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提升論文3篇

時間:2022-07-14 03:56:21

導語:初中物理教學提升論文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物理教學提升論文3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育質量提升

一、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物理現象在生活中處處都有體現.教學過程中加入對于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使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更加貼近生活,學生的感觸就會更深.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自覺主動的發掘身邊的物理現象,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還使學生在這過程中培養了觀察與發現的意識與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發現與觀察社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的時候教師注意對學生提出一些基本的問題,使學生在觀察的時候有目的性.提高這種發現的效率,引導學生從正確的度度進行觀察.

二、分組展開討論,實踐檢驗真理

物理學科是研究科學的基礎性學科.是實驗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之一.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學生動手實驗,同時也需要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生不能僅僅只聽教師在課堂上講,還應當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動腦筋,進行體悟學習.只有這樣,對于自己學習的知識才能記得牢固.才能更加有效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除此之外,在對于物理學習的過程中還應當努力促成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畢竟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本身,加強學生的彼此交流學習也是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當積極促成物理課堂的分組討論,使學生分組進行學習交流[3].提高學生物理教學過程中的手、腦、口的綜合運用.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應當把學生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交給他們,教師不必過多參與這個環節.從而充分鍛煉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后練習有所加強

任何一門學科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只有不斷的努力鞏固和練習才有可能將其掌握的更加牢固和形成理性認知.物理學科在學科特點上有其獨特的地方.因其具有抽象性的特點,使得學生在掌握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進行物理學科的學習中,學生不可避免的要進行課后的練習,以加深對于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從課后練習的形式上進行分類,可以將其分為三個基本類型.這三種類型的物理練習題分別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針對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的程度,讓學生對于練習題進行選擇,這樣就形成了從整體上大范圍的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物理知識,小范圍的使部分學生可以進行深入性質的學習與探討.同時也可以借助于小組學習探討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從整體上對物理學習有新的提升

四、強化物理學科用語,形成物理邏輯思維

對于教學成效與質量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從上述方式方法外,提高教學質量還應當規范教師的教學用語.教師的教學用語不僅要做到規范還應當能深入淺出、生動活潑,這樣能使學生提起物理學習的興趣來,同時,教學用語更加具有邏輯性與準確性,有助于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物理學知識的時候,更加系統化,具有統一性.這本身對于形成學生的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十分有幫助[4].教師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嚴密自己的教學用語與每一個教學上的細節,才能言傳身教的令學生信服.使學生建立起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提高物理學科的教學質量對于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十分必要,而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綜合起來說,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不能拘泥于固定模式.在物理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實現教學目的.通過對于物理教學方式的改進與創新,增加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熱情.提升物理教師在學科當中的創新意識,努力形成物理學科方面的教學新思路.最關鍵的是激發學生的智力挖掘學生的潛能,為科學文化事業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作者:于德軍工作單位:遼寧省本溪市實驗中學

第二篇:農村初中物理教學提升

一、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學氛圍是最先被教師和學生接觸的無形課程資源,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學生擺脫了那種在老師威嚴下學習的壓力,無疑會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起到良好促進作用。一個好的班級、好的課堂,應該充滿真實、相互關心和理解的心理氛圍。這種氣氛最初來自“促進者”(即教師),隨著學習過程的進行,學生會越來越多地、并且是很自然地流溢出這方面的情感和態度。當我們教學的班級達到這樣的境界時,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定會得到較好的提升。

二、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真正關愛每一個學生

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教師要真正做到卻相當的困難,因為一個班上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可能都處于拔尖水平,有些教師往往更加重視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這樣做會給這些學生帶來很多的負面影響,使他們逐漸喪失對學習的熱情。一位教師曾經說過:“如果沒有愛,教育在開始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熱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職業情感,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教師應具備的道德品質,也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

三、教師要努力做好物理教育研究

21世紀是以知識創新和應用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人類腦力大解放、大開發的時代。而物理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一塊重要基地,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主體創新是當代教育的主題,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動力,是我國21世紀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做相關的教育研究,多做正確的、深入的、對農村學生發展適用的研究。以農村學生為研究對象,制定有效的研究計劃,從根本上了解和認識農村中學生特殊的發展歷程。最后,從學生的特殊性出發,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物理教學工作,逐漸實現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四、做好物理課堂教學的診斷和觀察,積極開展物理教學評價

在日常教學中,物理教學課堂觀察與診斷有顯著的功能與作用,集中體現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改進師生的生存狀態等方面。物理教學課堂觀察與診斷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反思的鏡子,通過觀察診斷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同時課堂觀察與診斷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因此,課堂教學觀察與診斷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十分必要。新課程下的農村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評價,是在物理課堂教學觀察和診斷的基礎上開展的一項檢查性、總結性的教育工作,其目的是檢查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否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根本宗旨,檢查物理教學內容是否合理,檢查學生能否主動學習,檢查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學基本功,檢查教師教學是否符合農村學生的特殊性。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如果能很好的達到物理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那么實現農村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離我們就更近了一步。“教”與“學”的一個重要聯系就是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學生的“學”創造條件。農村中學雖然在一些硬件設施上相對落后,但農村中學仍然有其天然的優勢,那就是更加接近大自然,教師可以讓大自然成為自己的物理教學課堂,讓學生在大自然中來學習物理,提升物理學習自身的樂趣性,學生有了興趣,想學、愿學,在老師的幫助下就沒有什么是學不會的了,這樣物理教學效果便能事半功倍。要注意的是,初中生雖然普遍已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但他們認識問題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對事物的深入理解與分析。此時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結論,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根據條件獨立進行物理實驗、總結規律、得出結論的能力。同時,在課后,注意鼓勵學生各自組成物理設計小組,鼓勵和指導學生制作物理模型,如設計和指導學生制作電腦散熱器等,將理論用于實踐。以嚴謹的態度,執著的精神,頑強的毅力,正確的方法,銳意改革,勇于創新,必能披荊斬棘,長風破浪,必能提高農村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作者:周雪昆工作單位:福建省惠安蓮山中學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學提升細節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學,激活學生物理思維

