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設計取點分析

時間:2022-10-15 09:10:43

導語: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設計取點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設計取點分析

摘要:針對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設計取點探究,教師需要有觀照意識,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內容,探尋文本、生本思維對接點,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展開教學設計,以喚醒學生主體學習意識。教師應將教學觀念生活化、教學設計生活化、教學訓練生活化,從不同方向展開教學探索,為物理學科教學創造更多成長點。

關鍵詞:高中物理;生活化;設計取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入生活化觀念,符合學生學習的基本訴求,貼近學生學習思維現實,具有更多教學契合性。教師在教學觀念、教學設計、教學訓練的操作過程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將學生的生活認知與物理學習融合到一起,能夠激發學生物理學習思維,形成重要的教學亮點。凸顯教學生活化屬性特征,是主體意識的重要體現,符合新課改基本精神要求,對全面塑造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有重要作用。

一、教學觀念生活化

物理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與學生的生活有更多契合點,教師要注意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建立科學認識和生活認識觀念,為課堂教學設計奠定理論基礎。1.強化生本主體意識。強化生本主體意識,符合新課改基本精神要求,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傳統教學注重學科理論的傳授,教師大搞“滿堂灌”,學生被動學習,教與學嚴重失衡,導致教學效果低下。新課改大背景下,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已成為主流意識,教師的身份發生了重要變化,由課堂主宰變為課堂服務者。而在教師身份轉變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和諧因素。有些教師將過去的“滿堂灌”變為現在的“滿堂問”,用另一種方式控制課堂;還有的教師不敢管理學生,讓學生自由學習,教學呈現“放羊式”。這些都不是正確的做法,教師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但也不能失去自身的主導地位,唯有建立科學的生活認識論,才能將課堂教學引向正規。2.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制約因素,過去教師處于強勢地位,學生只能服從,導致師生關系失衡,如今強調學生主體意識,但教師不能人為弱化自己的地位,讓師生關系走向另一個極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達成和諧均衡,這才是最理想的追求。教師要深入學生群體,展開深度學情調查,與學生進行更多的生活交流,這樣不僅能夠為課堂教學設計提供更多參數,還能夠為改善師生關系創造良好條件。在聯系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展開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對學生的生活認知有一定了解,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教學設計匹配度。如教學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對速度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進行解讀,了解速度和速率的區別,然后對瞬時速度展開探究分析。為了讓學生對速度有更直觀的認知,教師利用生活案例展開描述性解讀:我們騎自行車時,在某一段時間內,運動的快慢也不是每時每刻都一樣。用公式v=Δx/Δt計算出速度,能不能精確地描述我們騎自行車在任意一時刻運動的快慢呢?學生展開思考討論,最終給出共性認知:運用上述公式不能精確描述任意時刻速度的快慢,只能反映一段時間內運動的快慢。教師隨即引入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相關概念,教學進入深入探究階段。

二、教學設計生活化

教學設計內容眾多,教師不妨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訓練、教學評價等角度展開深度思考,自然融入生活化理念,為學生接軌生活和學習物理創造條件。1.內容篩選貼近生活?!吧罴唇逃?,學校即社會”,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注意觀照學生的生活認知基礎,在設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時,接軌學生的生活認知。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要從幾個方向展開思考。首先要考慮教學知識點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多少契合點,哪些是有利因素,哪些是不利因素,如何才能消除一些不利影響,需要為學生設置什么樣的教學情境,準備調動學生哪個方向的生活認知,讓學生獲得哪些情感體驗。其次要考慮對教學重點難點進行突破時,需要運用什么樣的調度方式,讓學生利用哪些生活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給學生提供哪些突破角度,如何才能實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等。2.教法學法融入生活?!敖虩o定法,貴在得法”。物理課堂教學方法眾多,教師需要有篩選意識,特別要觀照學生生活認知基礎,讓學生能夠順利接受新課程、新內容。如展示實驗要接軌學生的生活認知,讓學生看得懂,形成自然消化。教師應從學生的生理、心理、知識和能力等角度展開分析,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圖表、漫畫、圖片、視頻等信息形式,為學生展開物理解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在學法傳授方面,教師要有貼近意識,學生有自己的學法積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探索,不硬性灌輸學法知識,而要讓學生展開互動學習,對學法展開多元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進行學法討論。教師在教學程序啟動后,如果能夠接軌學生生活認知基礎展開教學引導,自然能夠獲得豐富的學習啟迪力量。如教學“自由落體運動”相關內容時,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給學生舉了一個生活案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果將小石頭和樹葉舉到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時放手,石頭和樹葉開始下落,哪一個先落地呢?學生很快就給出了答案:石頭先落地。教師由此展開教學引導:物體重量不一樣,下落速度不一致,真的是這樣嗎?在我們生活中,能否找到相同質量物體下落速度不一樣的情況?學生開始思考,教師拿出兩張相同的紙片,放到同一高度,然后將一張紙片揉成小紙團,同時放手,紙團下落速度明顯更快一些。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為什么相同質量的物體下落速度會不一樣呢?學生積極行動起來,課堂學習氣氛濃厚起來。教師利用生活案例展開教學調度,給學生帶來了更多學習思考的機會。

三、教學訓練生活化

在進行物理學科訓練設計時,教師從學生的生活認知基礎出發,為學生提供更多生活化訓練內容,勢必能夠成功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1.接軌生活設計訓練在對高中物理課堂訓練進行生活化設計時,教師需要做更細致的信息搜集工作。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有太多接軌點,教師要對這些思維對接點進行科學分析,找到課堂訓練設計的切入點。學生占有的教輔材料資源極為豐富,這是課堂訓練設計的重要參考。教師要對海量訓練信息進行分析比對,篩選出適合性更高的訓練內容,以豐富課堂訓練設計。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特別多,教師要發動學生展開主動探索,讓學生自覺展開生活化訓練,這是最為明智的選擇。2.聯系生活展開實驗物理是一門實驗性的自然學科,在設計物理實驗時,教師要有生活化認識。結合學生生活認知展開實驗操作,不僅能讓學生產生親近感,還能夠成功激活學生的生活認知,形成嶄新的教學成長動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布設一些創新實驗任務,讓學生深入生活之中,搜集實驗材料,設計實驗操作步驟,展開個性實驗操作,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生活化認知主動意識,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在學習“重力基本相互作用”這節內容時,教師在課堂引導時,為學生提出討論話題:有人說物體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學生給出了不同的回答,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學生開始了爭辯,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并給出矯正性引導:嚴格地說,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部分,其中差距很小,所以我們在對重力進行定義時,還是將地球吸引力叫作重力。在講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時,教師拿出彈簧秤,具體測量身邊物體的重量,明確重力和質量之間的關系。G=mg(g=9.8N/kg)。學生從實驗操作中對重力方向有了直觀認知。教師利用最直觀的生活性實驗操作,幫助學生順利展開重力概念和重力方向等內容的學習,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學習啟迪,順利啟動了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強化課堂教學生活化,不僅實現了學生利用物理知識方式的變革,還成功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元認知,為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接軌生活中理解物理、接受物理、運用物理,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生的生活認知基礎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要有主動挖掘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生力軍作用,全面塑造學生的物理學科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士全.生活化高中物理課堂的構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8(26).

[2]趙艷光.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7).

[3]王言高.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法設計[J].現代教育,2018(4).

作者:姜云 單位: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