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困難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08 11:35:00
導語:物理教學困難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是人類對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規(guī)律的認識和概括,初中物理課程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學習初步和知識技能,經歷初步的科學探究過程,受到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
在初中階段,為了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終身探索的興趣,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規(guī)律,客觀、逐步認識世界理解世界,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敢于創(chuàng)新,了解物理學大致發(fā)展過程,關系科學發(fā)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科學觀。無數教師為這默默奉獻著,辛苦的耕耘著,探索著,取得的成績的顯著的,筆者在近幾年來的物理教學教育工作中,不斷地總結思索,對農村初中學生學習物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行了調查、總結,歸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一)心理方面
良好的心理素質,正確樂觀的態(tài)度是取得成功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能正確面對學習,盲目的學習,嚴重阻礙學習,因此而缺乏一定的信心,影響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
學習中的畏懼心理通過調查,約10%左右的學生在學習物理中存在著畏懼心理,在初中生中流傳著這么一種說法“學習簡單、考的難”這樣的一種說法,從高年級的傳給低年級的,再傳到下一年級,周而復始,使得部分學生一接觸到物理學習,就感到畏懼。(特別是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畏懼程度更大,又加之教師沒有加以正確引導,或在某次測試中失利,于是在這部分同學的心中牢牢地扎根畏懼了。在學生為什么流傳這么一種說法呢?通過調查分析主要是教材把知識講了,而在教材上的練習無論在其廣度、深度、形式上都不及測試,這也說明學生應變能力差,又加之很多學生不注意學習方法,總感覺花了很多時間,最后測試成績不令人滿意,收獲與付出不成正比,教師在教學中沒注意正確引導,故而在學生中流傳著這種說法,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物理。
(二)學習中的茫然心態(tài)
在物理的學習中,有部分同學表現出茫然的心態(tài),覺得無所適從,無從下手,方向不明,物理科的邏輯性較數學而言,沒那么強,思維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開始接觸時,都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但經過一段時間后,總覺得昏頭昏腦的,就連學了些什么都不知道似的,似是而非模棱兩可,因此在運用物理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就無從下手,總覺得書都翻看了無數遍,就是不能切中要害,正確應對,當然這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問題,久而久之,如果教者沒有及時發(fā)現這部分同學并給予指導的話,他就會喪失信心和興趣,這時就很難以再次激發(fā)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三)“破罐子破甩”的心理
這種心理在山區(qū)初中學生存在的比例還較大,為什么呢?因為在山區(qū)初中,由于學生自身的基礎,所處的環(huán)境和學校教師的結構,都給這部分學生產生這種心理,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農村初中,生源窄,加之實施“普九”之后,凡適齡兒童都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和義務,至使小學教育壓力減小,學生也喪失競爭意識,“反正我都要讀初中,我不去他們還要來請我”這樣來良好的學習習慣沒養(yǎng)成,懶散的思想卻形成了,進入初中,一個班中,五六十人,只有了幾個成績能及格,其余多數同學成績較差,科目的增多,學習習慣沒養(yǎng)成,各科都差,于是進入初二,增設新科目,覺得壓力更大,于是產生“反正我其他學科都不行,這科肯定學不走,還不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再加之受“打工潮”的影響,很多初中畢業(yè)或初中未畢業(yè)的到外面打工同樣掙錢,更加影響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心理,為這部分學生產生這種不健康心理創(chuàng)設生存的空間。
二、家庭教育方面
1.家庭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
舉止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廣大的農村,由于學生家長所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于是在教育方式上也缺乏研究,在很多家長的心中,“黃荊條兒出好人,棍棒下面出孝子”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孩子一旦做錯了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一頓暴打,然后一頓臭罵,使得孩子產生畏懼,甚至“恐懼”,這樣孩子再也不敢大膽,敢于干任何事情,就算是家長吩咐,也得小心翼翼,循規(guī)蹈矩,不得越雷池半步。例如:有位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善學好動,勤于動手,并善于思考,人見人愛,但其家長的教育方式簡單,有一次,這個孩子煮飯時,誤將大米用成了糯米,結果讓家長在客人面前丟臉,待客人走后,前所未有的臭罵了孩子一頓,從那以后,成績寡言少語,一改從前的天真活潑,勤學好動的樣子,成績也不如以前,從這個例子完全說明家族教育方式簡單粗暴,改變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學習中,部分學生不敢動手實驗,也不敢于猜想質疑,創(chuàng)新,制約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動手能力培養(yǎng)。
