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
時間:2022-11-07 05:07:30
導語:小議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盧雍政工作單位:武漢大學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發展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命運。然而,我國青少年權益保護的現狀仍不容樂觀,權益保護機制還存在很多不足,侵犯青少年合法權益的現象依然大量存在,其中侵犯青少年的憲法權利的現象尤為突出而且危害嚴重。例如,有些地方政府同時關閉了多所城市“打工子女學?!保寯狄匀f計的進城務工者的子女無法就學,實際上剝奪了這些青少年的受教育權。這與現代憲法的基本理念相悖,而剝奪這些青少年的受教育權不僅不利于社會穩定,也將造成這些孩子未來發展的障礙。又如,目前的城鄉鴻溝已經造成了城市青少年和農村青少年的人生發展的巨大差距,這其實是機會不平等的表現,與憲法的平等保護原則相悖。此外,當下我國的青少年權益保護從憲法中能夠獲得的資源也相當有限。在創新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背景下,從憲法的視角關懷青少年權益保護,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也是回應現實困難的需要。本文將立足于我國的憲法規范和現實,分析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的理論問題,包括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的依據、內容、路徑和具體的制度安排。本文認為,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受到了憲法特性的影響,憲法上的基本權利條款、國策條款、有關國際義務的規定、憲法原則和精神都是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的依據。依據憲法建立起的國家機關間的協調機制、權力監督機制也是青少年權益保護的重要途徑。實踐中,充分發揮憲法監督制度、控制立法不作為和讓青少年權益入憲等的作用,能夠有力促進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
一以“基本權利—國家義務”為核心的憲法保護模式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法律的特點。這也是青少年的憲法保護與一般法律保護不同的基礎。憲法首先是高級法(higherlaw),它強調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現代憲法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就是美國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Mar-buryv.Madison)。馬歇爾大法官指出,違反憲法的法律是無效的法律。這成為違憲審查的基本前提之一。其次,憲法的內容關涉到了人的基本生活,是人之為人所享有的基本權利的集中體現。同時,憲法還規定了權力運行的基本原則和準則。再次,憲法關涉到每一個人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即體現為“無所不在的憲法”[1]30,能夠內化于人們的生活之中。憲法保護實際上是國家依據憲法的規定而對憲法權利主體的保護。憲法保護的主體是國家,客體或對象則是人(公民),它與憲法的特性緊密相連,而憲法的特性也大致確定了憲法保護的內容、形式、途徑和制度。就青少年而言,憲法保護實際上是“一般保護”和“特殊保護”的結合?!耙话惚Wo”是指憲法的規定對其而言都是有效力的,而“特殊保護”則是指憲法關于青少年的特殊規定而具有的特殊保護的意義。憲法保護的對象恰是憲法權利的主體,基本權利條款是憲法保護的主要依據?;緳嗬乾F代憲法的重要內容,也是絕大多數國家的憲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國《基本法》將基本權利條款直接置于最前面,也反映了基本權利在憲法中的重要地位?;緳嗬侵笐椃ㄒ幎ǖ摹⒈砻鳈嗬黧w在權利體系中重要地位的權利[2]308-309?;緳嗬侨藱嘣趹椃ㄎ谋旧系捏w現或反映,表征的是憲法對人之為人的必不可少的權利的認可和保障。與一般權利相比,基本權利不僅具有基本性、重要性,它還獲得了憲法的確認,具有最高的效力[3]122?;緳嗬膬热莺腕w系比較龐大,它包括了自由權、社會權、平等權和政治權等類型。對基本權利的理論認識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在我國,由于受到了“權利義務是對立統一的”論斷的影響,學界一直認為基本權利的對應面是基本義務,并將基本權利與基本義務作為憲法學研究的一對基本范疇[4]。這種論斷無疑具有其合理性。事實上,就基本權利主體而言,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都是他們在國家和憲法中的地位的體現。從憲法學研究的角度看,基本權利與國家義務的對立更有意義。基本權利的潛在對立面實際上是國家義務,公民實現基本權利要求國家履行其義務。所謂基本權利的國家義務,簡單地說,就是基本權利作為客觀法所具有的拘束國家權力的效力。因為權利的存在創設了國家義務,基本權利國家義務的存在正是權利需要被滿足的必然邏輯;作為客觀規范或客觀價值秩序的基本權利理論為憲法權利國家義務的存在提供了憲法哲學基礎[5]。國家義務與基本權利的功能是分不開的,它們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求國家的作為或者不作為。因此,憲法明確規定的或者模糊規定的基本權利的國家義務也是憲法保護的主要依據?!盎緳嗬獓伊x務”對應反映的是“國家—公民”之間的關系,這也是憲法關系的基礎與核心?!皣摇瘛钡亩獙α⑹菓椃ㄖ凶钪匾年P系之一[6]139。