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試題方向探析研究

時間:2022-04-21 10:53:00

導語:中考物理試題方向探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考物理試題方向探析研究

學生:摘要:近幾年,從各地中考試卷可以看出,試題普遍體現了由知識向能力的過渡,試題難度適中,不會出現偏題、怪題。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融物理知識于具體事物中;進一步加強與生產、生活和社會熱點問題的聯系;對實驗與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仍將是重點,實驗題要重視各種細節的考察、公式運用等考查。實驗題中都有一題新題型,綜合計算難度不太大,拉分題會在“說明該方案的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對實驗方案的合理性進行評價”等,說明中考這個指揮棒一直是向素質教育這個大方向上引導的。

關鍵詞:物理試題中考趨勢分析

一、重視基本概念和規律的考查

對任何復雜或簡單的題目的解答,都離不開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正確認識、理解和應用,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規律,才能去解釋一些物理現象和解決實際物理問題。因些在復習中,我們要把初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單位及換算、需記常量、實驗目的和原理等梳理出來,在腦海中形成完整和深刻的印象,在復習中還要重視以下幾點:

1、對物理概念建立過程的理解。這幾年中考試題越來越重視對物理概念建立過程的考查。例如:比較壓力作用效果、比較做功的快慢、歐姆定律的得出等等。

2、設法糾正一些從生活經驗獲得的片面的、不正確的認識和判斷。例如:運動物體有受力而靜止物體不受力,下沉的物體受到浮力總比漂浮時受到小等等。

3、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和規律的復習,要注意其適用的范圍和條件,要聯系實際,同時輔助必要的練習加以鞏固。例如: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和認識不容易到位,常認為物質的比熱容到物體的質量、溫度的高低有關,不能認識到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等等。

4、理清知識的條理、知識間的相互關系。例如:對電學知識,很多學生無法根據題目要求連接實物電路、故障分析、動態電路分析以及電路計算等,其原因有的是對串、并聯混淆不清,有的則是不注意電路的非正常部分,如電流表并聯、電壓表串聯,有的是不知道電表測量什么物理量而張冠李戴等,之所以會產生這些錯誤,歸根到底就是不會分析電路,因為分析電路是解決一切電路的關鍵,電路到底是串聯還是并聯,是發生開路還短路,只有電路分析正確,才能進一步思考和解題。

5、對一些易混淆的物理概念進行整理和比較。例如:實像與虛像,重力與壓力,功與功率等等。

6、要重視課本,重視教材內容和教材功能的挖掘,注意教材每幅插圖所蘊涵的物理意義,近幾年中考常出現用課后小實驗、課本各類圖表和圖形滲透來實現物理知識的考查,值得重視。

例:(2008年,福建福州)建筑、裝飾、裝修等材料會散發甲醛、苯等有害氣體而導致室內空氣污染,成為頭號“健康殺手”,此現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作無規則___________。

答案:運動

點評:針對這類考查基本物理知識和規律的基礎題,只要考生平時加深對課本的基本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就不難解決。

二、注重物理問題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充分體現知識的應用性

近年來,全國各地中考試題中有很多題目的命制都是從生活實際中選取素材,創設問題情景,多角度展現物理與生活實際的廣泛聯系。具體表現如下:以北京奧運會所發生的比賽情景命題,考查聲學、光學、電學及力學等知識的應用;以汶川大地震為背景,考查光學、力學等知識的應用,以南方雪災為背景,考查熱學、力學等知識的應用;在家庭用電方面,考查家用電器消耗電能的計算和安全用電常識等等。通過對與生活實際情景相聯系和物理問題的考查充分體現知識的應用性。

例:(2008年,福建福州)矗立在福州閩江公園國際雕塑園中的水平大理石基座上正面印文為"北京奧運"巨石印,重約330000N,底面積約4平方米。

求:⑴該巨石印的質量是多大?

⑵它對基座的壓強有多大?

⑶在搬運過程中起重機將巨石印勻速抬高壓2米做了多少功?

