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進社區融合機制研究

時間:2022-02-25 11:49:34

導語:校園文化進社區融合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文化進社區融合機制研究

【摘要】校園文化進社區活動是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校園文化繁榮的舉措,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道德規范的總和,毋庸置疑,它對于所學校來說,是要傳承下去,并且要具有較強的滲透力。校園文化建設期是從兩方面進行校園文化的進一步推廣,一方面是在社區將校園文化進行普及,另一方面則是借此機會讓校內大學生將學校的校園文化進行體現,在較為廣泛的區域進行校園文化的推廣雖然可以使得雙方受益也就實現了文化與資源的互惠互利,除此之外也可以盡量使該活動促進社區文化的挖掘。基于此,本文將對校園文化進社區活動的融合機制進行探討,并對于其意義成果和實際途徑進行相應闡述,以供相關人士交流借鑒。

【關鍵詞】校園文化;大學生;社區

校園文化是在學校宏觀層面對大學生進行引導的文化氛圍,它是一種在不知不覺中對大學生進行影響和教育的手段。除此之外體現著高尚和智慧的校園文化對于大學生的三觀培養是有較強的激勵作用的,并且在實際層面上來說,校園文化是體現在整個學校中的,不但是包括在精神建設上,還要在物質和制度的建設中相應進行體現,最終樹立起一個較為形象的校園文化氛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校園文化進社區活動時,由于時間緊迫和學生經驗不足,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社區人群觀念滯后;投入不足,渠道單一;機制不全,缺乏保障等問題。高校的校園文化進社區在很大程度上是響應號召,尤其是黨的十八大要明確要求建設新時代文化,而社區文化作為其重點目標,也是在進行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方略中的重點,必須要以此為基礎進行小康社會全面建設,那么毋庸置疑,社區文化的發展將對社區的建設造成影響,會對黨的所要求建設方略起到阻礙作用。那么也就闡明了高校校園文化進社區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促進社區文化發展的建設,因此該活動的舉辦對于我國政策來說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一、校園文化進社區的意義

文化是一種情懷,是一種影響。歷來對于改革或者變更觀念都是由文化和理念先行而其他領域緊隨其后,這是歷史的必然性,也是科學理念發展的必然性,然后由此而起逐漸滲入到教育、文體、法律等等,也就是國家所提倡的“七進校園”做涵蓋的方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其次也為大學生提供學以致用的平臺,并且在此基礎之上努力挖掘社區文化,實現高校和社區文化資源的互惠共享,其主要意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對于大學生來說有利于三觀形成實際體驗。從校園文化本身來說,它主要是從宏觀層面上實現對大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培養,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讓大學生在走上社會的過渡階段形成自己所獨有的、正面的、樂觀的三觀,它主要是一種學校氛圍的體現和凝練,那么相應的它也對學生有著激勵和鞭策的作用。因此將校園文化帶入社區進行對接活動,首先來說就是讓大學生檢驗自己三觀的最好機會,讓學生有一個可以學以致用的平臺,而對于學校來說也是借助高校大學生間接對社會進行服務的能力體現,有利于提高學校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除此之外對于專業相關的學生來說則是最好的專業能力鍛煉機會。2.有利于市民共享文化成果。將校園文化推進社區實現對接活動,毋庸置疑是滿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對提高自己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得到進一步的滿足,并且盡量的提高人民的精神層次,以達到社會社區和諧的目的。除此之外,該活動對于城市建設和社會建設都有重要意義,將校園文化帶進社區,就可以實現學校教育價值的最大化,建立了學校、社會(社區)和家庭三方面的教育文化體系網絡,最終通過學校,雖然文化促進整個社會文化氛圍,進行良好的發展。3.對于高校發揮服務和影響社會的功能有所助益。在國家政策上對于高校,有著一定程度上服務社會的要求,而一般來說,大多數情況都是高校為社會進行人才的培養,而實行校園文化與社區文化相對接的活動,則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校直接服務社會,并且通過上方進行分析之后可以發現,并不是由高校直接進行文化輸出,而是相應的培養學生,這也就達到了多方共贏的目,真正豐富了該活動的內涵與價值,促進高校服務社會的深度和廣度。值得一提的是,毋庸置疑該種活動可以提高大學生對于社會服務的責任心,使得今后在進行工作時可以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二、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區的實踐活動

