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提升策略3篇

時間:2022-05-16 05:23:46

導語: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提升策略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提升策略3篇

第一篇

一、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方面

1.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未能有效展現。“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積極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然而,在實際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沒有真正地將這一要求徹底落實,在多數的教學過程中,仍是將自身放到了主體地位,將學生放到了被動的知識接受地位。另外,在某些高中,教師亦是將素質教育理念用到了教學過程中,將自己的引導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但是,其發揮的有些過度,以至于都是教師在引導,學生無法進行自主思考。

2.教學內容以及過程把握不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新課改引發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變動過大,很多教師一時還不能對新教材深度把握,尤其是部分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其依然不自覺地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至于對教學內容的變動情況有所忽視,教學方式的創新有所欠缺。而年輕教師盡管力求創新,但是,其缺乏實踐教學經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效仿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以至于學校整體的物理教學工作并沒有有效地體現出“新課改”教學理念。另外,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多數都是演示性實驗,學生并沒有進行很多的探究實驗,以至于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不高,更不用說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3.缺少融洽的師生關系。在高中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受到傳統的師生關系理念影響,總是將自身擺到“領導者”的位置。當學生出現錯誤時,經常會對學生進行指責,尤其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教師更是存在很多打罵學生的問題。這樣,學生的心理壓力很大,并逐漸對物理課程學習產生恐懼心理。如此,學生的厭學情緒將會直接影響到物理課程的學習效果。

(二)學生方面問題

由于高中物理課程歷來都比較抽象、難懂,而且,學生接觸不到足夠的實踐探究活動,以至于其不知道該如何將物理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進而,對物理課程的實用性有所“質疑”。更有很多學生認為物理課程學習就是浪費時間,其還不如將緊張的學習時間用到自己學的較好的課程上來。這樣,高中物理課程學習便陷入到了“惡性循環”中。

1.基礎差。由于物理課程學習相對于語文等文科課程,其要求良好的銜接性。如果初中物理課程學習的不夠系統,則很容易給高中物理課程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學生要想真正地將物理的銜接工作做好,就必須花費大量的學習時間。然而,這對于本就學習時間緊張的高中生來說,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2.物理知識實用能力不強。目前,很多高中的物理教學內容僅僅是局限在高中物理教材上。盡管物理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考慮到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但是,仍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其涉及到的內容盡管能夠將物理知識的應用方式展現出來,但是,很多內容學生并不熟悉,以至于其仍是感到非常陌生,理解起來亦是比較困難。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未能真正做到以教材為主線,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適當增加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物理知識實際運用案例。

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

為了更好地解決當前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下面重點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

(一)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

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新課標進行深入分析,認真貫徹其教學思想。將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有效地開展下去。例如,堅決摒棄“填鴨式”教學方法,適當運用探究式或者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理解物理知識在實際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具體應用,并且,盡可能地將抽象概念形象化。

(二)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調查發現,部分高中生并不是一開始就不喜歡物理知識學習的,其亦是具有強烈的學習需求。但是,在學習過程中,由于教師講授的物理知識過于難理解,以至于其經常因無法理解教學內容而導致各內容間無法有效銜接。長期下來,其物理學習越發困難,直至最終放棄了物理知識的學習。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借助各種教學方法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借助一些生動有趣的物理實踐活動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并且,在實踐探究中,有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對學生給予足夠的鼓勵,使其逐漸生出濃厚的物理學習興趣。

(三)活躍課堂氣氛,創造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

教學中應該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生,和學生一起探討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都說出自己對于某點知識的認識,暢所欲言,教師只是在合適的時機給予適當的解釋和分析。這樣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當然,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也能使教師和學生建立平等的、良好的師生關系。

(四)重視物理實驗的教學

物理本身就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必須要重視物理實驗教學,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基礎,把實驗教學作為物理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使學生的物理知識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切實地提高學生在物理方面的綜合能力。(五)在科技活動課中進行可持續發展觀教育科技活動課包括小實驗、小制作、小發明等,旨在鞏固物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新課型。通過科技活動課對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教育,是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重要途徑。

三、結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創新型國家構建理念的逐漸普及,人們已經認識到高中教育的主要內容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更是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及實踐創新。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高中生的素質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高中物理課程的學習質量對于學生未來的知識創新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對當前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趙秀龍工作單位:山東省黃島區第五中學

第二篇

一、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1.教學過程中的角色界定不當

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所推崇的是探究式實驗性教學,教學過程中的課堂主體應該是圍繞學生為中心,發揮出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融入到課堂學習中。然而就目前的教學狀況來看,卻沒有將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體現出來,仍舊是按照傳統的“教科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機械性地對課本知識進行講解,而學生通常是面對枯燥無味的講解慢慢地產生厭煩情緒,激發不出對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模式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自然不明顯。

2.實驗教學形式化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物理學科的奧秘之處是在不斷地實驗中而被發現的。作為高中學生來講,他們是接觸物理學科的初級階段,更應該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有利于他們以后對此學科更深層次的探索。然而,目前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卻沒有將實驗課重視起來,讓學生們在實驗中去探索物理知識的真諦,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教師先把理論知識給學生講解后,再進行實驗,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也是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付新課程要求,而沒有將物理實驗的過程重視起來,沒有讓學生真正地投入到物理實驗的實際動手操作環節中,不利于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探究能力。

