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物理概念教學論文

時間:2022-12-05 06:23:00

導語:職業學校物理概念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學校物理概念教學論文

【摘要】物理概念的教學是物理教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本文指出感性認識是形成物理概念的基礎;明確概念的物理意義是形成物理概念的根本;練習鞏固概念,復結,梳理概念是加深物理概念理解的途徑。

【關鍵詞】職業學校物理概念教學

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知識體系的基本組成要素,是學習物理規律,解決物理問題的基礎。物理概念教學是傳授物理知識的重要方面,又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進行科學方法熏陶的重要途徑,物理概念的教學是物理教學的核心問題之一。在物理教學中,注重概念教學,放棄題海戰術,揪住概念這個主干疏通知識間的關系,能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學生對物理概念正確理解需要長時間的形成,教師必須重視物理概念的教學。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事物的特有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應,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人類要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掌握事物的本質,就必須運用概念并不斷地發展與深化概念。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現象和過程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物理知識是由許多概念組成的體系,而概念是形成體系的單位,因此,可以說物理概念是整個物理基礎知識的基礎。只有切實掌握基本概念,才能使學生取得探索和掌握基礎知識的主動權。

形成概念,理解基本概念,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是發展學生認識能力的重要途徑。物理學中的概念很多,有些比較簡單,如物體、運動、路程等概念,是不難掌握的,而有些則比較復雜,如力、慣性、速度、加速度、電勢、電動勢等概念,學生較難掌握。對于這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能否使學生真正理解,直接影響到某一章乃至整個物理學科的教學。要使學生形成概念確實是一件十分重要、復雜而困難的工作,在物理教學中,怎樣才能使學生較容易地形成概念呢?

一、感性認識是形成物理概念的基礎

一切認識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物理教材中的內容,對學生來說,能直接感知的少,需要間接認識的多。所以,在教學中,應盡量運用實驗和其他直觀手段來增加學生的感知機會,不斷擴大他們的知識積累,這樣就會為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形成前提條件。教師必須在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及時引導他們正確思考,經過自己的思維加工,從現象到本質地去理解,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如“機械運動”概念的形成,可以列舉人在行走,車輛在前進,雨點下落等這些學生司空見慣的現象,經過比較、分析后,讓學生認識到它們的表面形象雖然不同,就會發現這些現象卻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然后,把這些共同特征抽象出來,予以概括,就形成了“機械運動”的概念,即:“一個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二、使學生明確概念的物理意義是形成概念的根本

教學中學生對有關物理問題的感性材料進行抽象得出結論后,一般來說,對有關概念的理解仍然是表面的、片面的,有時甚至是錯誤的。為此,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使學生著重理解其物理意義。

一個物理概念有確定的物理意義,只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義,才能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這個物理概念。如:向心加速度的概念,歷來是學生感到抽象難懂的概念。向心加速度只能改變線速度的方向,不能改變線速度的大小,是描述線速度方向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有不少學生對向心加速度能改變線速度的方向但不能改變線速度的大小這種特性不能理解。其原因還是對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義理解不透,此時應引導學生從向心加速度特點出發,認清向心加速度和線速度方向間的關系,即互相垂直,故向心加速度不能改變線速度的大小。對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采用對比的方法,明確其區別與聯系,以加深理解。在物理學中有些物理概念看來很相似,但其意義卻大不相同。對于許多容易發生混淆的概念,都可以用類比的方法,進行比較的根據是概念的質和量的規定性。一般來說,把握不同概念的質的規定,就能得到它們之間的區別,而量的規定性往往反映了它們之間的聯系。通過分析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發展他們的認識能力。如“動能”和“動量”是物理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少學生總是把它們弄混,不清楚什么時候應該用動能去分析解決問題,什么時候用動量去分析解決問題。所以,在講授這兩個概念時,應注意區分它們的聯系和區別:動能和動量都是反映物體機械運動的物理量,它們都是用乘積定義法定義的,它們的大小都是由物體的質量和速度大小決定的。動能大小

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1)動能和動量雖然都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但動能是反映物體由于運動所具有的一種做功的本領,它既可以通過做功來轉移機械運動,也可以通過做功把機械運動轉化為其他形式的運動,如熱運動等。動量是反映物體運動量的大小,它只能在機械運動和機械運動之間轉移。(2)動能是標量,動量是矢量。動量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速度的方向。(3)動能的變化(轉移或轉化)是通過做功來量度,而動量的變化(轉移)是通過沖量來量度。

三、通過練習鞏固概念,復結梳理概念

任何一個概念形成之后,不能只滿足于學生能背得出來、能默寫出來,還要通過不斷復習來鞏固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可以安排一些有代表性的、鞏固性的練習,使學生所學的概念得到鞏固。教師最后還得配合一定的習題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比如,在教到勻變速直成運動位移時,出了一道習題,已知某物體的初速度,加速度,求在t秒后的位移,學生一般都直接代入公式

進行計算,可結果都是錯誤的。這里學生忽視了物體在t秒前就已經停下來了,沒有真正掌握勻減速位移的概念,做了習題后,印象就更深了。教學中,還要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不斷摸索、創新,使物理概念的教學在物理教學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在講完一章或一個單元后,還要進行階段性的分類總結。通過分類總結,疏理知識融會貫通,并系統化、條理化,以便于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閻金鐸,田世昆.中學物理教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查有良.物理教學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殷傳宗.物理教育學研究.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