課前導學必須有一定的引導性,切忌放羊,如何引導呢?筆者認為應該設計一份導學案,具體的導學案設計應注意如下幾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對于課前導學也是如此,導學案內容的編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發展需求,從各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綜合分析學生的原有認知、生活經驗和思維水平,內容的設計不能是教師主觀的揣度,要有所反饋,根據學生掌握的程度來安排順序和布置情境,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導學性原則

課前導學的內容設計的起點一定要低,因為學生還沒有正式的學習,同時也不是簡單地搬抄課本中的例題,應該運用合適的表征方式將教材中的文字、圖像、公式等抽象的物理語言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信息,而且課前導學案的設計切忌面面俱到,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可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通過問題的設計起到課前學生教學生的效果.

3.探究性原則

新課程倡導探究式學習,課前導學可以視為課堂自主探究的熱身運動,應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通過問題的設計,學生的科學性思維被有效打開,生成探究的學習欲望.為此,導學案內容的設計切忌平鋪直敘,要有點懸念.

4.層次性原則

認知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于課前的自主學習也是如此,必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沒有學習新知識的情況下,要求學生解決多、難的問題是不現實的,同時學生間客觀存在著個體差異,導學案內容設計必須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和學生認知發展的需求,隨著解決問題難度的逐層增加,學生能夠體驗到探究獲知的樂趣,在成就動機的驅使下,物理學習興趣會愈發濃郁.案例分析:蘇科版九年級下“電功率”課前導學這節課從學習目標上看,要學生知道電功率的物理意義是消耗電能快慢,熟悉電功率的單位是瓦,理解并應用電功率的公式,會區分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電功率問題又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尤其是電器銘牌上就有“額定功率”這一欄,為此筆者在課前導學環節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問題1:怎樣比較力對物體做功的快慢?問題2:觀察家庭電路中的電(能)表,在只開一只燈泡時,觀察電能表轉動情況如何?取下燈泡讀一讀燈泡銘牌上的額定功率是多少?接著同時打開兩只燈泡,再次觀察電能表轉動的快慢情況怎樣?想一想為什么轉的快慢不一樣了.設計意圖:課前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功率”出發引導學生自主理解“電功率”的物理意義.引導學生課前自主觀察、體驗電能表盤轉動快慢跟用電器額定功率的關系,猜想探究電功率與用電器中電流的關系(或與用電器電壓的關系),生成探究欲望.

二、勤于教學反思,提高課堂教學的靈動性

學而不思則罔,教而不思也罔,教學反思關系到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1.反思教學模式,有序促成高效

教學實踐表明,有序的課堂讓學生容易找到歸屬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維主動性更容易被調動,每節物理知識內容都應該是有序的,在課堂設計時應該思考這節內容應該采用怎樣的結構?選擇怎樣的模式?上完課后應該反思運用了該模式后學生課堂的主體參與度如何?積極性如何?通過對教學模式的反思,在思考中優化,切實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被充分調動,上物理課成為了一種享受,何愁物理教學效果不高呢?

2.反思教學內容,細節深化理解

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時間有限,教給學生多少知識內容,如何教這些內容,都必須認真的反思,在有限的45分鐘課堂教學時間內,每分每秒都很金貴,教學前后都必須結合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反思、篩選,思考如下幾個問題.(1)哪些知識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獲得?(2)哪些內容需要教師的講授,學生才能理解?(3)哪些內容只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就能有效獲知?反思后實踐,實踐后在與最初的設計相對比再反思,反復改進和優化我們的教學,讓每一個教學的細節加深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案例分析“浮力的方向”教學“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通常情況下通過實驗讓學生看到浮力的方向的,不過又大多因為實驗缺乏對比性,導致學生認識上出現了“豎直”與“垂直”相混淆的現象.筆者通過反思,創新演示方法,用了兩組相同的器材:大燒杯、乒乓球、水、黑線、小鐵片,先將兩個燒杯都平放在講臺上,結果都如圖1(未墊板)所示,可以清晰看到兩個燒杯中的繩子是平行的豎直方向.接著將一個燒杯底墊上楔形木板,兩者再對比起來看,還是平行的,與水平面垂直,通過對比性實驗,再通過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加深了學生對“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概念的理解.除了教師要勤于反思我們的“教”外,還應該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平時的課堂信息量都比較大,一個初中生即使上課認真聽講,其習得的知識也是短暫性記憶,要想內化為學生的能力,需要一個反復的過程,特別是知識點多、抽象,學生下課如果不及時進行反思,課堂上留下的對知識模糊的印象很容易淡忘.此時,應該引導學生從課堂的學習中跳出來,反思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每一個細節,反思自己和伙伴們的所得和所想,及時的反思讓課堂所學知識及其過程清晰地再現,有效固化了知識,同時物理知識和方法上具有連通性,長期堅持課后及時反思,讓學習滾動式前進,消除重要知識遺忘的不良現象,使學生的知識網絡化.物理知識和規律的發現多為一個曲折、反復的過程,物理教學就應該呈現出物理思維,課前導學可以讓學生的課堂學習和探究有一定的基礎,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當然再精心的教學設計,在緊湊的活動安排,一堂課上完了應該還存在可以改進和提煉的地方,勤于反思并不斷優化教學,有利于教師的業務素養的成長,最終轉化為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李黎工作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東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