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師范生教育實踐方式的研究
時間:2022-04-21 10:11:00
導語:物理師范生教育實踐方式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實習作為師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師范生的重要實踐活動之一,對于培養師范生的師范技能和教學藝術,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通過對當前我國高師院校師范生教育實習模式的調查和分析,根據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和成果的介紹,結合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對師范生的要求,提出了加大教育實習時間的比重,進行分段實習,使試教與教育實習有機的分離,重視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拓展教育實習的內容與形式。從而讓物理師范生能在教育實習中得到更好的鍛煉,以期達到師范生畢業后更能適應現階段中小學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物理師范生教育實習模式
0引言
在科學技術發達,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因此,各國的教育也隨之不斷改革。為了能培養出更加符合當前社會所需要的中小學教師,高等師范院校也應隨之改革,而高師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教育實習的改革。從未來教師的素質培養出發,中外教育實習改革呈現出綜合化、多樣化、一體化等特點。“為研究而培訓”將是教師教育的發展趨向,教育實習改革的發展也會在培訓制度、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組織形式等方面有相應的改革。教育實習是師范生師范性的體現,也是世界師范教育改革的一個中心問題。本文從探討近十多年來中國和世界發達國家教育實習改革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并通過中外教育實習改革的比較,以及通過對我國現階段的教育實習現狀的分析,從而探討一種更加有利于我國現階段師范生教育實習的實習模式,這將對高師構建面向21世紀的課程體系和師范特色教育課程結構有所啟迪,同時,這一研究對其根據中小學教育改革和發展以及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探索培養合格教師的途徑也有所借鑒。
1.物理師范生教育實習現狀分析
實習是教學中的關鍵環節。在問卷調查中,老師和同學們反映最多的是教育實習。目前師范專業學生在實習中存在較多問題。如“實習時間安排不合理,時間又太短”、“實習指導力度不夠”、“實習經費太少”、“學校實驗室少且設備陳舊”等,問題較多,不一而足。教育實習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它開展的成功與否,會影響大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的提高及畢業生今后的就業,甚至發展前途。
我國師范生教育實習普遍采用在大四集中實習的方式,將學生組隊派往就近一些中學,時間一般為6—8周。實習目的主要是了解中小學教學常規任務,鞏固師范生的專業思想,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培養從業能力。在此之前的大三則安排講習,讓學生初步應用所學知識,感知教學方法,進行技能、方法、能力等訓練。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師課程與教學的改革,在教育實習的理論與實踐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從整體現狀來看,我認為物理師范生教育實習還存在以下弱點與不足:
1.1實習時間短而集中,形式單一
我國的師范生教育實習由于觀念、人力、財力等各種主客觀原因,講習與實習的總時間過少,不足總學時的5%。即使在近年高師課程改革和重視教育實習的呼聲越來越高的形勢下,除個別院校教育實習增加到一學期外,本科教育實習一般仍在6—10周內徘徊(往往還含五一或十一大假一周)。而且實習內容與形式主要是鍛煉備課、上課的技能或充當教學助手等少量“規定動作”,很少有機會參與學校生活;忽視作為學習促進者的學業指導、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的實踐與應用、班級管理等全面的職業素質培養和鍛煉。這不利于師范生在實質上與心理上形成對教育教學工作內涵、技藝、方法的豐富性、復雜性和創造性的必要認識。
1.2實習管理過于單一
目前我國的師范教育實習中實習生的管理基本由師范院校全面負責,實習學校協助配合,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有效介入很少,這種管理模式不僅降低了管理效率,而且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師范院校與實習學校之間的距離,給實習的安排帶來困難。
1.3實習指導力量單薄
實習指導工作原則上由師范院校和實習學校共同擔任,但由于近年來的高校擴招,實習生人數聚增,實習地點的分散,導致師范院校實習指導教師的相對不足,且由于實習地指導教師與師范院校帶隊指導教師都有較多的其他教育教學任務,使他(她)們也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實習指導的工作中,從而給實習過程中應有的“傳、幫、帶”作用受到一定的影響。1.4缺乏穩定的實習基地
