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素質教育建議

時間:2022-08-18 05:26:28

導語:物理教學素質教育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素質教育建議

素質教育是八十年代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提出的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目標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1]物理學是整個自然科學的基礎,是科學技術的基礎學科和帶頭學科,而大學物理課程是高等學校理工科各專業學生一門重要的通識性必修基礎課,它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科學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所必備的。近年來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因此,根據現實情況,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在高等教育階段,特別是在大學物理教育中推行素質教育,是時代進步發展對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客觀形勢發展的大趨勢,勢在必行。

1注重創新大學物理教育理念

當前的物理學科正逐步從原來的領頭學科,轉向到實現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在這種科學發展的大背景下,就需要注重大學物理教育理念的轉變,要及時從過去只注重自身知識體系完整的知識型教育,轉到以培養物理科學精神和掌握其研究方法的能力型教育方向上來。因此,大學物理教育的理念要著眼于引導學生掌握物理科學中體現出來的精神和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嚴謹求實的精神,進而掌握認識自然界中各種現象的科學方法。素質教育對大學物理來說,它不僅包括對物理基礎知識的系統教育,還包括對物理認知規律和方法的教育,更應包括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態度和科學精神。因此要把大學物理教育定位在掌握物理的科學方法和培養物理的科學精神等方面,才能真正展現出物理學科的特色,從而激發出大學物理教育的內在活力,真正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2注重大學物理課程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學習

物理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是構成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非物理專業的學生來說,不可能花費大量時間學量專業物理的內容,而物理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就成為構成他們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2]在實際生活中物理問題往往都是復雜的,是由多個簡單的物理問題組合而成的,只有真正掌握了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才能把復雜的物理問題分解成簡單的物理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和實際社會生活中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都是一樣的。因此通過大學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教學,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要想達到很好的效果,就要求教師在系統傳授物理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指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擇有意義的物理課題,以科學的精神,求實的態度和創新的方法去自主地研究和獲取知識,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還需要進行配套的非物理專業大學物理教材的編寫工作,突出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盡量把這些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增加教材的可讀性、易學性和趣味性,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注重大學物理課程中教學手段的創新

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做好備課工作,力爭每次課引入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知識點,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強烈興趣,例如可以在授課過程中插入一些重要的物理事件,當前有影響的技術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識等。[3]還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適時引入物理學史中的典型史實材料,讓學生在學習基本內容的過程中領會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是由簡單到復雜、由表面到本質的認知過程。還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向學生提供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各類物理輔助資源,將素質教育拓展到課外學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開展自主、開放、探究式的學習。還可以精選出一批典型的物理實驗,在講解的過程中傳授基本的物理知識,并突出物理精神的簡潔性、研究方法的獨創性和精確性等特點。[4]總之,通過教學手段的創新,使學生在學學物理的過程中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真正做到自身素質的提高。

4注重提高理工科大學物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素質教育的關鍵就在于要有高素質的教師。以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文理嚴格分科,當今的大學教育理念正向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方向轉變。而大學物理教學應注重非物理類理工學科院校的特點,教師不能僅滿足于傳授具體的物理知識,還要揭示知識背后所凝結的研究方法、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等,真正催進學生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大學物理教師的目光不能僅僅停留在他所教學和所研究的領域內,應當廣泛涉獵知識,并具有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進行有機交融的能力與素質。在傳授物理學基本理論的同時,借助博大精深的物理學所延伸出來的分支端口,充分連接于人類文明的各個領域,傳承與發展物理文化,更好地培養出具有廣博知識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5注重改革考核方式,樹立素質教育考試觀

考試是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其它心理特征的評定,它在多數情況下作為學生學習完一門課程后的最終評價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然而傳統的考試方式卻存在形式單一、功能異化的弊端。[5]學生憑記憶力,在限定時間內獨立完成的閉卷筆試方式中,學生的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幾乎被完全淡化,不能充分體現每個學生的真實水平。學生為考試而學,考試結束對本課程的學習也就結束了,這將導致學生應試能力的不斷提高,而綜合素質卻不斷削弱。改革傳統的考試方式,使之更好地適用于人才培養的需要,首先要樹立素質教育的考試觀,將考試變為反饋信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其次要革新考試的內容和手段,將單純的筆試轉化為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手段,將理論綜合考試與平時作業,課堂表現,定期教學檢驗,小論文,口試等結合起來綜合評定,推進素質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大學物理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為我們提供了進行素質教育的豐富內容,大學物理教師要積極探索物理知識與素質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潛能的充分開發,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的新型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