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環境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06 05:13:00
導語:物理教學環境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生產力高速發展,但是由于不良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所誘發的環境問題卻始終在困擾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個問題的解決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通過環境教育來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中學階段是一個人形成自己世界觀的最重要時期,中學教育是學生教育中最重要的階段,因此一定要抓好中學階段的環境教育.另外,環境科學具有多學科的特點,現存課程內不少學科內容直接與環境教育有關,所以宜采用滲透模式把學科內容與環境教育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
目前中學正在開展研究性學習,一些學科的教師結合自身學科的特點滲透環境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為自然科學基礎的物理學科,一方面它是以探索和實驗為基礎,可以培養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和環境緊密相連,可以很好地實現中學環境教育的目標,即:使學生正確認識人與環境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對待環境的態度,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改善環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因此,采取何種方式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滲透、怎樣選擇滲透內容,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下面介紹一下我們在這個方面所做的初步探索.
二、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開展環境教育的一般形式
1、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來滲透環境教育
作為基礎教育,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其第一步就是創設情境,提出課題.這樣,教師就可以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滲透環境教育,從而實現環境教育的目的.比如:在講授能源及能源的開發利用時,為了創設情境,提出的問題可以包含以下幾個具有環境教育意義的問題.
(1)目前的能源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對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
(2)節能有何重要意義?
(3)可以開發的新能源有哪些?它們有何優點?
圍繞這些問題,讓學生搜集信息,翻閱資料,在教師在指導下討論總結,使學生形成節能意識,對能源使用的負面影響有清醒認識等等.
物理課堂上滲透環境教育的形式、手段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討論法、個案分析法、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等.
2、在課后以課題研究的方式來滲透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社會性,利用課題研究來滲透環境教育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教育也是多方位的.可以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通過觀察、思考、親自去檢測、調查了解,充分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形成強烈的環境意識,培養親自動手動腦解決環境問題的自覺性和實際能力.
我們認為,研究課題的選擇可以考慮以下幾點.第一,可以聯系當地實際情況來選擇.比如,學校周邊的環境不是很安靜,可以讓學生進行噪聲污染及其控制方面的題目;第二,可以聯系日常生活來選題.比如,可以以“無氟冰箱好在什么地方”為題進行課題研究.這個題目涉及到氟利昂對臭氧層的破壞,我們要保護臭氧層這個環保知識;第三,可以結合時事與歷史來選題.比如,在講到放射性污染的時候,可以結合當今國際上發生的核泄露事件、核廢料處理糾紛以及歷史上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等來選題.
3、在對學生的教育評價中滲透環境教育內容
為了真正將環境教育落到實處,在現行狀況下,很有必要對學生的評價中加入部分與環境相關的內容,如在考試中加入相關的試題.以今年的高考為例,江蘇文理大綜合卷(滿分300,含蓋政、史、地、理、化、生),物理試題中出現和環境有關的題目有三處,共計約15分左右,占總分的5%,且都和能源有關.上海理科綜合卷物理試題出現了討論節水灌溉的方式,物理單科卷則是討論電磁輻射強度的環保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真正深入做到師生對環境教育的重視,不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從而實現環境教育的目標.
三、環境教育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滲透點及其內容分析
對比現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華東版初中物理教材,我們總結了與中學物理教學相關的拓展環境課題:
功和能
(1)現有能源對環境的影響
(2)尋找新能源
機械振動和機械波
(1)噪音問題
(2)新型黑板擦的設計
分子動理論
(1)城市中的熱污染
(2)城市家庭空調使用的有關研究
電磁學
(1)靜電問題
(2)干電池的回收和處理
(3)生活中的電磁污染
光學
(1)太陽能的利用和發展
(2)太陽能熱水器
(3)光污染
原子和原子核
(1)核能──利益與風險
(2)核裂變的應用及對核聚變的展望
(3)放射性生存物在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在相應的章節,教師可以自主地加入相應的有關環境教育相關的內容.
四、對環境教育的展望
環境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中學物理中滲透環境教育,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環境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能靈活地將其融入教學內容中去.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滲透環境教育,目的在于使其內心對社會和知識的感悟、體驗和理解達到更高的層次,在能力和素質方面得到提高.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新的生長點.
- 上一篇:經委主任作風建設發言
- 下一篇:物理教學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