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5-07 05:23:00

導語:物理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改革論文

教學改革有兩個中心問題。首先,教育改革要轉變教育思想。如果教育思想沒有變化,改來改去是改技術細節,沒有抓到要害。第二個是課程內容的改革。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這兩個問題都是教育部的領導提出來的,我們都贊成,都擁護。

教學內容的改革,根據以往的經驗,絕對不能以運動的形式來搞,對此我們過去虧吃多了。轟轟烈烈地搞一陣,敲鑼打鼓報喜,最后不行又都退回去了。從58到,我們這個歲數的人都是經歷過的。我們不要再走老路,學費也就繳一次、兩次,別老繳,這個事情是折騰不起的。教學內容是一個非常細致的問題,教師那怕在一兩個問題上能想出辦法有所改進,這就很了不起。全國那么多教師,每個人都在這方面創新再相互交流的話,經過長期的積累,以后我們教學改革的成果就會顯著了。這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個內容的改革經常是要深思熟慮的,而且要反復實驗,不行再改。經常一個想法要經過幾年才成熟。未必你改了合適,對他也靈驗。這個東西要經過相當長的過程,是非常細致的工作,需要堅持不懈。而且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廣益,逐漸積累,絕不是在一個短時期內按照一定的規劃可以完成的。說工作要不斷地進行下去,因為科學在發展,教育也要發展,沒有一成不變的。很多東西是今天你覺得不錯了,將來你的經驗豐富了、水平高了之后你又不滿意了,覺得還可以改。而且根據過去的經驗來看,所謂教學交流,我們認為,你光說我有什么什么想法是不行的,不落實。所以這幾年我們多次搞教學經驗交流有一條,請報告你教學實踐的效果,你這個想法有沒有落實在你的課程上,落實的效果究竟怎么樣。而且效果往往需要更長的時期才能看得出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只有想法而沒有付諸實踐的經驗,往往不一定能成功。很多人都有想法,真正能在教學實踐中體現出來效果好的并不多,非常難。空談一些課程應該體現什么什么精神,什么什么原則,是意義不大的。

教育思想的轉變要針對我們國家的實際,也就是當前問題在什么地方。我本人根據多年的感受,感覺我們過去比較多的是單純的知識的傳授,而現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該著重、著眼在學生素質的培養。這點是被普遍接受的,不過個人有個人的理解。就我個人的理解,學校恐怕永遠要傳授知識。人類積累了很多的知識,尤其是由于現在科技的發展迅速,應使年輕一代盡快地學好這些科學知識。傳授科學知識當然得依靠學校。學校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問題是怎樣傳授。脫離了知識,素質的培養是空的。必須有一定的知識作為背景,科學素質的培養才有內容。

當然,對知識點我們要分析、要精選,講有代表性的重要知識。不同的時代知識點有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在設計課程時,不要單純地考慮通過這個課程學生學到什么定律,會解那一類的習題。而更重要的是考慮一下學生通過這門課程,一個學期或者一年以后,他們在科學素質上有什么提高。而且對于不同的對象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你這個地區的學生能力都比較差,在它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比較明顯地提高,就是成績。有些重點中學原來學生入學的基礎很好,那你就讓他更好,提得更高,不要埋沒了人才。

關于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不是一個確切的術語。我想可以說得稍微確切一點,這就是“用大量題海的操練,來對付高考,提高升學率。”你如果把學生的素質提高了,升學率自然會提高。可也不絕對。以高考命題為綱,用操練來提高升學率,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它確實可能使一個學校或者一個地區學生的高考升學率提高一些。不過這種提高并不代表學生真正的水平,往往是靠條件反射式作題,將學生的分數硬拔上去。我指的是這個含義下的應試教育。這個問題我今天并不想多談,因為很多事情大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是個社會問題,社會的壓力很大,現有的高考制度逼著大家非這么作不可。我很體諒各級領導以及各個學校的校長和高中老師的苦衷,不得不這么作,但這是違反教學規律的事。