這主要表現在:首先,憲法關系的基礎實際上是國家與公民的關系。古典憲政理論認為,人們通過結成社會契約,讓渡自己的權利以形成國家和國家權力。因此,國家權力的來源應該被認為是個人權利,這不僅揭示了權力的來源及其合法性,也表明了國家與個人之間的不可分割的關系。其次,國家與個人的關系是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關系,它直接影響著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青少年的憲法保護體現的是國家不侵犯青少年的基本權利、國家保障青少年權利的實現、國家為青少年權利的實現提供積極條件等。從“基本權利—國家義務”對應的視角出發,青少年的憲法保護的具體形式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憲法為青少年提供了防范公權力侵犯的依據和條件,這主要表現在青少年享有的基本權利所具有的防御功能上。其二,國家為青少年提供積極的保護,體現為國家通過履行積極義務以實現青少年基本權利的具體內容。青少年的社會基本權利、基本權利產生的制度性保障和憲法上有關青少年的國策的規定等都體現了這種“積極的保護”。例如,青少年的社會基本權利所要求的國家給付義務,就要求國家以積極作為的方式為公民提供某種利益的義務,給付的內容可以是物質性的利益,可以是法律程序,也可以是服務行為[7]?;緳嗬幏督o青少年權益保護提供了依據,也形成了青少年權益保護中的“客觀價值秩序”。例如,當青少年受到來自私人主體的侵害時,憲法亦能發揮作用,此即基本權利規范的國家保護義務。其三,憲法業已形成的制度,實際上也是憲法保護青少年權益的機制,例如依據憲法形成的國家機關間的協調機制、權力監督機制等。
二青少年權益憲法保護的依據和內容
(一)基本權利條款及其對應的國家義務基本權利條款是青少年權益憲法保護的主要依據,也體現了憲法保護青少年的主要內容。除極個別針對其他特殊主體的條款,對青少年而言,基本權利條款都可以視為憲法保護他們權益的依據。同時,憲法也在基本權利部分明確提到了作為特殊主體的青少年的特別權利,這也構成了憲法“特別保護”青少年的內容。限于篇幅,本部分僅擇要者論述之。自由權。自由權是防范國家干預的基本權利,它包括了人身自由、精神自由、經濟自由。對青少年自由權的保護需要關注青少年的人身自由和精神自由。首先,保護青少年的人身自由尤其需要重視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權利和自由選擇權利,國家應當積極履行保護義務,這是憲法對國家義務的新要求。青少年尤其是少年容易受到家長、老師的體罰和變相體罰,這種侵害青少年身體健康的行為應當受到限制。此外,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危害人的身體健康的風險。青少年需要得到更加嚴密和完善的保護,例如可以禁止在學校附近建設可能危害到青少年身體健康的工農業設施等。另外,青少年尤其是成年青年的自我選擇和自我決定的權利應該得到重視和保護。尊重他們的意志將是他們人生的重要保障。其次,對青少年精神自由的保護需要重點關注他們的思想自由。思想的不受禁錮是人的發展的基礎。青少年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思維活躍,而且十分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觀念和新事物。保護青少年的思想自由,寬容對待青少年,既是出于對思想自由的尊重,也是對他們未來發展的保護。受教育權。對青少年群體而言,受教育權是較為迫切的要求得到國家關注、保障和投入的基本權利。這是因為大多數青少年正處在接受教育的階段,其跨度包括了義務教育階段、中學(中專)、大學(大專)以及研究生階段。同時,未入學的青少年在其人生的起步階段,也需要重視其受教育權的保護,而免遭輟學的威脅。作為一種社會基本權利,國家需要履行一定的義務來保護青少年受教育權的實現,這主要表現在國家應當提供教育資源,不斷完善教育設施,改善師資條件,根據青少年的具體情況發展素質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等,現階段則應當堅持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相結合的教育體制和方針。勞動權。勞動權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勞動權指就業權,即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獲得參加社會勞動和按勞動取得報酬的權利;廣義的勞動權包括勞動就業權、勞動報酬權、勞動保護權、休息權、勞動過程中的平等保護等[8]210-211。我國憲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條都可以視作是有關勞動權的規定,它表明我國實際上采取了廣義勞動權的概念。對大多數青年而言,參加工作、參與勞動是他們生存、發展、走向和融入社會的必要條件。保護青少年的勞動權要求國家履行的義務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國家必須保護不適宜工作的青少年的權益,尤其是要嚴防使用童工和不適宜工作的智障青年、殘疾青年等情形,以保護他們的身心健康權利;另一方面,國家應當保證參加工作的青年的工作條件、工作環境、勞動報酬與休息權的實現,以及在勞動過程中的組織化的權利等。平等保護。平等是人類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價值追求之一?!盀樽杂啥鴳鸬闹匾康木褪菍崿F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而不僅僅是財富的平等”[9]125。我國憲法在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睉椃ㄒ幎ǖ钠降葯嗟男Яο笫紫戎赶蛄藝覚嗔?,它要求公權力的節制行使,以避免造成不合理的差別待遇。