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校園霸凌法律規制研究

時間:2022-02-05 03:31:25

導語:反校園霸凌法律規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反校園霸凌法律規制研究

摘要:現階段,由于網絡游戲與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部分青少年變得越來越暴力化,各類校園霸凌事件越來越多。這不但損害了在校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影響了我國教育事業的順利發展。為此,本文在概述校園霸凌概念與界定的基礎上,全面分析了我國在反校園霸凌法律規制方面的不足,同時提出了有效的反校園霸凌法律規制措施,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校園霸凌;概念;界定;反校園霸凌;法律規制;不足;措施

近些年來,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屢屢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而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反校園霸凌法制法規,如何依法有效地防止校園霸凌事件,正確懲治校園霸凌行為人,確保在校學生的人身安全與心理健康,成為我國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校園霸凌的概念與界定

“霸凌”一詞最早是由英文中的“Bullying”音譯而來的,在我國又通常稱作“欺凌”。而校園霸凌一般是指學生個體長期反復地處于其它學生主導的各種負面行為狀態中。校園霸凌一般表現出言語霸凌、社交霸凌、肢體霸凌以及性霸凌等多種形式。而無論哪種形式的霸凌行為,均表現出意圖性、長期性和反復性特征。這三個特性既是界定校園霸凌行為最主要的依據,也是校園霸凌行為區別于學生間偶然沖突行為的主要特點[1]。

二、我國在反校園霸凌法律規制方面的不足

(一)在規制校園霸凌行為時,多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軟性勸導方式為主目前,我國對各類校園霸凌行為的規制還是以傳統的思想說教,道德引導為主,這種軟性規制方式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很難被新潮的青少年接受,所以其規制效果卻并不明顯,還容易造成校園霸凌行為人繼續重復霸凌。(二)現行法律對校園霸凌行為懲戒較輕,威懾度不夠目前我國涉及校園霸凌行為規制的法律主要是《未成年人保護法》、《刑法》以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而這些法律對于校園霸凌行為的懲戒普遍較輕,進而降低了法律的威懾度,無形中縱容了校園霸凌行為。比如就《未成年人保護法》而言,它以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與健康成長為根本出發點,在立法上呈現出“重保護,輕懲治”的傾向,對未成年人犯罪實行“一刀切”的保護,這在間接上也侵犯了被霸凌者的合法權益,縱容了校園霸凌行為。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則把未成人的各種霸凌行為定性成未達到刑事處罰程度的不良道德行為,這樣就很難對校園霸凌行為進行刑事懲治。至于《刑法》中規定的年滿十四周歲的刑事責任年齡則更是我國反校園霸凌法律規制的短板。依據現行《刑法》,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完全不負任何刑事責任,這就降低了《刑法》的震懾力及其對校園霸凌的預防功能。

三、有效的反校園霸凌法律規制措施

(一)盡快制定專門的反校園霸凌法,從法律上明確定性校園霸凌行為因為我國對反校園霸凌行為的認識與規制起步較晚,我國并沒有專門的反校園霸凌法,各類相關法律對校園霸凌行為的懲治普遍偏輕。這就要求我國立法機關盡快制定專門的反校園霸凌法律法規,將反校園霸凌規制納入國家正規的法制體系。從法律上明確定性各類校園霸凌行為與霸凌等級,并依據霸凌程度,制定不同等級的懲治方式。只有這樣才可以從源頭上預防各類校園霸凌行為[2]。(二)實行告誡書制度對于各類校園霸凌行為的懲治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重不得,也輕不得。如果采用刑事方式重懲,則不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而如果只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輕懲,則效果不明顯,容易導致反復霸凌。這就需要公安機關實行告誡書制度,依法教育和警示校園霸凌行為人。所謂告誡書制度就是指在處理一些情節較輕,造成的后果不嚴重的霸凌行為時,公安機關依法免去對霸凌行為人的治安處罰,而對霸凌行為人和被霸凌者出具包含霸凌事實、禁止霸凌行為等內容的告誡書,并將告誡書內容傳達給學校和霸凌行為人的監護人,由學校和監護人對霸凌行為者和被霸凌者進行持續的觀察和思想教育,以有預防校園霸凌行為的再次發生。(三)適當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增強《刑法》對校園霸凌的威懾度和預防功能目前我國《刑法》中的法定刑事責任年齡為年滿14周歲,這無形中也為未滿14周歲的校園霸凌者規避刑事處罰提供了法律依據。而隨著我國校園霸凌事件低齡化趨勢的發展,我國校園霸凌行為的未成年人年齡越來越小,所以我國立法機關有必要將刑事責任的法定年齡下調,從而增強刑法的懾度力,充分發揮其對各類校園霸凌行為的震懾功能和預防作用[3]。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校園霸凌問題在我國日趨嚴重,而我國目前對于校園霸凌的規制手段主要還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軟性勸導方式為主,并沒有制定專門的反校園霸凌法律法規,這在無形中也縱容了校園霸凌行為的發生。所以,我國相關部門必須盡快采取有效的法律規制措施,有效預防和正確懲治校園霸凌行為,真正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周永.校園霸凌行為的法律問題研究[J].濰坊學院學報,2016,16(1):69-72.

[2]彭凱平,王月兵.反校園霸凌,要走的路還很長[J].法律與生活,2017(1):5.

[3]鄧賢麗.論我國校園霸凌的立法保護[J].商,2016(34):261.

作者:畢媛媛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