關于教學改革

與國外某些比較好的教育方法對比,就能夠看出,教學改革要改的是什么。我欣賞楊振寧先生的觀點。楊先生在中國念的中學、大學、讀的研究生,得了碩士學位。然后到美國讀博士,得到了博士學位。他科學研究作得很好,得到諾貝爾獎。他對中國和美國兩個社會的教育有切身體會。他認為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與美國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別,兩種教育方式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缺點,而且是互補的。所以他認為如果能把這兩種教育的優點結合起來,把各自的缺點克服,這不能不說是在教育方面的重大突破。我欣賞楊振寧的這個說法。中國教育的主要特點是,老師一般非常認真負責,對學生非常耐心,按部就班,一點一滴的給學生講,非常細致。假如沒有講前面,絕不會跳到后面去。需要講新的知識之前,預備知識必先講好,學生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走上來,基礎打得非常扎實。也就是過去我們經常提到的打好三基,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基礎技能。我們學生的技能主要是在作題對付考試上,比美國孩子厲害多了。中國人最善于考試,缺點是什么呢?我們培養的學生思想比較保守,缺乏創造意識。這個東西到了高層次就成問題了。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嚴重一點,他離不開老師。他的本事都是老師教的,老師沒教過的他就認為自己應該不會。所以碰到了需要自己有所創造,做前人沒有作過的事時,就無計可施了。所謂創造,就是書上沒寫過、前人沒作過、老師也沒有講過的事,就敢于去試試看。已經成熟了的東西,中國學生非常熟練。假如這個東西是科學上已經有的東西,需要把它論述清楚,這方面很善長。而對不成熟的東西,特別是新發展的東西,長久以來,就覺得不可理解,也不感興趣。可是新生的事物都是不成熟的,它的理論也不成套,很多看來甚至有點荒唐。我們中國培養的學生,最缺乏的就是這一點。

美國老師講課的方式是滲透式的教育。就是今天給你講點這個,明天又跳到那點講那個,聽起來非常不系統,也不管。學生學過必要的預備知識嗎?也不管,我照樣講。學生聽了之后不會太懂,如果要真懂還得補點什么。美國老師的意思是你不懂你自己想法把它補起來,這就是滲透式的,跳躍式的學習。很多學生在低年級的時候都是學得稀里糊涂的,不少學生就被刷下來了,什么也沒有學會。可是那些最有才能的學生,在學的時候也不一定什么都懂,可是他聽到了各種各樣的想法,經常捉摸,看書思索。到研究生階段對學過的內容,他會感到豁然開朗。最主要的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向權威挑戰。可以看出,最近一些年在物理學前沿的一些新想法,往往是這些學生搞出來的,在美國特別突出。而在歐洲都沒有那么突出,歐洲也還比較刻板。過去我們主要學蘇聯,蘇聯的學生很多情況與我們接近。美國的教育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實干,特別是實驗室中的訓練,他從小動手能力就比較強。自然科學當然必須以實驗為基礎,我們這方面比較薄弱。

關于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的問題中學與大學有區別。我們很多老師有一致的看法,認為應該取消大學統一的教學大綱。并不是上課的教師不應該有大綱,我想作為一個教師,你這學期應該講些什么心中應該有數,教師自己訂大綱。統頒大綱是向蘇聯學的,其實蘇聯的著名教授,很少照統一的大綱上課,大綱僅起參考作

用。我認為請幾位有經驗的教師訂一些大綱,對于初上課的年輕教師是很有幫助的。

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力,真正要把教學改革搞好,主力是教師。我認為必須給教師松綁,五花大綁讓他上課,什么都給他限制死了,教師不會有創造性。假如教師自己水平不高,他自己都不懂,或者是理解錯誤,你怎么限制他,他都教不好,他只不過照貓畫虎的重復前人的內容。在教師有一定水平的情況下,你真正要搞好教育改革必須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任何創造性沒有寬松的環境是不可能發揮的。

