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程標準改革論文

時間:2022-05-05 11:09:00

導語:物理課程標準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課程標準改革論文

人們對科學的社會功能的認識是在科學的進步中逐漸深化的,因此,對科學教育的認識也是逐漸發展的.17世紀之前,人們認為物理學是遠離生活實際,物理學家像詩人一樣是浪漫的,所以普通百姓并不關心物理學.18世紀以后,物理學逐漸顯示其在改變世界方面的巨大威力,于是受到人們密切關注.物理學逐漸被公認是社會前進的火車頭,相應地物理教育也得到重視,大量優秀學生紛紛涌向物理專業.這個現象在我國也一度是有增無減,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些著名科學家發表文章呼吁“希望優秀學生不要都報考物理專業!”這種情況的出現說明,當時物理學在我國社會各界所受到重視程度是驚人的.但是曾幾何時,物理學很快便進入低潮,在計算機熱、生物熱的沖擊下,優秀的學生在填寫高考志愿時紛紛遠離物理專業。這是為什么呢?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基礎,沒有物理學的發展,就沒有現代科技和現代文明.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物理學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作用并沒有足夠認識,對其特殊的教育功能缺乏深入的研究.這是因為物理學工作者的興趣往往集中在物理科學的前沿研究上。

由于種種歷史原因,教育家又對物理科學了解甚少,往往不愿意直接深入到學科教育的研究中,所以物理學在教育人方面的潛在功能一直沒有被充分認識和挖掘.一切科學作用都離不開人的行為,物理學的基礎作用,很重要的方面也是通過受過物理教育的人發揮其作用的.這場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改革促使人們從科學教育本質上去認識物理教育的社會功能,為挖掘物理教育的育人功能,發揮其在科學素質教育中的基礎作用,提供了歷史機遇和良好的條件。

中學物理教育是科學教育,它的目的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科學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動手動腦相結合的科學活動.上個世紀50年代,在我國流傳著一個非常響亮的口號:“知識就是力量”,這個口號曾鼓勵多少人去刻苦鉆研,攻克難關.對于我國的科研進步和教育發展曾經產生過很大影響.但是也使有些人長期陷入科學教育等于知識教育的誤區。

改革開放后,發現我國物理教育相對于先進國家存在明顯差距:重理論、輕實驗,重知識、重習題、輕動手技能,重知識傳授、忽略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和科學情感教育等傾向相當嚴重.這種狀況表明我們的物理教育在科學教育理念方面還停留在科學等于知識的時代。科學是由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等構成的一個整體。

《中學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即“三維教學目標”全面地反映了科學教育的性質和功能.科學教育僅僅停留在科學知識教育層面上是一個歷史時期在認識上的局限性.那種教育,是與科學技術十年、幾十年基本不變,有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就夠用一輩子的傳統社會相適應的.當今信息社會、知識爆炸、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一個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科學技術的劃時代變化,因而,把科學當作知識的時代已經過時了.回顧20世紀,由于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人們曾一次次地歡呼進入“電氣化時代”、“原子能時代、”、“半導體時代”、“激光時代”、“計算機時代”,“超導時代”、“納米時代”、“生命科學時代”等等.面對如此日新月異的世界,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能力、創新的思想、創新能力和探索未知的本領.這就是提出這場中學物理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與三維教學目標的背景。

《中學物理課程標準》是我國科學教育工作者對社會發展、科學教育本質和青少年心理特性的綜合研究的成果,是科學教育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創新.其基本點是把中學物理課程從片面地傳授知識轉變到以為學生為本,讓學生自主學習,強調經歷過程與方法,把動手動腦的科學活動作為物理教育的基本形式。

當前,我們國家正在發揮各級政府的領導作用,用行政力量大力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但是行政命令,并不能代替科學教育理念的力量。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全面普及科學教育的理念,要使每個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和方方面面都接受課程標準基本理念.首先全體教師要迅速轉變理念,要他們相信學習物理歸根結底要通過每個學生的心理活動,靠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活動才能學會.要宣傳江蘇省啟東中學采用自主學習方式,多年來在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連續“摘金奪銀”的成功經驗.要讓人們相信科學在改變世界中具有強大力量那樣,相信科學教育在培養教育人中也具有比傳統教育方式更強大的力量,要使科學教育的理念變成一種社會文化,我們的中學物理教育才會徹底拋棄“背概念、套公式、做習題”的傳統教育理念,才會使大家認識到“題海戰術”是扼殺青少年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的桎梏,應該徹底予以解脫。

經歷了多年的傳統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對任何人都是個新問題.我們對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三維教學目標曾經歷了幾年的學習、研究和實踐,在長期的教材改革研究和實踐中才逐漸體會到為什么要按照科學教育的目的、性質去理解這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什么要把科學活動作為科學教育基本途徑和方式的理念去改革中學物理教材和教學.我們經過了幾年的研究,才摸索到一套將知識結構與科學活動結構有機結合的教材編寫思想和教材體系。

我們編寫的初、高中課程標準物理教材都通過了教育部審查,先后進入各地實驗,各地老師曾給了我們不少鼓勵,認為我們的教材較好地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有顯著的特色,既注重創新,又注重繼承.專家審查意見認為:“相信這樣的教材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物理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希望在大家幫助下,通過實踐,在逐步完善,使之能對我國中學物理課程改革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一切改革都是機遇和挑戰并存.這場課程改革既給廣大教師帶來發展機遇,也必然帶來不少問題、困難和不適應.但這是國家發展的需要、社會的發展需要,是建設“學習型社會”,實現“人才戰略工程”的需要,是21世紀中華民族在全球性激烈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實現偉大復興的需要.我們大家必須通過自身努力,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去適應改革需要.我們生活在一個改革的時代、創造的時代。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曾涌現出了諸子百家,造就了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文化和思想的發展,奠定了近代科學的發展基礎。哺育了哥白尼、達。芬奇、伽利略、惠更斯、牛頓等科學巨匠,像燈塔照亮了人類文明的道路.相信這場以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質為目標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給中華民族的將是21世紀中國科技、經濟、文化教育的全面騰飛,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