對青少年而言,憲法的平等保護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青少年是國家和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平等保護將是他們取得與其他權利主體同等地位的保障,也是實現其他權利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憲法追求的是實質平等。處于社會弱勢的殘疾青少年、農村青少年,他們在社會地位、資源占有和未來發展等方面受到了歧視,如何恢復他們的平等地位就是對國家提出的問題。政治和社會參與。參與是現代社會中公民享有的重要的政治權利。公民的政治和社會參與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創新社會管理也亟需公眾的參與。我國憲法第二條規定了“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憲法還規定了公民享有一系列的基本權利。這些規定構成了青少年參與政治和社會事務的憲法基礎。保障和擴大青少年的政治和社會參與,是促進青少年自由、全面發展的表現,也將推動青少年參與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發揮青少年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生力軍作用,是實現廣大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體現了青少年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二)國策條款及其對應的國家義務“國策”條款(或稱之為“基本國策”條款)是現代憲法的特征之一。本文所稱的“基本國策”主要是指憲法中明確規定的可以指引國家發展的政策性條款。我國憲法中有大量的關于國策的規定,集中在憲法的總綱部分。關于青少年或者涉及到青少年權益保護的國策條款,包括了憲法的第十九條:“國家發展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提高全國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國家舉辦各種學校,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發展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發展學前教育。……鼓勵自學成才。”第二十條:“國家發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事業,普及科學和技術知識,獎勵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發明創造。”第二十三條:“國家培養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各種專業人才,擴大知識分子的隊伍,創造條件,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第二十四條:“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國策條款一般都指向國家,國家因此而負擔了相應的義務,這也成為憲法保護的重要依據。但國策條款往往并不能直接適用,其內容也不能全面快速地施行,而是留給了國家機構較大的權力。這些條款在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盡管它們并非是立即奏效的,但它們表明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為國家履行其義務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指引。(三)憲法精神與憲法原則憲法精神和憲法原則也能夠成為憲法保護的依據。就前者而言,憲法精神是一部憲法獨特價值的體現,它占據了“觀念憲法”的地位。作為憲法中獨特又不可或缺的內容,它指導全局,具有難以言盡的作用和魅力[3]79。這種抽象的乃至超驗的觀念憲法,能夠對憲法的適用和社會主義憲政的建設發揮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也會受惠于此。就后者而言,憲法原則是憲法規范的組成部分,它同樣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甚至部分憲法原則條款乃是憲法的核心部分而占據了憲法核心或者C•Schmitt所稱的“憲章”的地位。我國憲法至少有“人民主權”、“人權保護”、“平等保護”、“法治”等幾大原則,它們都是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的依據,其中“人權保護”和“平等保護”原則對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還具有直接意義。
三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機制
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在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要防范國家和社會陷入動亂和進入無政府狀態,實現“秩序維護功能”。以憲法的統治代替人的統治,是憲法地位的首要體現,也是法治建立的前提性條件之一[10]。實現對權力的限制和監督是憲法的重要目標。沒有監督的權力如同洪水猛獸,憲法設計并形成了制約和監督權力的機制。憲法還要求實現對人權的保障。人民享有基本權利是現代憲法的基本內容。列寧曾說過:“憲法是一張寫滿人民權利的紙?!币詰椃▉肀Wo青少年的權益,不僅要發揮憲法的秩序穩定功能,也要突出體現憲法的權力監督功能,最終實現人權保障的目標。為達到這些目標,憲法形成了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的機制。本文將重點分析憲法所內涵的國家機關間的協調機制和權力監督機制。所謂憲法的協調機制,是指青少年權益保護過程中,憲法能夠在配置國家機關的權力、實現資源的優化組合、協調國家各部分的工作上發揮積極作用。