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文化與校園文化耦合與優勢
時間:2022-03-27 10:16:45
導語:院士文化與校園文化耦合與優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的校園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健康向上的價值理念、良好的道德素養和專業的文化修養,成為培育大學生積極向上精神品質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在校園的四年之中,耳融目染的都會受到校園文化的熏陶,對其思想認識、道德觀念、能力素質等的提升有明顯作用,因而高校校園文化現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但是,地方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卻有著特色不明顯、文化主題不明確,文化內涵不豐富等問題,這嚴重制約著地方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和“以文化人”功效的發揮。實踐證明,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納入“院士文化”,可以豐富地方高校校園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助推地方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建設,幫助高校堅守本體功能和文化屬性,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新路徑。
一、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
高校的校園文化指的是大學生、高校教師、高校管理者在校創造的高校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是學校在發展過程中積淀下來的軟實力,是學校師生們長期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道德觀念、行為規則等。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重要的基石,具體包含學校的建筑物、校園內外環境、科學研究場所、整個校園的建設和布局等,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制度文化是高校在組織運行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歷史傳統、約定俗成的禮儀形式和高校的規章制度等,它已經成為維系學校正常秩序不可忽視的保障機制。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最高層次的內容,它主要包括校園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綜合反映。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形成高校校園文化的同心圓結構。
二、院士文化的內涵
院士普遍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擁有深厚廣博的文化底蘊。第一,對待工作,對待人文主義傾向比較明顯,展現了較高的文化素養;第二,院士是國內學術水平頂尖的科學家,不論是學習、科研都滲透了現代科學的精神氣質,受不斷創新的科學精神熏陶。院士們以科學精神作為科研工作的基礎;又以人文精神指引科學精神,使之有了動力,科學的方向和目標。其中由中科院學部聯合辦公室、東南大學以及安徽教育出版社共同協商、組織、編寫的《院士思維》一書講述了幾百位院士的生平和故事,為我們了解院士精神提供了一定的思路。院士是當代中國最優秀的科學技術專家,他們所體現的精神情操包含以下特點:(一)院士普遍有著強烈的愛國熱情。院士尤其是老一輩院士往往將自身命運發展與祖國繁榮富強的目標相結合,報效祖國是老一輩院士開展科學研究強大精神動力,并以此轉換成為我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動目標。院士們將學科前沿與我國社會需要緊密關聯,研究出最先進的成果投入社會建設,并將科學技術上升至學科前沿,開辟了中國特色的科技發展道路。院士們能夠很好地把與國際接軌和中國特色很好地結合起來。(二)超前的科研視野和嚴謹的研究態度院士們往往有著超脫歷史、超越未來的眼光,更加開闊的學術視野,能夠從全球利益角度出發審視自身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果斷地把握科學研究的目標和發展趨勢,這展現出院士們超前的科研視野和水平和嚴謹的科研態度。(三)重視在科研工作中的組織和協調工作。或許是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院士們強調科研要遵循嚴于律己、寬厚待人,事實數據要遵循從客觀事實出發,堅持有理有據的原則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對于有異議的觀點堅持采用婉轉的方式進行說服,準確把握科學研究的大方向,更好地開展科研工作。這種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精神面貌要順延至同事或上下級關系之中,并貫穿于整個科學發展的全過程。(四)重視弘揚中國傳統美德。科研工作總是枯燥乏味的,院士們戰斗在科研工作的一線,需要靈活運用有限的資源將其轉化為推進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因此長期的艱苦奮斗成為常態,展現著中華民族的奮斗精神;同時院士們在承擔專業技術課程時,普遍把德育置于教學工作的首位。
三、院士文化和高校校園文化的耦合