點評: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試題的設計貼近我們的生活,符合大家的認知規律。通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提示隱藏在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實際生產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重視基本實驗能力的考察,凸現實驗在物理學中的作用

自從新課程改革以來,物理實驗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逐年遞增,考查基本實驗知識、基本實驗技能以及實驗設計等方面。近幾年中考對實驗的考查,都是以教材上的基本實驗為依托,做一些適當的延伸,這樣做有利于促進平時實驗教學的開展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在中考實驗題中常常以測定斜面的機械效率、測定物質的密度、伏安法測電阻、測電功率等幾個常規實驗為素材命題,考查基本的實驗知識和技能,包括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基本電路元件的使用和電路的連接,以及刻度尺、天平、量筒、彈簧測力計的使用等。考查的范圍也不局限于課本,使那些試圖靠背實驗考出高分的現象不再出現。

四、關注“熱點”和“盲點”

年年中考年年變,但萬變不離其“重”,物理學中的一些主干知識仍然是每年中考的熱點,例如:重點知識中“力和運動”、“壓強和重力”、“功和功率”、“電功率”、“機械效率”、“能量”等;重點實驗有:“密度的測量”、“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伏安法測電阻、電功率”的實驗和部分演示實驗等等,展開專題訓練。現在中考的另一個導向是重視物理與生活、科技發展的聯系,通過收集這一學年最新科技發展、關注時事新聞(如汶川大地震)、關注探究過程的思考等。在復習中要善于與復習課教學有機融合起來,通過熟悉的現象理解所學物理知識,知道物理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學試驗中的廣泛應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不斷了解物理知識的廣泛應用中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信息交流和搜索盲點,是第三輪復習的重點工作,它是拓展復習思路和知識視野的重要渠道。

三、要激發學生興趣

初三復習階段,學生的學習負擔重,壓力大,易出現“復習疲勞綜合癥”,所以教師在復習課上也要積極創設一些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例如:在“聲現象復習”中,我們可以創設這樣問題情景:小明和小華攜手前往音樂廳去欣賞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出,還沒有進入音樂廳,他們就聽到了美妙的音樂,小明說:“你聽,小提琴的聲音多么優雅動聽!”小華說:“大提琴的聲音也深沉渾厚。”他們很快進入廳入座,沉浸在樂海中,音樂聲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宏亮,時而輕微。當曲終之時,他們看到,指揮家將揚起的指揮棒迅速一收,所有樂器啞然無聲,全場一片寂靜,緊接著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提出的問題是:(1)為什么沒進音樂廳就能知道有小提琴和大提琴在演奏?(2)“高亢、低沉、宏高、輕微”,表明樂音有什么特征?(3)各種樂器是怎樣發聲的?為什么會“啞然無聲”?并且可以進一步提出:(1)聲音由振動發聲的,我們是怎么知道的?能否舉出出證據。(2)真空不能傳聲,我們是怎么知道的?(3)聲音有能量,我們是怎么知道的?能否舉出例證?

如此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的資料來創設教學情景,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對復習的知識內容產生關注,進而引發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進入良好的復習狀態,更能收到好的復習效果。

五、要調整學生的心態

復習課的適度緊張是完全必要的,但物極必反,復習課的密度過大,造成學生的過度疲勞則不會有好的效果。因此,在最后沖刺階段要注意把學生的心理狀態調整好,把握節奏,愉快復習,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要努力做好針對性的疏導工作,力爭使學生能以較好的競技狀態進入考場,發揮出他們的最佳學習和復習水平,還應突出對學生良好解題習慣訓練,如要求學生做到作圖清晰明了,解題規范,書寫整潔,發現錯誤及時糾正等等,努力做到“該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一分不能丟。”

總而言之,我們應當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認認真真地對待復習工作,在復習中充分理解改革與繼承的關系,注意改變學科本位觀念,既關注社會熱點,也關注中考動向,科學規劃,努力使復習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趙凱華,羅蔚菌.新概念物理教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5.10-23.

[2]錢錫鴻,陳慧輯,盧晶晶等.九年義務教育八、九年級物理課本及教學參考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