服裝文化創意品牌設計服裝品牌文化是服裝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和靈魂,也是服裝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和生命力所在,特別是在當今這樣的一個注重個性消費和文化消費的時代里,品牌文化越來越顯示出它特有的價值。在這里,我們所提出的服裝品牌文化不是孤立的、空泛的概念,而是與服裝企業的品牌內涵、風格和時尚指向融為一體的,也是使人能夠真切感受到的滲透在服裝產品深層的精神特質,這種精神特質雖然是通過企業的各個層面共同體現出來的,但最終還是凸現在產品的造型風格之中,同時又是與消費者的審美取向相協調的。如羅蒙西服的品牌文化,一方面體現出一群被后人尊稱為“紅幫裁縫”的開拓者,用精湛的手藝縫制出中國近代服裝史上第一套西服的真正民族的、地域性的紅幫服裝文化的精神內核,又強化了一種向上的人格化的時尚文化品位。而蘇州服裝文化產業發展必須挖掘蘇州傳統文化特質,并將其發展為文化創意產業品牌。為此,蘇州本土服裝設計師可以從昆曲、刺繡、年畫、園林等蘇州傳統文化中,提取造型元素,與國際化與時尚化的流行文化元素相結合,將蘇州傳統文化那種溫文爾雅、精巧細致等文化品性與現代人的審美風尚相融合,形成活潑鮮亮的全新服裝品牌,讓人只要一看到這樣的服裝品牌,就仿佛看到蘇州文化的影子。(二)依托傳統文化資源優勢,推動服裝文化創意企業發展服裝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仰仗于一系列服裝文化創意企業的崛起。依托傳統文化資源的優勢,可以推動服裝文化企業的發展。文化資源所能發揮的作用,與現實的文化創新能力成正比。擴大對外開放、交流與合作,大膽借鑒國外版權保護機制、市場運作機制和經驗,是文化資源進入企業,被進行可持續開發的重要條件。文化資源以精神內涵為主要存在形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多次開發和重復利用,這就決定了它具有其他資源所沒有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的開發價值。比如,蘇州昆曲歷史悠久,影響全國。而蘇繡的劇裝戲衣行銷全國七十多個劇團,在全國首屈一指。由于戲劇畢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除了一些傳統劇團保留了部分優秀劇目,繼承和創新的不多,因此戲劇逐步讓位于電影、電視等。蘇州劇裝戲具廠一方面依托昆曲產業的發展,繼續為全國劇院劇團戲劇演出提供傳統劇裝戲衣,同時為傳統題材電影、電視劇的拍攝提供戲劇服裝;一方面借助蘇州戲劇服裝制作的精良工藝,與現代審美風尚結合設計新創古代劇裝,為電影、電視劇的拍攝服務。如《紅樓夢》劇中林黛玉與薛寶釵入賈府時,前者身著的繡衣秀麗雅致,后者身著華貴的刺繡服飾,體現了兩者不同的性格與身份;劇中還有賈寶玉身著的不同刺繡服飾,體現其不同場合的身份角色。為此,電影《紅樓夢》服裝榮獲第10屆金雞獎,總導演謝鐵驪親筆題詞給提供該劇服裝的蘇州劇裝戲具廠:“貴廠的精工制作理應分享榮譽,特此敬賀!”[4]蘇州劇裝戲具廠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依托地方戲劇傳統文化、刺繡手工藝及絲綢等資源優勢,在服裝造型、圖案、色彩等方面進行創意設計,不僅為歷史題材電影《楊家將》、《逃出紫禁城》、《鴉片戰爭》、《西施》等以及由張藝謀和世界級指揮大師祖賓塔合作將意大利大型歷史歌劇《圖蘭朵》改編為明代背景的歷史愛情歌劇,提供適合不同角色的創意服飾道具,而且還為無錫唐城、三國城,上海大觀園等旅游景點仿古演出提供所需創意服裝與道具。蘇州是全國著名的“絲綢之府”,以“日出萬綢,衣被天下”聞名海內外,而今在現代時尚服飾的沖擊下,在消費理念及產業環境等因素影響下,傳統絲綢產業逐漸隱退和削弱,絲綢企業的生存空間日益被壓縮?;谔K州絲綢產業及企業發展的現狀,蘇州市于2012年初出臺《蘇州市絲綢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并做出“傳承發展蘇州絲綢產業,塑造蘇州絲綢品牌和形象,重振蘇州絲綢文化的影響力”的戰略部署。有了政策的有力保障,江蘇華佳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蘇州吳江盛澤地區打造了一個國家級工業旅游創意絲博園,包含絲綢研發中心、技術培訓基地、服裝品牌創意設計園等,還開發了全國唯一的從桑蠶、蠶繭生產至絲綢、服裝生產為主線的工業旅游景區,以對蘇州絲綢文化和蠶文化資源進行搶救與開發利用,推動蘇州文化創意企業發展。(三)依托傳統文化資源優勢,促進服裝文化創意園區建設國內學術界尚無服裝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概念的相關界定,社會各界對這一新生事物往往呈現認知上的模糊。所謂服裝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簡單地講,就是服裝文化創意企業及相關服務在空間集中而形成的集聚區。眾多服裝文化創意者及企業相聚集,各種思維相互碰撞,能激發創意靈感,降低制作成本,同時還能獲得規模與品牌效應,吸引政府的注意力,進而形成對服裝文化創意產業有利的扶持環境,為服裝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具有活力的創作基礎。

近年來,蘇州地方政府十分重視發掘地方文化資源,積極建立創意產業園區,進一步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建設。2006年,中國政府與新加坡在蘇州工業園區內舉行了“創意產業園”奠基儀式,它是蘇州工業園區國際科技園的第5期工程,占地面積近40公頃,總投資7億元。這個創意園包括在軟件開發、動漫游戲和集成電路設計等現有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大力引進、培育和扶持的藝術、傳媒、廣告、數碼娛樂、工業設計以及時尚設計等現代創意產業。目前,蘇州還沒有專門的服裝文化創意產業園。對于蘇州來說,發展服裝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有著三點重要意義:一是可以提高蘇州服裝產業的競爭力。由于園區內眾多企業具有產業關聯性,一方面可以資源共享,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這些企業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關系形成了園區企業不斷創新的內在動力。如上海天山路時尚園是一個以服裝產業為主題的都市型工業園區,它集聚了相當多的服裝時尚企業入駐,由于上下游產業鏈配合良好,市場需求增多,吸引了眾多國際時尚品牌入駐,有助于推動上海紡織服裝業從傳統的紡織服裝企業集聚型模式,升級為品牌設計服裝企業集聚型模式。[5]二是有利于將創意市場化。三是可以帶動周邊區域的聯動發展。如前所述,蘇州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文化積淀十分深厚,其燦爛的吳地文化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在華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F代蘇州交通便利,滬寧高速和滬寧高鐵貫穿東西,高杭大運河連接南北,境內河港密布,公路四通八達,這對于實現蘇州城市一體化,提升蘇州在長江三角的區位優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蘇州下轄5個縣個市,經濟發達,紡織服裝業也是如此?;诖?,蘇州應依托其傳統文化資源,盡快建立服裝文化創意產業園,即以服裝產業鏈上的相關創意類企業或工作室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園區的一系列配套服務和優惠政策,為企業提供以傳統文化資源為元素和精神內核的創意激發、品牌孵化、創業扶持、教育培訓、信息交流的空間和平臺。這對于增強蘇州城市綜合競爭力,促進服裝產業結構升級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有著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