憲法實現其協調和聯系功能的手段是多樣的,例如它通過建立代議制的民主形式,讓人民的意見匯集、傳遞和融合;又如它在國家機關之間配置權力的同時,也要求各個權力機構之間的合作。這在我國憲法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對政治穩定和各國家機關之間的合作都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憲法本身就是資源配置的根本性指引文件,青少年是憲法上的特殊主體,可以獲得憲法的特別保護,這就要求國家履行義務時必須照顧到青少年的特殊權利和特殊地位。實際上,青少年的權益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憲法所形成的協調和聯系機制,對于實現各個國家機關之間在保護青少年權益方面的合作與聯動,要求國家在履行義務時重視青少年問題的特殊性,充分調動各種力量,實現青少年保護的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的齊動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謂憲法的權力監督機制,其內涵是憲法在青少年權益保護過程中,發揮著監督國家權力的作用,它包括權力之間的相互監督和防范公權力可能對青少年權益的侵害。權力是迫使他人服從的力量,現代憲法理論要求國家權力必須接受監督。美國建國初的政治家麥迪遜在《聯邦黨人文集》第五十一篇就指出:“假如人都是神,那么政府就沒有必要存在了;如果能夠以神來統治人,那么無論外部或內部的政府制約就沒有存在必要了。要形成一個以人管理人的政府,其最大的困難在于,你首先必須使政府能夠控制被統治者;其次必須迫使政府控制自己。對政府的首要控制乃是依賴人民,但經驗早已教導人類輔助防御的必要性。”[11]264憲法實現對國家權力的監督,防范權力的不理智行使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其手段是多樣的,例如權力的分立和分工,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能各司其職。又如憲法規定了一系列國家機關之間的監督機制,尤其注重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并保持司法機關審判的獨立性。對青少年權益保護而言,通過讓權力忠于憲法設定的目標和青少年的根本利益,憲法實現了對權力進行監督和防范的目標。這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憲法確定了各國家機關在青少年權益保護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們應該擔負起的責任。例如,立法機關應該重視完善立法,具體化憲法規定的青少年的基本權利,尤其要加快有關青少年的特別立法,完善青少年法律體系;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重視給付行政職能在青少年權益保護中的運用;司法機關要為青少年提供特別幫助和保護,例如建立少年法庭、刑事司法特別程序以及其他保護措施等。第二,憲法確定了國家履行其義務的邊界。如前文所述,基本權利的理論對應面是國家義務。青少年的權益保護需要國家的參與,尤其需要國家履行其義務。憲法確定國家義務的邊界,一方面表明了國家應當承擔的義務的內容,另一方面也是防范國家權力的無節制行使。第三,憲法還為青少年的權益保護提供了有效的救濟路徑。這一方面表現在憲法中有關青少年權益保護的內容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實踐中形成的青少年享有的權利救濟請求權實際上是憲法性的權利,青少年保護的憲法特殊地位是青少年請求國家給予救濟的重要依據。
四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的制度安排和路徑選擇
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作為高級法的憲法要求一切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都不得與它沖突;憲法保護還要求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憲法本身還可能成為訴訟的依據。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的具體制度和實踐也受到了這些憲法特性的影響。具體來說,憲法是青少年法律體系的制定依據和審查標準。我國的青少年法律體系、保護青少年權益的法律制度以及國家機關的行為,都應該符合憲法的規定和憲法的精神。同時,由于憲法內容的模糊性、抽象性,憲法上的很多有關青少年權益保護的內容都需要被立法具體化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此外,有關青少年權益保護的內容入憲也是青少年權益憲法保護的重要方式。(一)憲法監督狹義的憲法監督,指的是法定專職機關所進行的監督,其對象是國家機關或特定個人的權力行為,主要內容是取締違憲事件、糾正違憲行為并追究違憲責任[12]291。我國監督憲法實施的機關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12]299,憲法監督是保障憲法實施、實現公民的基本權利、維護憲法權威的基礎[12]292。憲法監督對青少年權益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第一,憲法監督要求發揮憲法的規范作用。憲法首先是法律,它的法律性表現在憲法的規范性、原則性、指導性上[13]12。具有法律的一般屬性的憲法必須要實施才能形成法的秩序。青少年權益保護的法律體系中,憲法保護機制處于首要地位,貫徹和落實憲法規范和憲法精神,是青少年權益的根本保障。第二,憲法監督就是保障國家機構的權力行為必須符合憲法的規定和精神。一方面,作為高級規范的憲法決定著低級規范,即普通法律規范的創造[14]142。另一方面,憲法的高級法屬性要求低級規范服從高級規定,并建立起審查機關[14]143。