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校文化建設研究
時間:2022-04-16 09:11:35
導語:立德樹人校文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是我國五千年傳統文化傳承下來的教學精髓。我國大力主張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目標問題,并進一步推動教育科學發展的方向。高職院校在自身建設和發展過程中,要將德育工作視為校園文化塑造的核心工作,并結合院校特點,打造院校特色德育品牌文化,實現“立德樹人”這一首要目標。高職院校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應該完善頂層設計,制定總體規劃;壯大教師隊伍,教書育人并行;落實“三全育人”,打造文化品牌;經典文化滲透,建設文化環境,為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工作做出最大的貢獻。
關鍵詞:高職教育;教學管理;立德樹人;文化建設
“教育”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文化一直關注的焦點,我們從小到大聽到的“為人師表”,就是教育這一隱性功能的重要表達方式。然而,隨著當今市場經濟和科技能量的快速發展,教育已經被賦予了諸多的功利主義傾向,導致這種隱藏的教育功能已經被很多人刻意地忽視了。因此,探討教師如何牢記“立德樹人”的崇高使命,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促進教育的科學、穩定、可持續發展,這是時代給予教育工作者的長期的、不可動搖的任務。其中,加強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是實現這一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
一、高職院校加強文化建設的目的意義
1.加強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提升綜合辦學水平。在高職院校的教育發展初期,人們通常會將重點放在對院校的教育硬件設施建設和教師的任職資格建設工作層面上,并且,對于院校的教學管理也只是為師生制定一些一般行為規范,片面注重校園硬件設施建設,忽略了校園軟件環境營造等長遠的規劃及目標信念。這樣的辦學理念只是以培養“技工”為目的的“技?!保焕谠盒5陌l展。在硬件設施完善之后,高職院校的建設就應轉移到圍繞學校管理、學校精神等要素的文化環境的培育塑造層面。一所好的大學必然有與其職能使命相對應的辦學理念和文化品格,如此才能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畢業生。當前思維高職院校正面臨著嚴峻的競爭與發展形勢,其中,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在今后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通過改進文化生態學,明確文化發展目標,逐步消除當前較高職業文化建設的誤解,明確文化開發的戰略選擇,提高職業教育質量,逐步推進從教學硬件管理、系統管理、專業管理轉移到更高層次的文化管理層次,最終形成高職院校獨特的辦學價值、品牌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拓展對大學生的針對性培訓路徑,重建適合院校自身發展的文化體系結構。2.加強高等職業院校文化建設管理工作,幫助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與普通本科及其他專注于學術研究的高校有一些差別,高等職業院校注重于培養大學生的實用工作技能,其教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和后勤、崗位性特性。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科理論與實踐專業素質,對參加工作之后具備的基本職業道德與素養非常重要。院校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健全、意識形態構成和道德性格著重培養,還要保證讓學生在離開學校走入社會之后,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管理工作對輔助大學生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院校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重點,豐富學生的文化教育意義,改善學生的文化愛好,逐步幫助他們樹立職業生涯的崗位意識和價值追求;讓他們高度明確更高層次的職業規劃工作,盡快適應行業定位,形成專業人士認同、道德規范和道德規范,最終成為能力和道德相得益彰的社會高品質專業技術人才。
二、“立德樹人”導向下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對策及建議
1.完善頂層設計,制訂總體規劃。高職院校把工作重點更多放在專業建設、招生就業等方面。院校文化建設目標戰略不清晰,力量投入和資源傾斜也不夠,更缺乏統一全面的協調規劃;或者側重于硬件建設和學生活動,或者滿足于板報櫥窗這些初級的宣傳手段,沒有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也沒有營造“人人齊參與”的環境氛圍。環境塑造人,文化培育人,高職院校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就要培育與之相適應的文化。高職院校領導層應高瞻遠矚,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總體和長遠規劃。在辦學過程中,要明晰院校的定位與任務,了解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趨勢,明確人才培養的行業領域和專業方向,圍繞行業和專業對人才培養的技能和素質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的素質目標、德育方向,從而確立院校文化建設的頂層核心。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具體到各二級或三級的院系、系室必須緊貼學院核心文化,必須以頂層文化建設為引領。2.壯大教師隊伍,教書育人并行。在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每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都要樹立“傳授技能知識只是教學的一個方面,傳授道德素養更重要”的觀念;認識到教學工作要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與教學工作交織,不能割裂知識學習與德育學習的聯系。無論是教學崗位教師還是管理崗位教師,都要擺脫“為了教學而教學,為了管理而管理”的理念,把管理的目的放在提升學生素養上,把更大的師資力量放在學生的品德建設上。讓教師更多地走進學生的生活與工作,而不僅是在課堂上灌輸知識與苦口婆心地教導,要積極探索融入式、交互式的教學管理方法理念?!傲⒌聵淙恕钡闹攸c在于教師,只有具有高尚道德,卓越教學技能和擁有廣闊胸懷的大愛之人,才能真正收獲“立德樹人”的光榮稱號。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作為“立德樹人”的中堅力量,為現代教育發展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面,培養一支才德兼備的綜合型人才。