1.演藝和作品進社區。在作品演繹中體現文化是較為常用的方法,而除了對內容的選取之外,還要注意對于時間的選取,由于節目的表演是完整的,所以一般建議在傳統節日、重大活動乃至于周末假期進行,在此時段人流量較大而且不會影響到居民工作。那么在此同時,也讓與舉辦活動專業相關的大學生進行參與,使得他們具有學以致用的機會。2.講座、培訓和圖書進社區。那么除了表演之外也可以進行一些各專業的講座和培訓,前者主要是為一些思想較為先進的小區居民所準備的,可以在音樂,美術,心理等各個層面進行演講,而培訓則是為一些中小學生所進行的,主要的培訓內容就是與高校文化相關的層面,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其眼界。那么圖書建設區則是將高效豐富的館藏圖書引入社區,豐富社區文化書籍。3.醫療和網絡進社區。而如果與醫學專業相關的學校則可以更為實際的為小區居民的身體健康作為保障,可以定期開展相關的醫學講座和義診活動,在健康方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隨著目前電子信息技術在社會上的應用,進行網絡建設以分享和推動高校文化發展是有必要的,這也可以由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學以致用,并且從目前來說這是最為便捷、且成本較低的高校社區校園文化對接手段。

三、校園文化進社區活動的融合機制

要對校園文化進社區的融合機制進行詳細分析,就首先要對雙方各層進行拆分理解。高校是整個活動進行的主動方,那么在高校中進行活動舉辦的校團委就需要首先與社區聯系,與社區進行及時而有效的溝通以了解目前社區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在詳細分析之后,則可以針對該社區進行相關活動的組織,在實際情況下,可以借助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來進行活動的完成。那么總的來說則是要首先由校團委進行社區實際情況的信息收集,并對活動進行預設,其次則是向校內公布活動信息并進行人員的招募,在各專業的學生進行響應之后,則可以進行排練和活動設計。最后在活動完結之后,聯合社區工作人員對該活動進行檔案留存記錄,并相應的進行總結。在首次活動結束以后則要求校團委工作人員與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及時的聯系,使得該活動長期而穩定的進行。此外對于社區社會來說是一個被動吸納校園文化的過程,而毋庸置疑社區作為社會的構成部分,也是有著各式各樣的事件和情況發生的地點,而高校在校學生的素質教育方式十分單一。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必須將教育延伸到學校之外,促進各文化區域的融合、互動,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大學生。高校也可以在此活動之際,通過各種形式和組織進行不同的宣傳教育,為建設社會新時代文化打下基礎,此外也相應的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加強學生對于自身素養的把握和信念。那么除此之外所需要注意的是上文中所提及,每個高校、每個地區都具有其獨特的文化,這也就意味著在融合機制進行的過程中也要求文化的融合。毋庸置疑的是,這也同時是幫助大學生和當地居民對該類建筑最后的歷史進行深入了解的機會,而歷史往往承載著文化,通過對歷史進行了解和分析,自然而然的也可以對其中所蘊含的文化進行把握,這也是校園文化進社區的重要意義之一,就是通過該活動對社區文化進行挖掘。

四、結論

毋庸置疑,目前國家政策對于群眾文化的建設較為重視,如何進行群眾文化水平的提升已完成國家戰略和目標成為了目前的重點問題,而高校校園文化進社區的活動則正好是一個契機,完全可以由年輕大學生所形成的高校校園文化氛圍創新的對社區文化進行帶動,進而帶動群眾文化。并且從實際層面來看,該活動不僅實現了對社區文化進行帶動的目標,而且還為大學生提供了檢驗自身精神素養和技術能力的平臺,這樣的活動是多方面獲利的,也是國家在戰略提出之后最希望被響應的。

【參考文獻】

[1]鐘圓.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湘潭大學,2014.

[2]包國慶.社區教育的建制與發展模式[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3-8+16.

[3]柏燕,許魯州.高校在社區教育中的參與作用[J].蒙自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1-3.

[4]長沙市明德中學開展“校園文化進社區活動”[J].基礎教育參考,2013:80.

作者:孫君镕 陳冬林 單位:1.湖南農業大學 2.中南林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