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概念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1 11:12:00

導語:物理教學概念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概念研究論文

STS作為一個新概念的出現僅有20多年的歷史,?進入我國學術界不到10年的時間,?但已引起各國學術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就STS以及物理教學中的問題作一簡單介紹。

一、STS概念及其產生

從字面意義上看,STS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ique、社會society三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的縮寫。但是作為一個概念并不是這三個單詞的簡單排列。概括地說:?STS是一門研究科學、技術、社會三者相互作用關系的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學科。

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在享受近代工業革命和現代科學技術帶來的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突然發現自己正親手制造著對自身生存與發展的嚴重威脅。例如,集最新科學技術成就之大成的原子彈在日本爆炸,造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悲劇;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帶來了大氣噪聲和江河湖海的嚴重污染;對自然資源的大量開發,引起的土地沙化、地震、洪水泛濫……于是1968年一些世界著名的社會學家組成一個叫做“羅馬俱樂部”的國際學術團體,他們對當代出現的危及人關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對諸如人口增長、糧食生產、資源開發的極限以及環境、生態保護等進行了認真研究,其結果是觸目驚心的,這些問題是關系列人類的生存與滅亡、文明的發展與毀滅的全球性問題。

早在六七十年代,?美國許多著名的大學先后成立STS研究中心,專門開展對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相互關系的研究,并開設了STS課程,其目的在于使學生深刻理解技術本身及其對人類和社會的影響。

如果說傳統的科學各個領域都只著眼于本領域的發展對人類文明做貢獻,那么,?STS則是著眼于研究系統各個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保證人類文明健康發展應具有的最佳狀態;研究如何發揮人與社會在系統中的能動作用,研究如何建立內在的動力學機制,使得系統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以保證系統能經常處于最佳狀態。

二、STS與教育

盡管對STS問題的研究當前處于開始階段,?人們遠未對其作出全面、深刻的論述。?但有條件地開設STS課程,普及STS知識,增強人們的STS意識,已經成為全民教育的一種趨勢。這主要是因為:(1)人是STS系統的主體,科學、技術、社會的發展與相互作用都是通過人的自覺或不自覺的行為來實現的,只有通過教育人們自覺地按照STS系統的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方向,才能實現STS系統最佳狀態的形成。(2)STS自身的發展要求必須具有一定的社會基矗因此,心須向人們普及STS知識,建立STS發展的社會基矗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科學技術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技術的應用帶來了經濟的大幅度增長,但同時也在重復著西方國家工業化給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如環境污染,資源的破壞等。為了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在我國普及STS知識,推進STS研究勢在必行。

普及STS知識,增強STS意識,必須通過教育來實現,而學校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然而,目前中小學教學中STS教育的內容涉及卻很少,因此設置有關課程進行STS教育或在已有的相關課程中增加STS內容是非常必要的。

三、物理教學中STS的滲透

物理學本身是和自然現象、科學技術、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緊密相聯系的。

在物理教學中STS的滲透要結合所講內容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1.依據教學大綱,?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新成果、新成就。如當個新興材料的研制及應用;超導體的獲得及應用;現代航空航天技術、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的發展狀況及趨勢;大型及超大型集成電路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激光、激光全息攝影、防偽技術等等。使物理課具有時代的氣息。

2.向學生講解與工業、?農業、醫學等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術。如在熱學中向學生講解低溫的獲得以及在醫學中的應用;在電學中向學生講解工廠供電設備情況,?電磁場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日常家用電路的改進設計等。?英國SATIS(ScienceandTechnologyinSocitey)教材中有關物理教學中STS滲透很有特色。他們在講電的產生和輸送時,主要介紹有關電力網的知識,如要得到電壓穩定、價格低廉的電力供應,為什么要把許多電站聯成電力網,以及核電站、火力電站及水電站的各自的特點,還具體給出了英國西北電網中各個電站的功率和每兆瓦小時的成本,以及冬季夏季各一天24小時預期的用電曲線,讓學生設想自己是電力網的調度員,?以5小時為一個時間段,根據各時間段預期的用電量,作出把哪些電站接入電網的計劃。教材中的這類內容和作業,并不在于給學生許多實際知識,而在于使學生形成“成本--效益”觀念。

3.鼓勵學生參與重大社會問題的研究,如環境保護、能源危機、噪聲污染、水土流失、就業和失業問題,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嘗試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如學了“安全用電”知識后,要求學生調查家里和附近居民違反安全用電的事例以及造成的嚴重后果,并提出解決的辦法。在學習了有關能量的問題后,和環境保護相聯系,讓學生到附近的工廠、農村調查環境污染情況并提出改進措施等。這樣既使學生增長了科學知識與技能,同時又使學生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STS教育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

我們大家要共同重視STS教育,促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