關于教材和教學參考書

另一個問題是過去有所謂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之分。我認為,在大學上課根本不應該按照一本書講。老師上課沒書這是正常的,尤其是你這門課在發展中,不斷出現新的內容,你往往有一些新的想法,來不及寫成書。所以大學只有參考書,沒有教材、課本等。按我的意見,學生手頭有一本比較好的書就行了,很多老師都是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講。

現在工科院校編寫了各式各樣的教材,當然不見得每一種都成功,但有一點,不是千佛一面,這是好事。我們最近寫的新概念物理就不符合大綱,若按大綱這本書一冊也出不了,因為要求符合大綱是第一條,我這書基本上不符合已有大綱。

中學教學沒有大綱(全國)是不行的。國際上也有沒有大綱的國家。美國是沒有的,美國是一個一個州立法。美國中學的教學太隨便,太自由了。美國老師愛怎么教就怎么教,學生愛怎么學就怎么學。美國有一種原則,老師不準強迫學生學習,學生想玩,老師不能干預,這樣你這個課根本就沒法教。學生喜歡玩,不能什么課都只是通過玩的方式來學習。據我了解,美國的物理學會現在正在制定全國中學物理的教學規范,然后每年暑假培訓全國的中學老師。培訓的另一方面是對現代科學的發展有所了解,更新知識。全國那么多的學校,情況差別那么大,用統一的標準是不行的。邊遠地區的學校和重點學校差別太大,不能用統一的規范來要求他們。需要努力,爭取達到一定的標準,這就是“達標”。所以我認為中國應該有一個標準,但不能規定得太死。

大綱上羅列了許多東西,一些老師愿意從這里出發教,另一些教師愿意從那一點出發教,我這一段用什么手段,我那段教材怎么處理,甚至于講的順序都不應該加以限制。我們國家有十分優秀的老師,好的老師可以自己編寫教材。中學的大綱規定的是最低要求,高考應與教學大綱脫鉤,就是高考題不受

中學教學大綱的限制。

關于教學風格

我們的老師經常采用細嚼慢咽式的講法。初上講臺,一節課的內容很快就講完了,學生學習后就發生錯誤。隨著老師的教學經驗越來越豐富,講得就越細,課就越拉越長。譬如說,老師講課不僅講了課本上的內容,而且講了一些學生聽課之后容易發生的錯誤。學生自己學習后對內容理解發生的錯誤,必須通過自己的思考后才能糾正,才能擺脫錯誤觀點,真正地理解所學內容。美國學生通常是按自己的想法解題,中國學生有時自己沒有想通,仍然按照課本上的作法去作。在課堂教學中,面面俱到封閉式的講法,把各種可能的想法都給學生講到,并不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

關于習題

有的學生說,老師你講的我都懂,可是一作習題我就不會。題目究竟是難還是容易呢?對中國學生往往是再難的題老師講過就容易,容易的題老師沒有講過的就難,學生只會依葫蘆畫瓢,缺乏創造。

學生習題做不出來是正常現象,如果老師講完課之后學生馬上能做出習題來,做習題就沒有什么作用了,不必通過思考,那反而不正常。做習題是讓學生活用活用所學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訓練。教師正面地給學生講原理,對如何應用可以作一些提示,但絕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把什么都包下

來,否則我們就沒辦法訓練學生了。教學最后要深化學生的認識,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當然會遇到困難,不克服困難認識不會深化。

不要誤認為把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都解答了的老師是好老師。并把什么問題都講好,把所謂課堂效率高作為好老師的標準。我同意有人說過的:“好的老師是熱愛自己學生的老師。”首先,老師要千方百計把課講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學會自學后)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要在做題目的過程中,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融匯貫通,并能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然界有各式各樣的現象都是物理現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識去解決,不要讓學生以為只有課本上的東西,習題上的東西才是物理。一些有一定難度的比較好的題目,讓學生去研究、去求解,讓學生在解題當中碰到困難,碰到曲折,去思考。為什么做不出來?為什么做錯?怎樣解才正確?如果老師都包辦了,那怎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智力呢?