3.落實“三全育人”,打造文化品牌。高職院校文化建設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形成的,也不是僅靠學院領導和教職工一己之力就可以建成的,必須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要積極統籌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用人單位等各方力量,上下配套聯動,人人參與,調動各方積極性,營造良好氛圍,建立健全工作長效機制,將德育文化熏陶和文化滲透貫徹在育人的各個環節、各個領域;推動德育工作的縱向貫通和橫向聯通,切實落實“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職院校文化建設過程中,要積極探索提煉與本院校辦學專業和特色密切相關的院校文化理念,凝聚“院訓”“院魂”,樹立“文化建校、文化育人”的辦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與制度建設,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文化建設提升高職院校的育人氛圍、辦學實力和學校文化品格,提升學院的辦學水平。高職院校要善于積累自身德育工作的成功經驗,并對經驗進行積淀、提煉和總結,深入挖掘學風、教風,與區域經濟發展相融合,與城市發展相融合,與產業發展相融合,打造屬于自己“專利”的校園德育文化品牌,并發揮其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4.經典文化滲透,建設文化環境。高校是文化傳播和交流、實現資源和資訊共享的主要平臺,它不僅承載著為國家培養人才的任務,更是弘揚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的主陣地。傳統經典文化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手段之一,越來越被當代大學生所認知并學習使用,已然成為當今校園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首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很多民族志士都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重,這種樸素的愛國主義精神已經滲透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成長為全民的行為準則與價值觀念。恰恰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存在,才錘煉出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與向心力。高校應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令其能夠發憤圖強,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其次,作為哲學領域中的重要內容,“和”所指的是對立面的統一。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以和為貴的傳統?!昂汀北灰暈槭挛锼軌驌碛械淖罴褷顟B,“和”亦是人們處世的最基本原則。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外來思想文化進入中國,民族形勢較以往更加復雜,培養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已經成為高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和諧”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幫助高校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民族精神,為該方面的教學實踐工作提供有效的路徑。最后,一直以來,“天行健,自強不息;地勢坤,厚德載物”都是中華民族不斷進取的精神源泉,這是中華民族能夠屹立于東方的重要精神支柱。在近代,無數志士為了民族利益而犧牲寶貴的生命,他們奮力抗爭、拼搏,用血肉之軀踐行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每當中華民族遭遇困難的時候,民族凝聚力都能夠充分展現出來,這就是中國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通過這些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滲透,一方面能夠培養大學生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一方面能夠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品質,為高校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源。
三、結束語
學校的特色文化體現于學校的辦學思想體系、環境建設和活動引領中,在其中融入“立德樹人”,便可全面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也是新形勢下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各高職院校應自覺把德育建設放在院校建設的核心目標中,體現在院校建設的規劃思路和行動戰略中,以加強學院文化建設為設計藍圖,以培養新時代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導向,久久為功,共同發力。這樣,才能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效益,更好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陳樾.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
[2]郎靜,劉春華.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J].科技資訊,2019
[3]黃澌.文化自信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職業,2019
[4]萬文慧,武雯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19
[5]楊忠寶,徐方修.核心價值觀引領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意義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9
[6]王睿.高職院校管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初探[J].商情,2019
[7]唐曉,喬玉威.基于體育育人觀念下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
作者:戎靜 單位:安徽省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系
- 上一篇: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管理研究
- 下一篇:景德鎮陶瓷數字化保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