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集資行為刑法規制分析

時間:2022-12-28 03:12:39

導語:互聯網集資行為刑法規制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集資行為刑法規制分析

[摘要]互聯網集資作為互聯網與金融的衍生物,與一般的經濟貸款而言,具有便捷和多樣等優勢。由于互聯網集資還處于行業發展的初期和探索階段,所以缺乏監管和相關法律規制,導致互聯網集資出現亂象,擾亂了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另外,互聯網集資方式的多元化與刑法規制單一化之間的矛盾容易導致金融犯罪,進而阻礙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創新活力。文章從經濟學角度對互聯網集資行為進行分析,闡述了刑法規制的必要性和規制原則,并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以期能夠促進互聯網集資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集資;刑法規制;經濟學

互聯網集資作為一種以互聯網為載體和平臺的新興集資方式,以其低門檻、便捷化、多樣化等優勢打破了傳統集資方式存在的集資主體有限、集資方式單一以及時間和空間等局限和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融資難的問題,降低了實體經濟經營成本,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但由于互聯網集資流動性快、規模性大、匿名性強、債權關系模糊、信息不對稱,使互聯網集資行為呈現非法化、犯罪化的趨勢,為遏制互聯網集資犯罪,維護金融秩序,刑法規制變得尤為重要。由于互聯網集資具有極強的經濟學屬性。因此,刑法規制不能脫離經濟學分析而獨立存在。建立一種既符合刑法對互聯網集資中非法集資行為的懲戒機制,又促進互聯網金融自身發展的規制方式,已經成為刑法規制過程中的重要命題。刑事立法應體現多元化,避免法律供給與需求的失衡;刑事司法應體現動態性,避免法律實施效果與立法預期的偏離;另外刑事執法應秉承謙抑性,通過完善行政法、經濟法、金融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構建監管舉措,形成法治合力,促使互聯網集資行為健康有序發展。

一、互聯網集資行為概述

(一)互聯網集資的概念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集資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以互聯網為平臺和依托進行融資的互聯網金融業務行為。①(二)互聯網集資的特點。1.參與主體的廣泛性互聯網集資相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融資門檻較低,由于脫離了傳統的集資媒介,加上互聯網本身信息來源的廣泛和傳播的快捷,使得互聯網集資主體廣泛多元,既包括法人又包括個人。法人不僅僅包括企業法人,而且涵蓋了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個人則幾乎包含各個職業。集資主體的多元化容易引發社會連鎖反應,進而擾亂正常金融秩序,甚至影響社會安全穩定。2.集資方式的多樣性互聯網集資在方式上包括以網絡貸款為要素的集資方式、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支付集資方式、類型多樣的互聯網眾籌集資方式等。其中,P2P網絡貸款為中小企業和個人集資提供了平臺,本質是為借方與貸方提供交易平臺,平臺提供雙方的信息交互,同時客戶之間可以自由競價,最后達到完成支付的目的。②互聯網支付平臺通過創新發展出了輔助電子商務、券商、基金管理公司等開展業務的形式,典型代表為支付寶。③以捐贈眾籌、股權眾籌、獎勵眾籌、實物眾籌為典型形式的眾籌平臺,則是把原來以借貸為主的集資范圍擴展到依托互聯網進行募集的模式。由于集資方式多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要,但也在客觀上增加了監管的難度。3.行為后果的迥異性由于主體廣泛多元,形式變化多樣,使得集資目的各不相同進而產生行為結果的不同,包括借助互聯網集資獲得貸款壯大自身產業、加入互聯網集資平臺進行理財增值、進行集資詐騙后果。從是否符合法律要求來看,既包括符合法律規定的合法集資,又包括違反法律規定的違法集資;從是否獲利來看,既有各利益主體獲益的情況,也有集資者利益受損的情況,既充滿機遇又面臨挑戰,既存在收益又充滿風險。

二、互聯網集資行為刑法規制問題探析

(一)互聯網集資刑法規制的必要性。與傳統金融集資行為相比,互聯網集資具有自媒體屬性,其網絡規模化效應已經內嵌到整個社會,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大眾的金融方式。一些機構和個人為了謀取非法利益,打著創新創業的旗號,借助互聯網集資進行金融欺詐。互聯網集資行為中擾亂金融秩序的違法行為層出不窮,危害社會穩定的犯罪案件日益增多,刑法規制需要重新審視互聯網集資行為,阻礙其違法化、犯罪化的發展趨勢。但刑法規制并非打擊所有與互聯網集資有關業務,不能由于擴大刑法打擊面而遏制了合法的互聯網集資,影響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活力,既不能讓刑法懲治犯罪的邏輯代替經濟活力的邏輯,也不讓互聯網集資經濟利益邏輯蔓延突破刑法規制邏輯,而是要鼓勵互聯網集資的正面價值,即互聯網集資作為互聯網金融重要部分,本質上是為發展實體經濟服務。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通過刑法規制,讓互聯網集資回歸到服從和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的本源,才能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實現自身健康發展。(二)互聯網集資刑法規制的緊迫性。沒有刑法有效的規制,互聯網集資將無法健康發展。當前我國刑法沒有直接針對互聯網集資犯罪行為的法律條款,對于互聯網集資類犯罪是以傳統金融犯罪的相關條款作為參照進行處理。互聯網集資行為涉及的犯罪主要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等罪名。法律作為一種上層建筑,其制定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我國在制定刑法時還未進入互聯網金融時代,經濟實力相對不足,國家亟須集中有限資金資源實現經濟發展,非法集資犯罪的刑法規制目的是實現國家對金融資源的統一調配。這是一種金融抑制理念下的金融壟斷主義立場,根據這種立場思維,如果任由單位和個人從事金融交易活動,聚集閑散資金,將造成大量社會資金游離于國家控制之外,對國有金融體系造成挑戰。④在這種金融抑制環境下制定出來的刑法為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歷史作用。然而,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階段性變化,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訴求更加多元,傳統的金融壟斷思維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大眾的多樣化需求,為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互聯網集資應運而生。金融抑制的刑法立場不能夠適應互聯網金融創新,刑法規制方式難以應對互聯網集資行為,導致出現互聯網集資類犯罪入罪門檻低、罪名口徑大、法定刑畸重等刑法規制問題,無法根除互聯網集資類犯罪。因此,完善刑法規制已經十分緊迫。