2.家長的溺愛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深入宣傳,貫徹,現在農民的法律意識有所提高,于是農村的獨生子女也逐漸多起來,因為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yǎng),一切都由父母包辦代替,從來不記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長期以來養(yǎng)成懶惰情緒,依賴思想,總想著父母會給我辦,因為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缺乏動手實驗理論失去支撐,也無法得到應用,像這部分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動手動腦能力低,依賴思想強,學習中,總是希望別人去做,自己看,甚至看都不看,嚴重阻礙了對物理的學習,也包括對其它學科的學習。
三、學校教育方面
1.傳統的“填呷式”“授之以魚”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應時展的要求,阻礙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學生不敢質疑,不善于質疑,創(chuàng)新,不能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熱愛,改革勢在必行,以適應經濟迅猛時代的需要,傳統的教育方式,教學設備的陳舊,不齊備阻礙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
2.廣大農村中學,都是教育方式落后,部分教師教育藝術性不高,采用“填呷式”“授之以魚”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主動性沒有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差,課堂氣氛不活躍,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又加之部分教師(特別是部分老教師)不善于學習,不注重關心本學科前沿知識,不關心相關學科進步,擺資格,吃老本,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習,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初中,教學設備不齊備,或陳舊,實驗不能完全開展,雖然實行“普九“后,新添了設備,但教師們是否真正用好了這些設備呢?這個問題還值得思考?學校的實驗柜,實驗桌灑滿一層較厚的灰塵,可以想象他們是否開展了實驗,開展了多少實驗,收效顯而易見,這也是阻礙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因素之一。
目前的教育形式下,學生的發(fā)展前景令人擔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長期的實踐中,針對上述影響和制約學生學習物理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下措施來力爭解決這些問題,供大家參考。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新課程改革正在進行,教師為了適應新形式下的教育改革,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對新課程改革這一重大舉措要有較深刻的理解、認識、體會,要從一個較高的角度來認識這次課程改革,對待這次改革,更重要的是在實際工作中去貫徹課改精神,體現課改宗旨,落實課改目的,以培育新時代的人才為已任,來推動整個物理教育向前進步。
二、提高授課的藝術性
課堂是傳遞信息的橋梁,正因為課堂的存在,才有了教師的存在,課堂中的教師應該思考,怎樣才能充分調節(jié)學生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來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因此,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落伍了,作為新形勢下的教師,必須提高授課的藝術性,教學的方式方法應多樣化,以這來迎合和激發(fā)各種不同學生的興趣,筆者擔任的一所學校一位物理教師在上初三物理《發(fā)電機》一節(jié)時,將兩節(jié)課調到一齊,利用下午一個小型水力發(fā)電站參觀,讓學生們實地觀察發(fā)電機,學生的興趣非常高,參與度刀相當高,雖然他花了那么一些時間,但收到的效果遠大于在教室里或實驗室里講,因為不僅讓學生理解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產生了學習的動力和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因此,提高課堂的藝術性,活躍主課堂氣氛,平等的參與,愉快地完成教育任務,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的學習。
三、充分發(fā)揮家長學校的職能作用
廣大農村,家長的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方式單一化,家長學校就應充分發(fā)揮作用,召開家長會,不要只顧講學校怎樣管理,催收代管費,更重要的是家長對家庭教育的培訓,宣講一些新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介紹一些先進的家庭教育經驗,使家長同志們轉變觀念,明白怎樣進行家庭教育,現在,部分農村學校由于學生欠費嚴重,故家長會成了“催費大會,告狀大會”家長和學生都反感家長會,造成家長會參加的家長較少,同時,家長的教育觀念沒有改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阻礙孩子能力的提高,思維的發(fā)展,因此,筆者提倡學校每期應召開2——3次家長會,并盡可能多的介紹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以促進孩子成長,學習。
四、建立新型平等的師生關系
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真正地關心關愛每位學生,提高自身的魅力、道德、味力,藝術魅力,形象魅力,讓學生由衷敬佩教師,而不是“怕教師”,從而建立平等、和諧的良好師生關系,有助于讓學生克服一些學習心理障礙,讓學生有話敢向教師說,愿意向教師說,只要有了溝通,就有機會糾正和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在教學中,要善于鼓勵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存動力,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教育中,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從而推動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因。
路漫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課程改革的貫徹實施,我們深感任重而道遠,在一線的教育工作中,更應該研究新形勢下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質量和效果,為培養(yǎng)二十一世紀新型人才而努力,以適應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對人才提出的要求。
- 上一篇:淺談人大調查研究成果應用
- 下一篇:地方人大履行監(jiān)督職權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