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與素質的聯系
時間:2022-08-18 05:06:32
導語:物理教育與素質的聯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的歷史時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各個國家更加注重具備較高科學素質的人才的培養,希望通過人才的競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利于不敗之地。現階段我國已經將如何通過開展科學素質教育,培養科學素質人才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目標。順應時展需求,科學教育界對學生所應具備的科學素質進行了細致的劃分,高素質的學生應具備的科學素質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對科學技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第二,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第三,就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有一定程度的把握。歸根結底科學素質教育主要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與科學的思想觀念為根本出發點。作為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物理教育對素質教育的開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就物理教育與科學素質教育二者之間的關系展開論述。
1物理教育的科學內涵
物理教育根據開展教育的方式不同分為廣義上的物理教育和狹義上的物理教育,廣義上的物理教育將學校的物理教育和社會教育緊密的結合到一起。而狹義的物理教育僅只在學校內部所開展的物理教育。教學實踐表明,物理教育的科學內涵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物理教育是一門科學。物理學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不斷豐富、完善與進步,物理學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促進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的重要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被社會所普遍認可的以實驗為基礎的至關重要的自然學科、基礎學科。在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道路上,物理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將繼續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積極貢獻。第二,物理教育是一門智能教育。經過長期的發展,物理教育已經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思想體系。在這種思想體系的作用下,物理教育對自然科學理論的發展與創新,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都做出了巨大貢獻。據有關數據調查顯示,在化學、生物,乃至經濟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們有50%左右的人接受過不同程度的物理教育。由此可見,物理教育中所蘊含的智能性因素被其他領域內的學者所充分吸收和利用,并為促進其他領域的發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2物理教育與科學素質教育二者之間的關系
物理教育對促進其他學科領域的發展以及對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社會文明的進步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物理教育的深入發展,物理教育對培養科學素質人才的重要性也在進一步的凸顯出來,物理教育與科學素質教育二者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與人文科學素質教育和創新科學素質教育的關系上。在物理教育開展過程中人文素質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文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與理論體系,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培養目標。人文素質教育作為物理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物理教育的開展過程中要將人文素質教育的科學內涵融入其中。為此在開展物理教育過程中首先要努力提高教師的人文科學文化素質,努力使教師的思想觀念與知識儲備與時展相協調,只有教師自身能力素質的不斷提高,才能將更加豐富、充實、正確的知識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從教師哪里獲得正確的信息和經驗,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現階段我國物理教育的開展主要局限于課程教育,針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關注程度與培養能力嚴重不夠,為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為教育突破口,在傳遞基礎知識的同時對科學家人文素養的形成加以培養,通過這一渠道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與人文素質教育相同,創新素質教育也是科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物理教學中創新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創新思想和創新精神為培養目標。創新思想的形成過程便是人們不斷摸索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過程,只有對原有陳舊、傳統的思想加以摒棄,才能夠實現思想與觀念的創新。才能夠在物理教學中通過思想的不斷創新,實現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
3通過物理教育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
首先,將教材資源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高學生的素質。依賴物理教材中的素質教育元素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學習潛能的開發教材不僅是理論和知識的結合體,同時也是開發學生學習潛能及促進其個性發展的載體。物理教材滲透有許多科學素質教育元素,在物理教育中,利用這些元素可以促進學生的科學素質的發展。例如,通過將教材中與生產生活實踐中的具體內容以及相關發展信息相結合,從而推進理論與實踐的共同發展;充分發揮教材中圖表的作用,使枯燥的語言變得生動形象,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除教科書以外,還可以利用校本課程的個性的化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其次,優化物理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研究表明,物理教學情境與教師考察知識的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它具有較強的主觀性。顯然,基于尊重和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考慮,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對物理情境進行優化是進行科學素質教育的關鍵。比如,通過“誘導-引導-疏導”,通過對物理環境的改善,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科學素質的教育目的。誘導是指通過發掘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探求科學知識和參與實驗活動成為學生的需求;引導是指教師根據物理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用適當的方法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主動去接近知識,學習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以達到自我開拓、自我提升的目的;疏導是指學生在學習或者實驗過程中遇到困難或是受到挫折時,教師要及時地解答疑惑,疏通障礙,教給學生問題解決的方法。通過物理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優化逐步提高學生的科學技術水平,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4結論
若將科學素質教育有效地落實到物理教學中,就必須不斷地把物理理論知識的傳授和思想教育、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等緊密結合起來。在物理教學中進行科學素質教育還要將物理實踐活動與物理理論知識緊密結合,通過理論指導實踐,通過實踐促進理論的發展與完善,此外,科學素質教育在物理教學中的進行是一項長期、持久的過程,為此必須有持之以恒的心將科學素質教育滲透在物理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在物理教育中要很好地體現科學素質教育的各個方面。在充分發掘優秀教材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堅持以科學素質教育為宗旨,充分發揮我國教育的特色,實現教學體系的完善與教學實踐的突破。
- 上一篇:物理教育數據素養的培育
- 下一篇:素質培養物理教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