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內部質量文化建設研究
時間:2022-06-30 10:58:41
導語:高校內部質量文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校內涵式發展的要求下,伴隨著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評估的推動,高校越來越重視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但很多高校的質量保障體系呈現“外源性”特征,更注重技術和行政手段的運用,質量文化作為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卻未被給與足夠的重視。分析質量文化缺失的原因,從精神層面、制度層面、物質層面、行為層面探尋構建高校質量文化路徑和方法,培育特色質量文化,構建既有精準“技術”評估,又有文化質量內涵的綜合質量保障體系,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質量文化;質量保障體系;內涵式發展;評估
隨著我國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推進,各種教育質量問題不斷呈現,教育部門為了回應社會對高校的關注,也為了掌握和提高高校的辦學水平,推出系列本科教學評估工作,促使高校建立和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高校在內涵式發展的推動下,也越來越重視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目前各高校對教育部門主管的各種外部質量保障活動都能給予足夠的重視,但對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卻都處于起步階段,且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質量監控與保障的制度約束與技術層面上,還未過多考慮作為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靈魂質量文化的建設。本文從質量文化建設入手,以期提出促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有益建議。
一、高校質量文化內涵
質量一詞最早起源于工商界,在商品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商家越來越注意到低價競爭戰略已難以滿足顧客的需求,顧客更加重視商品的質量和服務質量,企業紛紛開始關注企業質量文化,國際質量機構也開始質量文化的研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質量文化的內涵,質量文化是一種管理文化,也是一種組織文化,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促進人們思想溝通,從而產生質量目標、質量觀念、質量行為規范的“認同感”,這一理解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質量文化可以分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層面。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完善,國家賦予高等教育越來越重的責任,高校也開始關注和重視質量建設問題,紛紛開始著手構建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在企業發展中有重要影響的質量文化問題也開始被引入到高校中來,但高校的質量文化不等同于企業的質量文化,不能簡單照搬照抄企業質量文化的做法。高校的質量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也不會一蹴而就,需要各高校根據本校自身特點,不斷探索和挖掘,尋找適合學校發展的特色質量文化。
二、高校質量文化分析
很多高校為了響應教育部的政策要求,成立了質量文化建設部門,出臺了系列質量文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但學校的質量文化建設部門多由質控辦、校辦等人員兼任。高校是文化傳承之所,傳承的是專業知識,傳承學校的特色文化。學校的特色文化應該是多年積累、沉淀的精華,能讓教職員工欣賞、自覺遵守,能夠指引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指引人生的方向。這樣的質量文化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且質量文化的建設是個動態過程,是高校一直要做的工作。國家為了保證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出臺了各種教學質量監控手段,如合格評估、審核評估、工程認證等,高校對此類評估也給予了足夠重視,這些外部質量監控與保障手段要求高校必須滿足國家辦學的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高校的人才培養方向和質量。但這些都是外在因素,內因如果不起作用,高校只能是被動前行。教育部的合格評估中明確提出各高校要逐步完善內部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要發揮各高校自身的重要作用,各高校紛紛成立質量監控組織、頒布質量監控規章制度、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工作開展質量監控工作,將質量監控與保障工作開展的更加細致、監控的更加全方位,不能忽視質量文化這個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要素。
三、質量文化與質量保障體系關系分析
