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學科特征及深度學習策略

時間:2022-01-14 02:54:40

導語:高中物理學科特征及深度學習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物理學科特征及深度學習策略

摘要:高中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物理教學來講,其教學實質是讓學生找到生活中的信息,利用相應知識對信息進行加工與處理。高中物理教學體系性很完整,與生活聯系十分密切,因此要想學好物理,不能僅僅停留在概念上,要對問題的本質進行分析,繼而滿足學習需求。文章將會從實際出發,對高中物理的學科特征進行系統的分析,給出相應的學習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科特征;深度學習;策略分析

在高中的物理教學中,需要挖掘學生們的潛在能力,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深度,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物理學科的實際特征,掌握深度學習的主要策略,這才是研究的重點。

1高中物理學科的學科特征

1.1多層次

在教學綱要中,不同的內容需要配備不同的要求,A級要求較低(質點、參考系之類的)、B級較高(牛頓第二定律等),在B級時就需要學生進行深度性學習,把握實質。但是,這一點也并不是說A級要求就是淺層學習,學生也需要在某些知識點上進行深層次學習。

1.2實踐、理論充分結合

在物理教學中,實踐指的就是實驗,實驗需要同理論相互結合,這也是物理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在實驗時每一個原理都需要學生思考,不斷強化理論知識,使自己的實驗能力獲得新的提升。同時,實驗也是讓學生將知識轉化成為科研能力的一個過程,運用相應的知識分析并處理問題,這也是物理教學的實質所在。

1.3要求高思維能力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普遍都會認為物理太難了,主要的原因在于,物理本身需要有空間思維能力去思考,這就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解決問題并不是僅僅了解物理知識、物理概念,更重要的是要靈活的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解決相應的問題。有一個概念說,物理知識就是日常生活的積累以及實驗過程的總結,它是科學家們高級思維的特殊產物。

1.4系統性較強

高中的物理知識看似比較復雜,例如我國某省考生需要學習六本人教版的教材,整個知識體系非常龐大且千變萬化。很多時候,物理知識的系統性會通過內容體現出來,主干知識在不同章節均有體現,看似孤立,實際上章與章之間有著關聯,只有在深度學習之后才能真正實現融會貫通。例如,在講授“曲線運動”的時候,可以利用運動的分解以及合成,加上與直線運動之間的聯系,在引入切向力與法向力之后標準化的展示出力的作用情況。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電磁感應教學,這需要將力學、運動學、電路與能量學等知識融合在一起,才能讓學生了解真正的電磁感應。

1.5與其他學科融合

通常來講,“數理化”三者從不分家,它們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物理中很多公式的推導需要有數學作為推導工具。在解物理題的過程中,常常需要一些公式,或者一些方法比如歸納法、微元法等,這些都需要其他學科的支持,這也是物理學科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2深度學習的相關策略

所謂“深度學習”,實際上指的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可以依靠自己原有的知識系統對新的思想、新的知識進行分析與批判,將眾多的思想進行緊密聯系。同時,在可能的情況下要將自己之前的知識遷移到一個新的情境當中,從而完成問題的解決,深度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應用知識。

2.1分析學習情況,制定教學目標

在物理教學課堂上,教學目標是基礎,制定教學目標也是進行深度學習的前提。首先,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因為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考試、與教材要求相比更重要。當了解學生的基礎之后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目標設計,保證目標的實現是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例如,在講授串聯、并聯的時候,某校的物理教師決定制定“三維教學目標”,分別是了解串聯、并聯在連接時的主要連接方式,了解電流與電壓的實際特點;掌握電阻計算方式;電壓表、電流表是由小量程的電流表制作而成;懂得滿偏電流、滿偏電壓的區別;掌握表頭改裝成為電壓表或者電流表時使用的原理,同時要學會求值(分壓電阻、分流電阻,二者的實際阻值)。

2.2利用情境進行教學,實現因材施教

第一,創設實驗的情境。實驗教學在物理中主要體現的是六大功能:感性認識、突破難點、認識過程、啟發思維、掌握技能、學會方法。這都是利用情境創設的方式獲取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需要給學生設計一些開放性較強的實驗,給他們思考的空間,例如,在講授“摩擦力”的時候,可以找一些測力計、小木塊、木條板、線等物品,讓學生自由實驗,只要能夠測出動摩擦因素即可。第二,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學習功能關系時,將“能量轉化的量度就是功”這個知識點當做主線,之后逐漸延伸,讓大家討論外力做功需要滿足什么樣的條件才能讓物體動能縮小、才能使重力勢能減小、才能讓物體本身的動能增加等。

2.3合作學習,實現優勢互補

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與研究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討論的重點應當是課堂預設問題以及課堂隨機出現的問題。在上課之前,可以設置一些概念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由討論、自由查閱的方式獲取結果,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們推陳出新,寫出自己的理解;面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教師需要了解問題的實質,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更為準確的采取相應的方式進行處理,如果是討論的話需要將問題原因、問題解決方式、問題解決結果全部討論出來,得出答案。整個過程主要是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完成,更能為他們提供全員參與的權利,讓他們在努力中獲取成功,實現深度教學的最終目的。

3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已經對高中物理的學科特征以及深度學習策略等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深度學習是學生學習物理時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物理教師采取不同種策略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但是如何徹底實現深度學習值得我國廣大的高中物理教師進行系統研究、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嚴燦云.高中物理學科特征及深度學習策略分析[J],中學物理,2015.

[2]張圣兵“.深度學習”觀照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分析[J].中學物理,2014.

作者:張建文 單位:南平市浦城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