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05 06:24:00
導語:高中物理教學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也成為教育界和一線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本人以自身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為基礎,提出了一些比較可行的物理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生活化策略
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物理課程新標準指出:“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物理情境。”既然物理來源于生活,那么我們的物理教學就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點,引導學生把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基于此種情況,扭轉傳統教學的不利局面,實施生活化教學,促進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通,努力喚起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就成為目前一線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實施生活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一、創設平等、和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要實現教學的生活化,首先就應該在教學中突破“一言堂”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確保學生有一個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勇于質疑,并在表達自己意愿的同時,傾聽其他同學或老師的見解,形成積極向上的、輕松的教學環境。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主動思維,探究物理問題的答案。
對于高中物理而言,抽象思維占據主要地位,很多學生學習跟不上也是因為抽象思維能力不足或是思維方向出現偏差。考慮到某些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實際狀況,教師在課堂教學及作業批改中就需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某種意義上講,物理問題的答案雖是客觀的,但從問題到答案的路徑卻有很多種,學生在解答問題時出現錯誤,很可能是學生未能把握問題的核心,走“偏”了路。因此,對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教師不應該“一棒子打死”,尤其是學生試卷中或作業中解答題的錯誤答案,教師不能以一個錯號結束問題,而應該對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找出問題所在,糾正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在尋求多種解題方式的同時,注重對問題進行審核,準確把握問題核心,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這個角度講,平等、和諧并具有愛心的教學環境是學生學習效率提高的必要途徑。
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情景,將學生引入新課教學。如在牛頓第一定律教學的課堂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將學生引入新課,“同學們都有做公交車的經歷,那么請大家回憶一下,在汽車突然啟動時,我們的上半身是靜止不動、向前傾還是向后傾呢?在汽車突然停止時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為什么生活中會出現這類情況呢”,讓學生展開討論,在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之后,教師順勢提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空間,激活他們的生活經驗,刺激學生積極思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開展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方式
要將物理教學與實際生活相連接,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水平,除了要為學生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還應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將物理課堂理性推理過程轉變為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以培養學生將物理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意識,從而增強物理課堂知識學習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創造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比較多樣,如模擬生活情境并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實驗演示生活中的某些與個人息息相關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列舉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實際,并闡明原理等等方式。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接受能力來選擇適當的方式方法。
如在電學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先聯系教室里的燈管與學校其他教室的燈管等等,讓學生對串并聯有一個表面的認識,然后深入學習電學的相關理論。而在學習過程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簡單的實驗裝置,讓學生明白串并聯電路的工作原理,并解釋道路兩旁路燈的工作原理或某些店鋪裝飾用的七彩燈的工作原理。在電學知識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制簡易的串并聯電路,加深對電學的理解。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對物理的理論知識有了深入理解,而且可以將這一理論運用于生活實際,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能力。三、利用課外實踐活動,將物理理論運用于生活實踐
課外實踐活動是將物理教學生活化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親自動手操作,自己是整個活動的主導者,因此其參與性和主動學習意識要強。基于這一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后,可適當給學生布置實踐類的課后作業,如在學習重力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月球上的宇航員的活動和地球上的人的活動,比較差異并進行解釋等等。通過類似的實踐調研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又強化了其積極愉悅的體驗感悟,久而久之,學生自覺運用物理知識于生活實踐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和增強。
除了真實的生活實踐之外,物理實驗也是學生課外實踐的重點。很多時候,學生并未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調研,在這種情況下,物理實驗就成為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最佳途徑。如在電的學習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點亮“七彩燈”裝點實驗室等等活動。通過這種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牢固掌握物理理論知識,而且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都有相應程度的提高,為培養全面發展的素質人才奠定了基礎。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用常見的生活器具做家庭物理實驗,或讓學生有意識地把可樂瓶、易拉罐、飲料吸管、膠帶紙等帶進課堂進行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拉近物理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使用物理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向東.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2(2):62.
[2]江剛.關于高中物理教學策略的思考[J].考試周刊,2009,(26):196-197.
[3]梁旭.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研究[J].教學參考,2008,(4):2-4.
[4]高明君.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研究,2008,(5):68-69.
- 上一篇:初中物理學習研究論文
- 下一篇:大學物理教學現狀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