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阻礙提升物理教學論文

時間:2022-06-01 05:04:00

導語:規避阻礙提升物理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規避阻礙提升物理教學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先入為主的生活觀念形成的思維障礙;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礙;物理公式數學化形成的思維障礙;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維障礙;思維定勢干擾形成的思維障礙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中的客觀物體及其運動規律、先入的生活觀念有的基本正確,對學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妨礙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對概念的片面理解、物理上有許多相近的物理概念、數學是學習和研究物理學的重要工具、任何一個物理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形成了一套切實有效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推理方式和方法等,具體請詳見。

一、先入為主的生活觀念形成的思維障礙

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界中的客觀物體及其運動規律,學生天天置身于千變萬化的物理世界中,會自然地獲得有關物理方面的感性認識,形成一定的生活觀念和經驗,這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前提條件。先入的生活觀念有的基本正確,對學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有的觀念是錯誤的,對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規律的正確理解和運用,將起一定的消極作用,造成一定的學習障礙。主要表現有兩點:一是妨礙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對概念的片面理解;二是阻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造成知識與應用脫節。例如,在學習力和運動的關系這部分知識之前,許多學生都有這種看法,認為靜止的物體,用力推動它時,它才會運動,力停止作用時,它就會停下來,推物體的力越大,物體運動的就越快,速度就越大,實際上,這種生活中形成的觀念是片面的,結論是錯誤的。總之,先入為主的生活觀念、錯誤經驗往往驅使學生作出想當然地錯誤判斷,阻礙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要克服和糾正這類錯誤觀念,可采取如下幾個做法:一是講解概念時,應展開充分的分析、討論,讓學生弄清概念的來龍去脈,明確概念的形成過程,以達到對概念內涵的準確理解和掌握。二是加強知識訓練環節,反復矯正反復鞏固,加深理解。三是用一些生動的物理實驗或物理現象給學生以更強烈地刺激,形成鮮明的對比,說明原有觀念的錯誤所在,使原有觀念發生動搖,直至清除。

二、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礙

物理上有許多相近的物理概念,它們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具有不同的本質屬性。有的學生對它們的物理意義理解不透,區分不清,加上頭腦中沒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容易將它們之間的關系簡單化。要么同時變大,要么同時變小。要克服這種思維障礙,可以抓住兩個概念的差異,從不同的角度突出這種差異,進行區別。一是可以通過列舉具體的典型例子加以糾正,使概念深化,找出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如透鏡對光線“會聚”、“發散”與主光軸的關系不清楚,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是指當光線入射到凸透鏡時,其出射光線的方向比入射光線的方向更偏向主光軸,如圖甲所示;同理,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是指當光線入射到凹透鏡時,其出射光線的方向比入射光線的方向更偏離主光軸,如圖乙所示。二是可以比較概念和規律相同點和不同點,如杠桿平衡與前面學過二力平衡的相同點:與力有關、研究對象是平衡物體;不相同點:前者是特指杠桿平衡,后者是一般物體在共點力作用下的平衡使用時特別注意適用的對象不同。

三、物理公式數學化形成的思維障礙

數學是學習和研究物理學的重要工具,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是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和高考說明中要求的一項重要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往往發現,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經常撇開公式的物理意義,忘記公式所表達的物理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因而造成了運用公式分析物理問題的思維偏差。如密度公式ρ=m/V,左端代表一物理事實,而右邊僅代表一種定義的方法,測定方法,并不存在ρ正比于m或反比于V的問題。克服這種思維偏差的主要措施,一是要強調公式的物理意義,理解公式所描述的物理現象、物理實事之間的因果關系、決定關系。二是要明確公式的來龍去脈,增強公式的物理色彩,突出對問題的物理意義的分析,防止單純數學公式的教學法,減少純公式數值代入計算的訓練,讓學生善于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描述物理問題,真正建立起物理上的數量關系,增強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提高運用數學工具的能力。

四、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維障礙

任何一個物理概念都是內涵和外延的統一,我們通常所說的使學生掌握物理概念,一方面指的是要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同時也要求明確其外延。所謂外延,即概念所涉及的范圍和條件,公式的適用范圍和成立條件。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使學生弄清概念的外延是深化對概念的理解、正確運用物理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條件。但由于概念的外延指的是適用該概念的一切有關事物,因此,學生在理解或實際運用概念時,有時會不自覺地縮小或擴大概念的外延,因而造成錯誤的結果。無意識地擴大外延是經常犯的錯誤,如摩擦力的方向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而學生有時就擴大為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有的學生因忽視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的適用范圍,用它來分析其它非勻變速運動的問題。為了克服這種思維障礙,在教學中必須把基本概念的物理意義講清楚,講清公式的適用范圍,配合練習加強運用,在運用中進行檢查,深化理解,逐步達到正確掌握基本知識的目標。

五、思維定勢干擾形成的思維障礙

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形成了一套切實有效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推理方式和方法,變成了學生的一種能力,一定的思維模式,這種現象叫思維定勢。但這種現象具有雙重性,既有積極的作用,又有消極的作用。從正面說,思維定勢的形成表明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推理能力;從反面說,這種思維定勢對分析解決能力的發展和提高也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這種現象在教學中是很常見的。比如,在物理中常用的正負號,可用來表示有的物理量的正負,如溫度的高低,功的正負,能量的正負;也可用來表示物體的性質,如透鏡的性質,電荷的性質等等。而學生有時片面理解為表方向,忘記有的表示性質,有的表示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