3.教學模式單一化

高中物理教學應該是將探究性和情景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課堂設置的情景中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物理知識的探索中,即以一名物理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到物理知識的海洋中去探索物理的奧秘,進而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然而,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仍舊是將課堂理論知識的講解占據大部分課時,而忽視了讓學生在課堂設置的情景中對知識進行消化。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完全是按照“照本宣科”的模式進行教學活動,學生缺乏對知識的探究能力,難以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4.教學目標過于單一化

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是學生步入物理知識殿堂的進一步延伸,教師不僅要將課本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學生,更應將除課本知識外的和物理有聯系的知識一并授予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然而,在高中物理的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仍將講授課本基礎知識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以學生掌握課本基礎知識為教學任務。而沒有考慮到其它利于培養學生能力提升的因素,致使教學目標過于單一化,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二、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路

對于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們應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地探索、總結順應新課改發展的教學方法和途徑,進而改觀目前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1.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學原則,定位好教學角色

首先,作為教師來講應將新課改的理念充分地領悟到,即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教學原則。課堂教學活動始終圍繞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課堂主體,讓學生在自主性的學習中探索物理知識的內涵,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其次,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對教學進度完全掌控的形態,讓學生以教師的身份對課堂進度進行把握,即學生想學什么、喜歡學什么教師就跟隨學生的意愿去講什么,而不是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強迫性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不僅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體現出來,使學生從課堂上的“配角”轉化為課堂上的“主角”,從以往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更為重要的是有利于新課改下的創新型課堂教學的開展。

2.創建教學情境,營造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想方設法地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地融入到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比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多媒體引入到課堂上,基于多媒體平臺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在學習中認為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物理知識通過多媒體給直觀地演示出來,形象生動的知識傳授方式益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更加能激發出對物理知識近一步探究的欲望。

3.教學模式多樣化

基于高中物理知識結構的特點,應注重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開展中,教師要對課本內容深刻了解,抓住課程的重點、難點,進而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發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投入所設置問題的探究中。此外,對于教師的輔助地位也不能忽視,只有將學生和教師的位置給擺放端正,才能確保探究式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才能使學生在探究性的學習環境下使創新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4.教學目標多元化

高中物理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對基礎性知識的掌握及對物理素養的培養。因此,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學的任務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的多元化,進而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深刻領悟新課改理念內涵,不能只將學生掌握基礎性知識作為教學的唯一目標,而是要借助一切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去進行教學活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作為高中物理教師來講,要準確地把握新課改的真正內涵,在教學中界定好角色位置,積極地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式學習能力,才能不斷地提升教學水平。

作者:肖吉霞工作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一中

第三篇

一、在物理教學中培養高中生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一)學生自主學習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現實需要

伴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基礎教育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高中課程改革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中仍然存在重應試教育、輕素質教育,重知識學習、輕能力培養的問題。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主宰整個物理課堂的教學,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和機械地訓練習題,題海戰術仍是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方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被嚴重抹殺,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不大。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教師有反饋作用,若學生對物理學習表現出極大的反感時,那么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就會大受打擊,進而影響到物理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因此,教師要不斷反思物理教學的方式方法,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物理教學的目標。

(二)學生自主學習是高中物理教師教學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推進和實施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角色定位,即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者,還要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不僅要研究教育教學,還要對課程進行開發和建設。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改變教學方法,從以“教”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過程,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師生互動、分組討論和仿真模擬的教學環節,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三)學生自主學習是實現其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需要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育觀念仍然占主導地位,教師教學方法還是一貫的“快餐式”教學,這些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和獨立性,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創新行為,造成了學生對教師教學的依賴和缺乏社會適應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自主學習理念要求學生在一種民主、和諧、歡快的氛圍中學習,把物理課堂發展成為促進學生能力提升的空間,使學生能夠自主地探求知識、建構知識,充分地發掘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內在潛能。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歡樂和喜悅,從而認同并接受自主學習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改變。(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學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二、在物理教學中影響高中生自主學習的因素

(一)學習興趣是高中生自主學習的內在條件

學習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知識的內驅力。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學生對學習物理的整個過程很感興趣,這種學習興趣貫穿于物理學習的初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在高中物理學習初期,學生被自然界中奇特的物理現象所吸引,對學習物理有一種很強的好奇心。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期,學生希望憑借實際行動對物理現象加以操控。在高中物理學習后期,學生在熟練把握物理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喜歡探究物理現象之間的聯系及發展規律,并學會遵循規律、利用規律解釋物理現象。間接興趣是學生對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各種物理形態很感興趣,從而促使學生產生探究物理現象形成原因的動力。

(二)教師指導是高中生自主學習的重要保障

自主學習要求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學習物理的自覺性、能動性和主動性,但是并不是說教師在物理教學中不重要,只是要求教師使用一種學生可以接受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站在學生的角度組織物理課堂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組織和指導作用。因此,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初期階段,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預習指導,指導學生使用已有的物理知識理解新的學習內容;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中期階段,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聽課指導,對學生的學習策略進行及時反饋,讓學生提前意識到學習策略對學習的幫助;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后期階段,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復習指導,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監控習慣,提高物理學習的效率。

(三)營造物理學習環境是高中生自主學習的外部條件

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當提早構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教師應精心設計自主學習活動,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教師應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和興趣;教師應不斷地改進與完善課堂教學方式,改變過去以“教”為主的“填鴨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只有教師營造好自主學習的環境,再把教學的開展交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體權力留給學生,使學生在以物理實驗為載體,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中,培養自己的探究能力、自學能力。總之,希望通過以上對自主學習必要性及影響因素的分析,引起高中物理教師及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視,為下一步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的提出做好準備,同時也是為推動高中物理課程改革的一次嘗試。

作者:喬永珍工作單位:內蒙古涼城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