關于教學評估的問題

評估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然而怎樣進行教學評估值得研究。例如,通常認為一個老師講的東西如果學生都懂了,這就是好的老師。這堂課說一些題外的話,開拓學生的眼界,并不要求學生全懂,也不能說這一堂課就不好,尤其是在大學。我經常作一些調查,對大學生,研究生,工作后的學生,印象深的常常是講課具有特色的老師。也許當時一些講課似乎頭頭是道的老師,當時似乎講得好,但是事后學生也忘了。所以在大學教學中,書本上學生自己可以看懂的一些內容,不必挨著講。因此如何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估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了,不過我當年在北大物理系擔任系主任的時候,對于教師的水平和教學能力我是心中有數的。雖然沒有量化,但是每個年級的學生和其它的老師對優秀的教師都有好的評價。有些優秀教師雖然對于每具體的一堂課,也不見得堂堂出色。而且有時上課時,他還故意留下一些問題讓學生思索,但真正的高標準是提高了學生的素質。有經驗的老師可能在細節上不很在意,但是在整體上把握得好。

關于講課我們過去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要講就講深講透。這些年我講一些開拓性的知識,有些問題是學生應該牢牢掌握的問題,不應該放松。有一部分內容是讓學生開闊眼界的,讓學生看到前面的一座高山。當然教師應當本文《對中學物理教學改革的意見和建議》關鍵詞:物理教學論文教育文摘免費論文

知道,學生在現階段是不能掌握的,高山他將來才能登攀。教學檢查應該檢查學生對基本知識掌握的情況,怎么評價很難用計算機來區分,只有有經驗有水平的老師,才能判斷那些東西是應當要求的,要求到什么程度,尤其是在教學內容發展的情況下,這個標準掌握起來并不容易。

關于考教分離

高考不是考老師,是考學生,工科院校普遍搞考教分離。從題庫中選題,考完了看平均分,一個老師88.5,另一老師87。88.5強于87,將來提工資,晉升職稱就是前者上,后者下。考教分離,根據學生的平均分來評價老師水平怎么樣,我認為這樣作很不合適。以學生的平均成績來代表老師的水平是十分不恰當的,導致個別教師采取這樣的方法,我不教課本,我就教題庫,我就把題庫分析一下,讓題庫的題目學生都會作就行了。與現在一些學校應付高考的方法相似,針對題庫來教學,訓練學生會作題庫的題,至于他懂不懂物理我不管,會作題就行,會作標準化的題。不管學生是否真學到了物理,更不要說應用。所以考教分離,實際上是考老師。原來中學有一個高考指揮棒,許多教師沒辦法只有按指揮棒轉。而現在大學教學也要受題庫的指揮,那就把應試教育擴大到大學這個層次。所以,用考教分離的辦法來評價老師,這是不恰當的。如果現有的考教分離主要目標是考老師的話,這就會是一個新的指揮棒,把應試教育擴大到大學這一層次,后患無窮。

科學量化的問題

評教授,各方面都有指標,教授科學研究、教學上怎么樣。科學研究怎么量化呢:1級的雜志上發表了多少篇文篇,2級上又有多少篇……對于教學,算一下教學工作量;教學水平給一個調查表,讓學生打分……最后一算,這個教師總評綜合分是多少,打出來了。

我們評審職稱時專家的感覺是差不多的,認為這幾個人中哪些科研水平高,那些教學水平高,于是決定今年大概那幾個人先升。評時有漲落,頂多這個人今年沒能評上教授,明年能評上,差別也就是一兩年,真正好的一定能評上,評了之后再量化。我認為評職稱應該以我們直觀的感受為準。計算機是死的,人是活的,量化是可以做的,但是不要太繁瑣了,不要迷信。量化只能供專家參考,不能強迫專家接受“量化”的結果。尤其是量化的結果與專家的意見有重大矛盾時,應該以專家的意見為準。