雖然我國高師院校的培養目標是中小學教師,但是高師院校與中小學及基礎教育機構的關系普遍疏遠,即便是眼下的高師教育改革,也主要立足于“自身”的改革,而不是立足于基礎教育的需要。中小學也因考慮自身的教學質量與升學壓力等,而對高師教育實習普遍不熱心、不歡迎。故此,高師教育實習常常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年年實習年年難的現象普遍存在。這種現象就像一把雙刃劍,既不利于高師培養目標的實現,也不利于基礎教育自身的持續發展。
2.比較與啟示(國外教育實習的共同特點)
2.1實習的時間充分、基地穩定
各國都十分注重教師教育的實踐性,并把教育見習、實習作為提高師范生專業教學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注重給師范生提供實地接觸中小學學生和基礎教育實際的充分時間和機會,并采用平等互惠的原則,與中小學建立長期、廣泛的聯系,建設穩定的實習基地。實習的時間普遍在15周以上,教育見習、實習分布貫穿整個教育周期,占到總學時的12%,(各國情況表現見附表1-1)其體現了教師教育面向中小學、注重實踐和應用的價值取向。
亞太地區部分國家實習時間歐美部分國家實習時間
日本7~14周美國最短:15周
中國6~8周英國15周
韓國9周前蘇聯17~19周
朝鮮8周法國27周
馬來西亞4~12周聯邦德國72周(18個月)
(附表1-1亞太地區部分國家與歐美部分國家師范生教育實習時間的比較)
2.2實習的目標明確,任務具體、責任落實
英美通過大中小學的教育專家、校長和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合作指導小組,分工協作對學生進行“量體裁衣”式的訓練,各自的目標責任明確而具體;德日兩國還通過立法的形式實施嚴格的國家級考試。同時,各國都十分注重引導學生全面參與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師范生在開展全面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獲得知識、技能、心智、能力的全面鍛煉和發展,體現了教師教育從“學習成績”為本向“實踐能力”為本的轉變。
2.3實習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各國普遍采用走出去請進來,分散見習與集中實習結合,教師指導、小組討論及個人反思相結合等多種形式,使師范生在整個教育周期內有較充分的機會,多次、全面地接觸、認識和了解中小學教育實際;在不同階段相應具體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感知、思考和深化對教育教學的技藝性、專業性、復雜性的認識。并注重引導他們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已有的教育理論和實際問題,從研究者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師范生不僅能從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站在教學的前沿,強化了理論與實踐的整合
2.4實習的管理規范、評價科學
大中小學共同參與、資源優化配置的合作指導小組,對教育實習進行多位一體的聯合指導,共同負責開展教育實習的科學計劃、組織實施、診斷性指導和規范科學的評價,切實保障和促進了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中的專業化能力發展。
3.新時期教育實習模式改革的探討
隨著21世紀的到來,世界范圍內的教育實習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教育實習模式已顯得不符合時代的發展,因此,在借鑒外國教育實習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師范教育的實際情況,對教育實習模式進行改革是必然之趨勢。根據我國現階段的社會體制和教育管理體制的特征,師范院校實習模式的探討主要可從以下幾點來考慮:
3.1拓展教育實習的內容與形式
教師作為一種專業化要求愈來愈高的職業,具有理論與實踐二重性。一方面它是科學的,有基本規律可尋,這可以從書本和教師的傳授中獲得;另一方面,它又是藝術的,要伴隨著具體的教育情景而變化,需要在真實的教育情景中親身實踐、體驗、感悟、積累和發展。因此高師教育實習應借鑒國外教師教育的經驗,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整合,拓展見習實習的內容與形式,由主要是教學實習、班主任工作見習、實習,擴展到課外活動指導、教學實驗、社會實踐、教育調查等方面,以培養實習生教育教學能力、社會工作能力和初步的教學科研能力。作為物理師范生更加應該注意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育實習過程中組織一些實驗性課程,做一些創新實驗研究,搞一些模型制作比賽,提高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能力。并通過實地參觀、見習觀摩、優質課案錄像分析、講習實習等目標明確、內容豐富的理論與教育實踐相聯系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
3.2加大教育實習時間的比重,進行分段實習,重視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
教師教育專業化方向的發展與國際教師教育的經驗昭示,改變我國教師教育長期以來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應用、重學術輕師范的觀念與傳統,加大教育實踐課程的比重,增加教育實習的時間,強化未來教師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育技能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與應用,是改革現行教師教育課程、提高未來教師教育實踐能力的必由之路。具體做法應將教育實習延長到至少三個月,接近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增加1—3年級的教育見習,并加強講習指導和現代教育技術等實踐課程;從大一開始,從微觀處著手,充分利用課內課外、校內校外、見習講習、微格教學、學生自主分散訓練與教師組織指導訓練等多種形式和方法,對師范生逐一進行教學基本功、基本方法、基本環節、基本技能和教育技術等單項及綜合的訓練與考核,切實培養和發展未來教師的專業教學實踐能力。