(一)質量文化是質量保障體系的靈魂。高校質量文化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過程起著主導作用,它能夠凝聚師生的精神力量,激發潛力,約束行為,將教職員工的職業理想、價值觀念同學校放在一個方向上,將學校的質量目標、質量方針及政策內化為自覺的質量意識和追求,最終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和習慣,這時的質量保障體系才是一個真正完善、健全的質量保障體系。(二)質量文化是質量保障體系的軟約束。在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過程中,紛紛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更多的是使用制度約束手段,如學評教、同行評教、督導評教等,要求教職員工必須滿足、達到某些要求,如不能達到則要承擔一定的懲罰后果,此種約束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教學質量,約束教職工行為,但不能忽視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師這類人群的特性。教師屬于高智商、高知識人群,多年的文化知識積累使得他們比一般人更具敏感性,更希望得到尊重和發揮自身最大價值,所以對待教師,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要使他們從心理、從意識上樹立質量意識,認可學校的質量文化觀,使他們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三)質量文化與質量保障體系相輔相成。高校的質量文化是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要素,能保證和促進質量保障體系發揮作用,質量保障體系反過來也能鑄就質量文化,成為質量文化的特色,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四、培育質量文化路徑探析
(一)精神層面探析。高校精神層面的質量文化是辦學宗旨、辦學特色、辦學理念、管理模式、質量標準的全面體現。精神層面的質量文化各高校應結合本校特點,培育高校精神文化首先要從高校領導層入手,高層領導的意識和行為在學校具有導向作用,所以要首先建立高校領導的質量文化意識、質量價值觀。其次,要提高學校執行層的質量文化內涵理解程度,在貫徹和執行質量方針時,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掌握預測、控制、化解質量危機的防范和措施,提高處理教育質量危機的能力。最后要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向廣大師生員工宣傳學校的質量文化理念、滲透質量文化內涵,通過激勵、引導、規范、約束等手段,不斷強化教職員工的質量意識,增強他們提高教學質量責任感和榮譽感。形成全校統一的質量價值觀,促成人人關心質量、時時重視質量、處處體現質量的文化氛圍(二)制度層面探析。學校的規章制度是學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硬性約束,也是目前高校質量監控的重要、常用手段。如果能讓教職員工參與規章制度的制定,充分理解制度的內涵,那么教職員工就不會這些制度有抵觸感,當規章制度的內涵被廣大教職員工從內心接受,自覺遵守至成為一種習慣,甚至主動為規章制度的不斷完善提出建議時,規章制度就升華為自覺約束行為的制度文化。高校在進行制度文化建設時,應根據本校自身特點制定,一是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應體現本校的質量價值觀,二是各項規章制度的制定應本著人本主義精神,弱化硬性管理和行政手段,三是要有動態調整的機制,要根據環境變化、學校所處狀態適時調整規章制度,四是規章制度的制定要有預測性,要從長遠上著眼于國家和地方經濟需求,本著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原則,科學制定本校的質量文化方針和政策。(三)物質層面探析。物質文化是高校質量文化的基礎和保障,也是高校質量文化的外在、直觀的表現形式,包括學校的校園環境、基礎設施、整體規劃、建筑物風格、校標?;盏?。高校的物質文化建設既要體現文化傳承之所的嚴謹美,也要傳達各高校的特色美,物質文化建設在滿足學生學習、教師工作的實用要求外,還應蘊含和傳達人文關懷的文化底蘊。優質的物質文化不僅是優質教學的基本保障,更能讓師生身心愉悅,使師生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更強。(四)行為層面探析。行為文化是質量意識在教職員工行為上的體現,是學校質量保障體系的結果,也是高校質量文化建設的成果表現。教職員工的行為可以分為硬性約束下的行為和自覺行為,硬性約束下的行為通常是行政管理、硬性手段下的產物,而自覺行為則是教職員工內心的行動,高校要做的就是通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件建設激發教職工的自覺行為文化,教職工的質量文化行為會促進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形成一個不斷提高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朱永江.質量文化: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靈魂[J].現代教育科學,2012(4):98-100.
[2]郝美玲.質量文化視角下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
[3]高文利.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中的質量文化建設[J].綏化學院學報,2016(9):131-132.
[4]承小賢,潘東良.診改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質量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決策探索,2018(24).
[5]劉強.論我國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價值理念與行為模式的重構[J].江蘇高教,2018(2).
[6]齊春微.基于PDCA的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及運行研究[J].對外經貿,2019(6).
[7]劉志堅,吳瓊.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對外經貿,2019(8).
作者:齊春微 單位:吉林建筑科技學院
- 上一篇:中國風格鋼琴作品民族文化傳承探究
- 下一篇:醫院文化建設實踐與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