三、互聯網集資刑法規制的原則

(一)秉承謙抑性原則。刑法的謙抑性,又稱刑法的經濟性或者節儉性,是指立法者應當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罰而用其他刑罰替代措施,以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進而有效地預防和打擊犯罪。⑤從經濟學視角來看,對于互聯網集資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主要是由于金融貨幣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引發的,是金融壟斷和金融抑制思路下的必然結果,是因經濟和金融體制機制不完善所引發的。由于中小企業無法在現有金融壟斷體制下從國有企業掌握的正規渠道融資,只能被迫轉向民間集資,但由于民間集資相關政策還不夠健全,因而造成非法集資亂象。因此需要運用經濟的、行政的手段來防止互聯網金融集資犯罪,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以合規性監管為主向合規性監管與風險預估性監管雙向監管轉變,加強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溝通,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對互聯網集資資金的來源、流向、用途等開展全景式、全過程、全流域監管,實現資金監管的全覆蓋,確保信息公開,打破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資金用途不明確、債權關系不明晰等阻礙,凈化投資環境。充分發揮作用,不貿然把互聯網集資行為定性為犯罪,并且處以重刑。只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全面深化金融體系改革,推進金融集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有效防范互聯網非法集資,同時,刑法規制本身也需要深化改革,完善立法、司法和執法,既防止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又切實從法律上保障投資者的公共利益,實現法律供給與社會需求的辯證統一,促進互聯網集資健康有序發展。(二)恪守寬嚴相濟原則。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我國的基本刑事政策,其貫穿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罰執行的全過程,是懲辦與寬大相結合政策在新時期的繼承、發展和完善。對于互聯網集資,要辯證看理性辦,轉變刑法規制思維,從寬和嚴兩個角度分析,既不能因為有違法犯罪行為而用嚴的思維來挫傷互聯網集資的發展動力,機械性地采用刑法規制擴大打擊面,也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放任自流。堅持寬嚴相濟的原則,既要防止規制越位,又要避免規制缺位,在遏制和放任之間取得平衡。寬主要是對互聯網集資這種新興集資方式采取疏導的方針,基于經濟學考量,對互聯網集資中的一些探索性嘗試和失誤不倉促進行入罪化處理,而是基于經濟發展的要求,作出罪化處理。對于犯罪情節較輕的,可以經過刑事和解,通過非司法化,不進入刑事訴訟程序。嚴就是一經證據確鑿定為犯罪,就要有罪必罰,堅持刑事司法活動循法而治,不徇私情。(三)遵循主客觀相統一原則。通盤考量主客觀因素,準確確定行為人應當承擔的刑罰,是刑法規制的重要體現。對于互聯網集資行為中非違法行為,既要看到非法集資行為人的主觀因素,又要考慮非法集資參與人的主觀因素。在刑法規制過程中,需要把行為人先行先試中客觀出現的失誤和風險,同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違法犯罪區分開來;把法律尚無明確限制和禁止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法律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法區分開來;把互聯網集資的無意過失,同依靠金融杠桿進行金融空轉的套利獲利違法行為區分開來,合理界定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的構成要件,審慎互聯網集資犯罪行為。此外,參與人的致富心理也是互聯網非法集資多發的重要因素。互聯網非法集資中受害人和參與人往往是同一人,在虛假暴利的驅動下,參與人甘冒風險進行集資,從而直接或間接地促成了非法集資案件的形成。因此,在追究非法集資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時,要把被害人主觀過錯考慮進來,對行為人不應過于苛刻,即使對其不能從輕處罰,也不能對其施以過于嚴厲的刑罰。

注釋

①金泓序.互聯網金融中非法集資行為的刑法規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6。

②梁偉強.論P2P網絡集資行為的刑法規制評析[J].法制博覽2017(03):203。

③金泓序.互聯網金融中非法集資行為的刑法規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6。

④李永生.金融犯罪研究[M].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165-166。

⑤陳興良.刑法哲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6。

作者:馬 凱 賈志民 王嘉鐸 單位:1.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2.山東省商河縣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