在高校文化的建設過程中,通過弘揚院士文化進一步提高高校文化的育人作用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耦合作用。只有搞清楚了院士文化和高校文化的耦合性,院士文化在高校的運用才有實踐的基礎和理論依據。(一)院士文化的服務對象與高校文化的建設主體相耦合。院士文化雖然主要是由院士個人所展現的精神情操構成,但是其對于高校中各個部門和對象的影響是深遠的,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院士文化的服務對象包括學生,教師和管理者。“院士文化”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很容易被大學生采納、接受和認同。(二)院士文化的傳承性和先進性與高校文化建設價值取向相耦合。院士作為國內頂尖的知識分子,擁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這體現了院士文化的優良傳承性,同時院士代表著國內最先進的科研領域和尖端學術水平,這又體現了院士文化的先進性。而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本質上是樹立一種價值追求,同時進行相應的價值創造。這能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院士文化所表現出來的崇尚優良傳統美德,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優良的道德情操;院士代表國內最頂尖的科學技術水平,能引導大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技術人才。以此可以看出院士文化的傳承性和先進性與高校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相耦合。(三)院士文化的科學性和人文性與高校文化建設的全面性相耦合。院士作為杰出的科學家,在其學習和科研過程中無不體現著科學的嚴謹性,敢于思考,敢于實踐。敢于從微小的現象中發掘事物發展變化的原理和規律,這體現了院士文化的科學性;同時院士在科研工作中又有濃厚的人文主義傾向。多數院士研究方向遵從自己的興趣,同時將自己的興趣與國家發展命脈相結合,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在工作中又強調人文關懷,培養學生,尊重學生個人發展的意愿。此科學性和人文性的結合,正契合高校文化建設全面性的要求。合格的大學生既要有高超的科學素養,又要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
四、院士文化在地方高校文化建設中的意義與優勢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于20世紀中期。經歷長時間的不懈努力、積極地探索和發展,在理論或實踐領域都獲得顯著的成績。但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當前校園文化建設依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急需解決。以此來深化校園文化教育實效性和助力地方高校文化建設品質的提升。推廣院士文化的優勢如下:(一)豐富了地方高校校園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地方高校文化建設往往會遇到瓶頸期,加之建校歷史較短,很難有濃厚的文化底蘊。這使得高校校園文化內部發展產生困境。高校文化建設自身空泛化、單一化、同質化、大眾化的現象嚴重。這一現象主要原因就是高校校園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單一。而已院士文化為基礎的各類文化載體也鮮有所見。因此,以院士文化為方向,探索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可以很好的豐富高校校園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二)助推地方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建設高校的文化品牌是高校的名片,是高校育人方式的優勢和特點的展示,活用“院士文化”有助于高校打造出優質、特色、包容、創新的高校文化。一方面,“院士文化”展現著該所高校良好的教育教學資源。以院士為首的科研教學資源,代表的是國內甚至是國際上最頂尖的教學和科研水平,以此對內產生良好效應,引導學生學習創新和包容。(三)有助于高校堅守本體功能和文化屬性。高校文化建設也有外部的發展困境,由于各類社會思潮的涌入加上互聯網文化的影響,高校文化建設容易收到非主流文化的沖擊。弘揚“院士文化”有助于高校堅守本體功能和文化屬性。院士文化有助于高校把握住“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歷史本體功能。這有利于引導大學生習保持學習、探究的優良院士傳統。此外,面對著高校內部和外部的壓力,高校如何堅守獨立、自主與批判精神。這是高校文化的本質屬性。院士文化蘊含著文化屬性。因此,高校要弘揚“院士文化”,引導高校學術型群體在科研中,永遠堅守靜謐、恬適的心態,保持嚴謹、安靜的治學態度,避免高校文化屬性被外界因素所左右。高校要發揮院士文化的作用,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素養,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理想信念,加強校園的文化建設是全國各個高校的必然選擇。因此,院士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也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在社會實踐中不斷交融、反饋、升華。
參考文獻:
[1]戴恒艷.淺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11):16-16.
[2]侯長林.高校校園文化的理論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3(23):23-25.
[3]呂乃基.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合璧———初讀《院士思維》[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8,14(6):66-67+72.
[4]路甬祥.繼往開來,為建設國家科學思想庫而努力奮斗———在中國科學院第十次院士大會上的工作報告[J].科學新聞,2000(22).
[5]陳希,何進.新準則新高度新發展———對新版《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的解讀與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5(8):14-15.
[6]李偉光.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弘揚院士精神[J].學理論,2011(18):201-202.
[7]夏小書.高校文化建設的實施困境及其轉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0(7):23-26.
[8]侯長林.論高校校園文化起源與變遷[J].學術探索,2012(7):101-105.
作者:鄧劍剛 石杭科 單位: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