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恰當運用自制教具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5 10:16:00

導語:物理教學恰當運用自制教具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恰當運用自制教具研究論文

摘要:在物理教學恰當運用自制教具可以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邊看邊學、邊思考、邊討論、邊進行實驗時,使學生對實驗內容和原理理解透徹,掌握牢固。

關鍵詞:物理教學自制教具的作用恰當運用

1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學中的的必要性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在儀器短缺的年代或一些邊遠的山區,許多物理教師通過自制教具,將學生帶進了物理的領域。現在雖然實驗條件有了很大的改變,各種各樣設計精巧的現代教學儀器,還有豐富的多媒體實驗教學軟件可供教師使用。但是,自制教具在新的課程理念下仍然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1.1自制教具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做出這樣的結論:“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在中學實驗室里教學儀器的使用都是有規章制度的,使用一般都強調要按步驟操作,如果非正常損壞,則要批評,甚至按價賠償。因此,學生在使用儀器前,一般先接受教師的教育才讓其使用,所以學生在使用儀器時都小心翼翼,生怕把儀器搞壞。因此,學生處于被動實驗狀態,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受到了壓制。但自制教具一般使用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材料,制作簡單方便,損壞了可以再制作,這是實驗室配給儀器無法所比擬的。同時,通過自制的教具,能加深對物理規律和物理現象的深入理解。

1.2自制教具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自制教具從猜想開始到多方面論證,并動手設計、制作、反復試驗,到最后確定實驗模型,都是經過深入思考和對物理規律和概念的理解。從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到創造性地設計出新教具,學生的能力和思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從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讓學生體驗創造的無窮魅力。

1.3自制教具利用學生喜歡“玩”的特征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濃厚的興趣能彌補智能的不足,持久的興趣會導致發明創造。”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這種資源,根據課本和新課標的要求,課堂中都要最大限度的使用師生自制的各種教具做演示實驗,努力使物理課節節有物有理,由物到理的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講摩擦力的相關因素時,先讓學生根據老師給出的問題進行猜想,接著學生利用生活中一切可能的物品設計實驗,學生們熱情很高,利用很多自制儀器進行實驗,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1.4自制教具能有效激發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自制教具符合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實際,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有效性。而新課標則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儀器、實驗、探究,給學生們創造了動手動腦的環境。

學生在動手制作、探究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形成了積極樂觀、迎難而上的價值觀。因為,師生們共同自制教具擺脫了枯燥無聊的理論學習,物理的趣味性必定會被體現出來,學習物理就會變成了樂趣。其次,在制作、探究試驗過程中,學生會不斷自我發現問題,并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學生們就會初步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學會使用簡單的實驗設備,采集基本的信息、數據;運用實驗數據對問題做出簡單但合理的解釋或回答;用自己的語言與同伴交流觀察、思考、探究的過程與心得,展示成果。同時,也能將學過的物理知識與感性認識聯系起來,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為學生掌握物理概念,認識物理規律,并鞏固、深化和靈活運用知識提供了紐帶和連接點。再則,通過制作中的分工合作,與其他學生交流和分享信息、創意及成果等等,對學生健康人格形成、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有極大幫助。而制作、試驗過程中的一次次的失敗磨練了學生的意志,使之初步形成尊重客觀規律的意識、養成事事思考的習慣。培養了學生敢于大膽想象中,不怕困難與挫折,不輕易放棄科學態度。

2在實驗教學中如何恰當運用自制教具

很多老師一提到自制教具的使用就不知道從何著手?這是絕大部分教師面臨的難點,也是自制教具得不到眾多教師青睞的原因。根據筆者的經驗,自制教具在課堂中的運用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邊學邊實驗,教師必須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要設計好邊學邊實驗的階梯,幫助學生步步深入。公務員之家

2.1自制教具在導入部分的使用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過程的一開始,出示與教學相配合的自制教具,因為自制教具的實用性和創造性,既能夠達到良好的引入效果,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調動他們對科學奧秘探究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造性想象能力。

如:筆者在教授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力時,制作了圖9.6-1的裝置,把導線ab,放在磁場里,接通電源,讓電流通過ab,觀察它的運動的實驗中,我們發現讓導線ab運動比較困難,而且不一定成功,雖然筆者已經有很好的方法解決,但筆者不會馬上說出來,而是讓我們的同學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有何辦法去解決?于是我們的同學紛紛動腦筋想辦法開展探究活動,自制教具起到了很好的激趣作用。

2.2自制教具在探究實驗部分的使用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會受到現有條件的限制,不能很好地達成實驗目標。這時就需要我們充分根據教學實際,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見材料進行教具制作了。還是以“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為例,當讓學生們去解釋出現“ab”不動的現象時,也許他們的答案千奇八怪,這時筆者并沒有說他們錯了,而是說他們的答案很接近現實了,繼續讓我們的學生充分參與到討論中。當然,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可以提示一下,并且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做實驗,并不停的用不同的材料去試驗。在恰當的時候,筆者展示了通電導體由導線改成香煙鋁箔紙時的實驗,并解釋了實驗原理和現象“磁場由碲形磁鐵提供,通電導體由香煙鋁箔紙構成回路,通電導體是由鋁箔紙制成,導電好、重量輕,一旦兩導軌上通電,在磁場力作用下,它會迅速向某一個方向滾動。”筆者的實驗改進獲第一屆廣州市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實驗改進比賽的二等獎。因此,我們使用自制教具時,應該特別強調“活用”。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立體教材”,形象化的教材,多向學生傳遞一些信息和方法。這種形象化了的信息,能讓學生很自然地懂得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李振海.教具的制作與使用[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

[2]許國梁.中學物理教學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