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時間:2022-05-24 11:24:15
導語: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員隊伍的建設工作應就地選擇信息點和信息員,不僅方便服務本村農戶,同時便于開展選拔、培訓、組織、管理。泉州市在“世紀之村”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推廣應用中,提出了一套較為科學、規范的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流程和管理體系(見附圖)。信息員提供服務的場所設定為信息點,對信息點的定義是:以行政村為單位,一村設立一個“政務信息點”與一個“商務便民信息點”,滿足村級信息和商務便民的需求。這些信息點必須符合一定的建設標準,即“六個一”標準:一個能夠提供信息服務的固定場所(小賣部、醫療所、茶葉店、合作社等);一套信息網絡設備(電腦+寬帶+電話);一支草根物流配送隊伍(信息員組建兼職/專職的村級配送隊伍);一套可行的運營機制(遵循網絡平臺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和業務流程);一套服務制度(簽署便民信息點加盟協議和服務承諾)。一名兼職或專職的信息人員(懂電腦操作,提交身份證/戶口簿復印件)。為使信息點更好地進行信息傳播,為農戶提供服務的同時獲取經濟效益,其關鍵還在于信息員的經營。因此在信息員的的選拔中,也應有相應的考量:在業務水平方面,選擇文化水平相對較高,有一定電(下轉第129頁)腦操作基礎者;在服務經營水平方面,選擇自身具有較強經商理念,服務本村意識,思想活躍、樂與接受新知識和事物,具有一定的宣傳銷售能力者;在溝通交流方面,選擇善于表達,樂于溝通者;在誠信方面,選擇人際關系佳,在村里口碑較高者。信息員的高素質保障整個信息員隊伍所提供的信息服務的質量,因此不僅從信息員的基本素質入手,更要與時俱進地設立培訓機制和長效的管理機制,才能確保信息員在學習和發展中不掉隊。在培訓上,采用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幫助甄選出的信息員掌握業務知識和軟件操作方法,定期深入農村一線針對信息員碰到的實際困難當場答疑解惑,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為了進一步提高信息員隊伍管理的規范化,明確信息員職責,在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中,還可以協同各級農口部門,統一數據庫標準、統一管理規范、統一信息收集標準、統一考核體系、統一培訓標準、分級建庫和管理。同市、縣級政府主管部門制定信息點考核指標,從信息點的硬件建設、信息員情況以及農村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社區服務開展情況等全方位考核,評選出的優秀信息點給予一定物質獎勵。考核指標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設定:硬件配備:信息員在信息點的相關電子設備的維護情況;信息員綜合素質:對計算機基本操作情況、對網絡平臺的熟悉程度、對群眾服務態度和質量;農村電子政務開展情況:信息員對村情概況、黨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等欄目的信息錄入及時完整性進行考評;農村電子商務開展情況:農家店基本信息、農產品供求信息、農家店實現交易情況;農村社區服務開展情況:網絡平臺中其他模塊的使用,交易額增加及工作創新點等。采用多效并舉、雙管齊下的管理方式,根據信息點考核標準,設置相應的激勵機制和淘汰機制等。在政府引導方面:由政府部門牽頭,將農村信息員納入農村“六大員”中進行管理,并從政府財政按照核定的標準予以發放補貼,作為信息員的電腦維護及電信寬帶費用,為農村信息員的工作提供基本保障。通過政府部門的政策傾斜和協調,鼓勵通訊公司完善農村信息化基礎建設,并為信息員提供優惠的信息資費套餐。農口、科技部門定期對信息員的工作進行考評,鼓勵農村信息化產業的發展。在平臺管理方面:與信息員簽訂工作協議書,明確信息員工作職責、責任要求及獎罰辦法,根據信息員在信息的數量和質量制定合理的績效獎勵細則與和考評辦法,進一步規范信息員的工作職責和激發信息員的工作熱情。適時對信息員隊伍進行充實、更換和調整,確保信息員隊伍的質量。在市場激勵方面:信息員可通過開展農村電子商務農產品供求信息,收取適當的信息費;信息點根據買賣雙方商定的價格抽取一定比例的傭金,或按事先的約定收取一定的交易費作為信息員的收入。由于大多數的信息點設置在營業場所,因此在線上線下“農家店”的經營中不僅增加信息員的收入,而且增加了本店自身的營業額。
農村信息員隊伍的建設成效
信息點的設立具有“敞開式、集農技咨詢、農技推廣、信息服務、經營功能于一體的農技服務場所”的特點[7]。這種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和信息服務相結合的一站式服務模式,通過全方位、平等的交流服務,極大地方便了農民群眾。信息點作為新興的涉農經濟體是農村市場的酵母,正是遵循農業產業化經營要求,在充分尊重農民這一經營主體的基礎上,發揮市場機制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作用,使得農民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能夠使農村的資金、資源得到有效配置。在泉州設立的7034個信息點中,開展農村電子商務進行網上繳費、農產品買賣、家電產品購買等業務的信息點有6012個,線上的月成交金額合計達9600萬元。目前,當地的農村信息員隊伍充分銜接了政府、科技部門、農口單位與農民群眾之間科技知識的傳播,扮演著科技服務中介的角色,大大延伸了科技服務的“觸角”。泉州市現擁有9000余名信息員,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組織帶動農戶學習,讓群眾積極參與到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潮中來,促進當地農副產品城鄉的流通,把農村信息化當成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在他們的輻射帶動下,全市2346個行政村信息化覆蓋率達93%,現已開展陽光工程培訓、農村實用骨干125期,轉移剩余勞動力近萬名。堅持以農民為本,發展和培養來自農民、植根農民、服務農民的農村科技人才隊伍,是泉州市科技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當地市科技部門為充分發揮信息員的作用,增強科技示范帶動效應,增設信息員評選工作。每年從全市163個鄉鎮選出一個優秀信息點及一名優秀信息員,授予優秀榮譽稱號,并給予物質獎勵,進一步推動信息點和信息員在農村科技創業服務工作中的深入開展。
在泉州市的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中,創新性地依托“世紀之村”農村信息化網絡服務平臺進行組織和運營,建立線上線下服務信息網點。其中每家信息點服務5km范圍內的農戶,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在農村收集、信息,并集合農村草根物流進行配送,有效構建農村商業誠信環境,活躍農村市場。信息員在農村信息流通中引導小農戶與大市場全面對接,是解決農村信息化建設“最后一公里”問題的生力軍。借鑒泉州的農村信息化建設經驗,充分發揮農村信息員隊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較快提升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水平,有效推進農村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本文作者:侯晴霏潘阿龍工作單位:福建省派活園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 上一篇:人才隊伍建設的競爭機制研究
- 下一篇:略論山區飲水工程建設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