3.3聯合管理模式加強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增強與中小學的廣泛聯系
樹立現代的、開放的辦學思想和培養方式,充分發揮實習學校的積極性,培養穩定的實習基地,對教育實習進行聯合管理。這是搞好實習工作的首要環節,它不僅能解決過去教育實習管理單一性的弊端,還能有效的加強實習的指導工作,在目前的體制下,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1)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通過政策法規的建立來保證,并由實習學校和師范院校甚至是地方主管的功能部門組成的“聯合指導小組”,充分調動參與指導教師和各部門的積極性,從而使教育實習得以順利、有序的進行。(2)師范院校和實習學校在互惠的基礎上建立平等合作的關系師范院校和實習學校在互惠的基礎上建立平等合作的關系,如果前者將實習學校置于消極被動的地位,那么后者則將其置于主動的地位,更有利于實習學校積極參與實習的指導和管理,提高實習效率。這種實習合作管理模式,不僅保證了教育實習的相對穩定,也便于學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獲得全方位的訓練。同時也是師范院校與實習基地學校相互交流和學習的絕好形式,對雙方的教育教學改革都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
4.兩種新教育實習模式的構想
通過以上的分析,傳統的實習模式已顯得不合時代的要求,因此,在分析我國教育實習現狀后,在此提出兩種新的模式,可能會更有利于現階段高等師范院校的教育實習。第一,將實習的總時間延長為3個月,其中,大四上期的集中實習時間保持不變(現有的6—8周),其余的時間分布到大二、大三,其形式為到中學去參加教育見習,建議每學期教育見習時間為一周;并在校內進行教學試講、模擬教學,對師范生進行教學基本功、基本方法、基本環節、基本技能和教育技術的訓練,使教育實習與試教有機的分離。拓展教育實習的內容與形式,由主要是教學實習、班主任工作見習、實習,擴展到課外活動指導、教學實驗、社會實踐、教育調查等方面,以培養實習生教育教學能力、社會工作能力和初步的教學科研能力。第二,將前一種模式提出的教育見習時間放在一個學期來完成,即將大三的下期一個學期作為教育見習的時間,這種模式更加有利于師范生在參加教育實習前就更加全面地深入到中小學的教學當中,并在見習過程當中吸取別人的經驗根據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逐步形成一種符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但這種模式會與理論課程的開設造成一定的阻礙,所以建議用第一種模式,可能會更加適合現階段的師范生的教育實習。
綜上所述,要培養出能更加適應現階段中小學教學的物理師范生,就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師范生的實踐能力,而教育實習作為師范生的重要實踐活動之一,高師院校應更新觀念、加強對教育實實習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明確任務、細化目標、落實責任,增強對實習指導教師的培訓與管理,加強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增強與中小學的廣泛聯系,拓展教育實習的內容與形式,加大教育實習時間的比重,進行分段實習,重視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那茂菊.中外教育實習改革的趨勢.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45-48
[2]姚云.中外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比較及啟示比較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63-65
[3]張世俊.師范教育實習引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期:38-40
[4]陳永明.國際師范教育改革比較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期:15-18
[5]陳俊珂,等.國外高師教育實習改革的特點與趨勢.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21
[6]劉曉紅,段作章.中外幾種教育實習模式的比較研究.比較教育研究,20O0年,第4期:84-86
[7]鄭金洲.走向校本:學校教育發展的走向.教育研究信息.2000年,第3期:62-63
[8]朱元春.對高師教育實習管理模式的思考.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5年5期:51-53
[9]王水秀.試論教育模擬實習.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6年2期:32-35
[10]顧鋒.淺設教育實習改革.南通師專學報1996年3期:20-23
- 上一篇:新基礎教育學校管制更改的獨特性
- 下一篇:內幕交易民事賠償制度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