關于師資水平

提高師資水平的關鍵,根本性的是教師的學術水平,這是第一位的。學術水平高的未必教學水平就高,這只是必要條件。但學術水平低,他的教學要受限制,非常受限制。大學給一年級學生上課的必須是最高水平的教師,讓學生一進門就有一個很高的科學境界。

我認為師范學院的物理系與理科的物理系,在學術水平上不能有任何區別。而認為綜合大學的物理系,在物理上要求應該高一點,而師范院校在教學法與心理學上要求應該高一點,這種做法絕對不行。不應該把師范院校的學生留下來不準考研究生,而是應該讓綜合性大學的學生去教中學,互相溝通。那么師范性體現在什么地方呢?我們覺得師范性應該體現在這兒,大學畢業的學生未必就有資格當老師,可是大學畢業的學術水平是必要的,大學畢業還應該取得教師資格證,補點課再經過教學實踐,才能當一個合格的中學教師。在此含義下,師范院校的學生,既有相當的學術水平,又受過師范教育的訓練,才能勝任工作。理科的畢業生想當中學老師,還應檢查一下夠不夠要求。從長遠來看,我覺得中學物理教師應該達到大學物理碩士的水平比較合理。當前要有本科水平,包括教初中的物理的教師。

師資水平是關鍵,有的老師說我在大學學了四大力學,教了多年中學后,我自己也忘了。這是由于中學教學規定,教學以不準超綱為限,不問新的問題,而是為了應付高考忙得不可開交。正常情況,中學生的思維是非常活躍的。重要的思想是什么?當前的潮流又是什么?我覺得處理中學物理的內容,你對大學的普通物理要理解深透,而不是一般的懂。中學中有些不清楚的概念,你在大學普通物理中就明白了,當然并不一定跟學生講。

對教育科學的看法

物理學是一個嚴謹的科學,譬如對牛頓第二定律的解釋,只有一個,其它都是錯的,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而教育科學有這個學派那個學派,有這個見解哪個見解,這個大師那個專家。所以我認為學教育學應該避免獨此一尊,不能只有這個學派的觀點才是正確的,其它都是錯誤的。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看法,并不必強求一律。

物理也有不同的學派,特別是物理科學中的那些不太成熟的部分,例如量子力學中的某些問題。可是已經成熟的東西,是有一致意見的。

關于教學方法,我同意兩句話,其一是要教學得法,其二是教無定法。怎么才得法,有些專家雖然有學問,教學效果卻不好。什么叫教學得法,在教學論和教學法中講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每個老師應該根據自己的經驗教學,沒有完全一成不變的模式。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在一定意義下是一種藝術,是一種表演。照本宣科的老師不是好教師,好教師講課時可以引導學生,吸引學生,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講課可以說是一種表演藝術,表演藝術有不同的模式,梅蘭芳唱京戲,周信芳就不同。四大名旦,各不相同,四大名旦各有特色。

教學要得法,其它教師機械的模仿是不行的。我上課時把我的思路教給學生,很多公式到課堂上現推。對于教師關鍵是選好苗子,對教學是負責的,由有經驗的老教師帶他若干年,就會成長起來。我覺得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教師,要讓教師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自由地發展。我覺得管理就是要提高他們的水平,水平高了他會很好地發展。校長如何管,我的經驗是校長選好系主任,系主任選好教師,選好了之后,相信老師。要注意發現水平高的老師,這也是我當系主任的一個經驗。應該說我對物理系的課程還是相當熟悉的,但是我承認在某一具體課程上,我不如正在承擔這門課程的老師熟悉。我多年教過本課程,他也教過多年,這門課他比我強,我干嘛去指手劃腳。

當然對年青教師,特別是他教的課是我過去教過的,我會提些意見和建議。但他教了幾年之后,成熟了,獨立上課了,他難道就不會有更高明的地方嗎?你可以和他交換意見,但不要以領導的身份去指手畫腳。首先把師資力量配備好,不要過分地干預教師,讓教師去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只要目標明確,效果就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