我國憲法序言就規定了“本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要求憲法發揮其高級法地位,不僅要讓憲法成為保護青少年權益體系的一部分,更要求憲法能夠在法律法規的審查過程中發揮效力,以有效制約國家權力。第三,憲法監督是約束國家權力、保障青少年基本權利的關鍵。它一方面要求國家切實履行其義務,擔負其保護青少年權益的職責;另一方面也是基本權利具體化并成為青少年可請求實現其基本權利的基本依據,同時也要求這種具體化必須符合憲法的規定和憲法的精神。(二)對立法不作為的控制憲法的語言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點,因此,憲法的很多內容都需要法律的具體化。這一方面是基于憲法委托,另一方面也是迫于現實的要求。除了部分條款不能被立法具體化或立法具體化需要受到嚴格限制外,憲法的很多條文都已經或者正在被立法者具體化。還有一些憲法內容必須經由立法具體化后方能實施,如憲法的社會基本權利條款、國策條款等。立法具體化也可以看作是憲法要求立法機關的義務。立法機關通過立法具體化憲法的內容,一定意義上也是實施憲法的表現。立法不作為則表現為立法機關不履行或不積極履行憲法規定的國家義務,這種情形應該受到憲法的控制。然而,憲法如何去控制立法的不作為還有待進一步討論。這一方面是因為立法具體化于憲法存在著民主理論上的難題———多數民主與憲法自由之間未必就能完全等同;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對立法機關“亂作為”的恐懼,即防范立法權過度侵入人民的自由,尤其是消極自由。然而,“在憲法至上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對公民自由的最大威脅,已不再是立法者的正向侵犯,而是立法者的消極不作為”[15]。因此,建立起系統化的完善的立法不作為的控制制度,也是憲法保護的重要內容。對青少年群體來說,憲法規定的他們的社會基本權利和國家應當履行的義務,往往需要通過立法的具體化來實現。因此,立法具體化憲法的規定是保護青少年權益的重要方式。立法機關拒不立法,或者立法不符合憲法設定的目標、憲法原則以及憲法的規定,應該接受憲法的審查。這也是青少年權益憲法保護的重要內容。當下,我國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青少年法律體系”,正是立法具體化憲法內容的體現。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憲法對立法不作為的控制還是不夠的。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例如如何實現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工作的監督是理論和實踐中的雙重難題,立法不作為的控制尚沒有建立起制度化的路徑,利害關系人以何種方式來救濟因為立法不作為受到的損失還存在很多理論難題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在理論研究和實踐過程中加以重視和解決。(三)青少年權益的入憲在我國,憲法是具有高度象征意義的最高法、根本法,將權利和政策寫進憲法是彰顯其重要性、正當性以及迫切性的表現。因此,青少年權益的入憲也成為實踐中憲法保護的一種重要手段。首先,入憲能夠提升青少年以及青少年權益的地位。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能夠進入到憲法文本,無疑顯示了這一群體的特殊性以及該權利的基本性、重要性。基本權利被認為關涉到了人的基本的生存和發展,因而能夠為憲法確認。其次,權利入憲是獲得憲法保護的有力途徑。憲法本身提供了很多機制來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包括了規定國家義務、建立國家機關間的協調機制以及憲法監督等。將實踐中的青少年的權益寫進憲法而成為基本權利,就讓其獲得了更多的保障形式、救濟途經和更高的保障程度。第三,在當下我國的憲法解釋制度、憲法監督制度發展不完善的背景下,入憲成為了擴充憲法內容、也是促使憲法適應現實情況的重要路徑,是緩和憲法規范與現實之間矛盾的方式,是憲法變遷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增加青少年權益保護的合法性、正當性和提升青少年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的重要方式。
五結論
憲法是促進青少年權益保護的有力武器。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不僅規定了國家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同時也關系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我國憲法規范明確提到了“青年”、“少年”、“兒童”、“未成年人”,作為憲法上的特殊主體,青少年的權益需要憲法的保護。憲法規范提供了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的依據,確定了憲法保護的基本內容、基本權利及其對應的國家義務、國策及其對應的國家義務、憲法原則和精神等都是憲法保護青少年的依據。而憲法自身所建立起的國家機關的協調機制、權力監督機制對青少年權益保護而言也具有重要意義。盡管我國憲法在實踐中的運行情況并不理想,但憲法實施仍然取得了很多成果。通過發揮憲法監督制度、對立法不作為的控制、促進青少年權益的入憲等的作用,能夠促進青少年權益的憲法保護。然而,從憲法的高度關懷青少年權益保護的道路依然是漫長的。充分發揮憲法在我國青少年權益保護過程中的作用,從根本上說,還有賴于憲法能夠真正被有效實施。建立和完善我國憲法實施的制度化路徑并有效運行,將是未來青少年權益憲法保護的理論和實踐發展的關鍵。
- 上一篇:芻議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護
- 下一篇:憲法保護和語言文字權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