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念式物理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23 06:07:00

導語:懸念式物理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懸念式物理教學論文

一、什么是懸念式教學法

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每一集的結尾,導演都會巧妙地設計一個言而未盡、扣人心弦的懸念,使觀眾看后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即將發生而還未發生的事情。不斷地誘發觀眾的愛好,使觀眾余興未了。“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這是舊章回小說作者們常用的懸念法。與此相類似,在物理教學中若教師能精心設計懸念,必定也能觸發學生的學習情緒,使教學過程成為渴求知識,不斷探索,勇于進取的意向動力,并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懸念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一些引人入勝的疑問,讓學生去思考、研究,然后師生再共同討論、解決。通過不斷地設疑、解疑的鏈式教學,可以啟迪學生的心靈,點燃聰明的火花,使他們產生濃厚、持久、穩定的學習愛好。懸疑式教學法實際上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

懸念式教學法大致包括三個階段:

1、懸念的誘發。教師圍繞課題設疑,使學生產生懸念;

2、懸念的初步解決,卻出乎意料之外,激發學生的愛好和欲望;

3、懸念的徹底解決,使學生學到新知識,或對學過的知識加深鞏固。

在懸念式教學法的三個階段中,第三個階段與一般的教學法無多大差別,這是教學目的的實現階段。懸念式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法不同之處在于前者多了第一、第二階段的兩個過程,若設疑得當,則會使學生意識到懸念的初步解決確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合乎情理之中,大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我縣目前初中教學仍推行“目標教學法”,但不少新教師生搬硬套,一節課開始便認定目標,過早告訴學生問題的結論,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愛好和探究激情,課堂效益大打折扣。若能結合懸念式教學,在第三階段后再推出目標,豈不兩全其美?

下面以本人在教學中的兩個實例例,談談懸念式教學法的三個階段。

1、關于實際功率與額定功率

教師出示兩個燈泡,一個“220V、40W”,另一個“220V、100W”,問:將這兩個燈泡接在教室的插座上,哪個燈泡更亮?學生討論后,大多會認為“220V、100W”的燈泡會更亮。教師提出是不是100W的燈泡一定比40W的更亮呢?----懸念誘發。接著教師將兩個燈泡并聯接入電路,實驗結果與學生的答案果然一樣,學生們正為自己的判定正確而興奮,教師再將兩個燈泡串聯接入電路,再請學生觀察哪個燈泡更亮,實驗結果出乎意外!----懸念的初步解決。隨后教師深入分析、講解(學生一定會認真聽),學生會很快明白第一次實驗(并聯)為什么合乎情理,而第二次實驗(串聯)又為什么出乎意外----懸念徹底解決。

2、關于浮力計算中液面升降問題(連環懸念)

懸念問題一:一塊冰漂浮在盛水的燒杯中,若一段時間后,冰塊熔化,燒杯中的水面是升還是降?

懸念問題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洋上的冰山會逐漸消失。問:太平洋上的冰山熔化,會使太平洋水面上升還是下降?

懸念問題三:若問題一中的冰塊里有一顆鐵釘,冰塊熔化后,鐵釘落入杯中,水面是升還是降?

總之,通過懸念式教學,學生既學得輕松愉快,又對所學的知識理解得更深刻。

二、懸念式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1、要反復鉆研教材,找出知識點之間的縱橫關系及微妙聯系,這是巧設懸念的基礎。

2、要不斷搜集能誘發懸念的材料。誘發懸念的材料決定了誘發的方式,通常可利用有趣的實驗、關聯的題組、希奇的現象、物理學史實、日常生活實例、趣聞等進行誘發。

3、要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及常見的思維障礙、思維方式。抓住青少年好奇心強、求知心切的特點,不斷地變換問法,讓學生不輕易猜到答案,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4、要精心設計懸念的全過程。因為縣念給后續以先聲奪人的良好開頭,而良好的開頭只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另一半要求教師加強新課的教學設計和組織,才能保持整個教學過程的啟發性和解決懸念的連續性。

懸念式教學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三個階段,也可在一節課完成后設置新知懸念。如學了電能生磁,那么磁能不能生電呢----請聽下回分解(當然也不一定是下節課)公務員之家

總之,物理學是一門理論程度高、實際性強的學科,它和生產生活聯系密切。采用懸念式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愛好,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探究并獲得知識,并從中培養了他們的能力,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是提高課堂效益的一種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